分卷閱讀364
園真的要往牙行去,才趕緊提醒:“大姐,這個……四百貫大老遠的買個鋪面,咱們店里的余錢怕是不夠了,再說……再說,梁山那邊,你也不好解釋啊……” 潘小園點頭,跟他說實話:“我不用店里的錢。這事算我風險自擔,請你別跟其他人說?!?/br> 說完,一雙杏眼炯炯看他,擺明了讓他立刻表態。要么跟大姐表忠心,要么這事立刻打住。 董蜈蚣心中一凜:“大姐你要賺外快?” 她不置可否:“狡兔三窟,眼下店里所有產業,都是在小乙哥名下的,萬一他出點什么事,或是被山寨里調去別處,咱們如何周旋?再說……” 嘻嘻一笑:“再說,你在你們盜門里升官發財,我可也沒管過吧?” 董蜈蚣縮頭:“瞞不過大姐?!?/br> 潘小園跟他冷笑一聲。瞞得過就怪了。瞧他這身裝備更新換代的速度,夜行衣都備了兩套了,上好的無聲小羊羔皮靴,難不成都是規規矩矩拿工錢買的? 這事就限定在兩人之間,算是個心照不宣的秘密。潘小園格外囑咐一句:“別告訴燕青?!?/br> 倒不是她信不過燕青人品,卻是怕他多心多想。不過燕青就算知道,也多半不會反對她這個決定。 到了牙行,跟人家直接說,指定要州橋夜市里的一個臨街鋪位。這單子掛了大半年了,感興趣的寥寥——尋常攤販沒這個購買力,有錢人又看不上這塊蚊子腿上的rou——掌柜的當即精神抖擻,趕緊叫小廝來帶人去看鋪子。 潘小園連說不用不用。小王茶湯已經到那個鋪位去踅摸過三五次了,描述得十分逼真。 唯一的要求:“價格上,能不能再便宜些?” 那掌柜的一愣,還沒想好用哪種理由來拒絕,這邊小王老王被她邀請,趕過來了,搬出岳家的親戚的關系,你一言我一語的幫著砍價。 人情社會,大家對于自己熟人,自然有著非同尋常的信任;熟人的熟人,還是多少給點面子的;熟人的親家的熟人…… 怎么也得象征性的優惠一下吧! 潘小園自己沒動嘴皮子,靠著小王老王董蜈蚣,再加上這鋪子本身少有人問津,最終價格講到了三百八十貫,一次付清。 那掌柜的問:“敢問娘子是為何人交易?” 一句話說完,卻是看著她身邊的董蜈蚣。 潘小園猶豫片刻,清清嗓子:“是奴家自己要買?!?/br> 那掌柜的愣了。絕少聽說女人家要獨自買房買鋪的,就算是自己投資,一般也是寫個男性親屬的名字。否則,這么大額交易,她丈夫沒意見?她兄弟沒意見? 就算她家男人沒意見,她自己大包大攬,家里男人面子往哪擱?更別提,以后要是有什么轉讓交割,她還得繼續拋頭露面,不怕麻煩?不怕被人騙? 潘小園輕聲但堅定地重復一句:“就寫奴家的名兒……嗯,姓潘。人家夫人太太能出三百多貫買個釵兒,奴家出三百多貫買張小棚子,老板又擔心什么?” 董蜈蚣跟著在旁邊幫腔:“俺家娘子,當初是縣城里首富!……” 這年頭,女人家除了嫁妝,基本上沒有什么合法的巨額財產的來源。要獨立置辦大額產業,確實比較麻煩,手續上也繁復不少。 好在并非完全禁止女人買房買鋪。潘小園已經有了合法的身份證件,再加上“孫巧手點心鋪”那次的合作愉快,算是加了不少信譽分,那掌柜的也只好硬著頭皮給辦了。 而潘小園自己,眼看著買個鋪子都如此不順,不得不考慮起來,以后自己若是真的發家致富,要做到“名下產業無數”,怕是沒那么容易。但凡有誰起疑心,來個“順藤摸瓜”,查出她真實身份來,可有點難辦。 先不多想。董蜈蚣再次提醒她:“大姐,你手頭到底有多少錢?別不夠……” 知道她的大部分積蓄已經貢獻給了風門,剩下的讓她不知周濟了哪個“弟弟”,這會子基本上算是個無產階級。 潘小園看他一眼,直接摸出幾塊金子,排在柜臺上。 “掌柜的,給稱一下?!?/br> 董蜈蚣直接傻了。大姐懷里藏著聚寶盆不成? 當然不是她自己的金子。武松從大名府分來的“民脂民膏”,其中的金子,讓她找人隨便熔了下,眼下已經看不出“公款”的形狀。 那掌柜的見客戶出手闊綽,也管不得顧慮她女人買房置地了,趕緊叫人取天平來。 潘小園懷揣州橋黃金地段商鋪地契,信步走出牙行。忍不住偷偷的笑。 拿未婚夫的積蓄全款買房置地,還是只寫她一個人名字,自己送自己一個大寫的“渣”字。 宋代流行厚嫁,嫁妝一般比彩禮還要豐厚,直接導致男女初婚年齡升高(女大約18歲,男的二三十)。嫁妝高低直接決定在夫家的地位。比如范仲淹曾規定,族中男女嫁娶,彩禮規格20貫,嫁妝規格30貫;蘇軾曾經資助一個女性親屬200貫出嫁;秦檜老婆王氏出身名門(和李清照是姑表姐妹,但兩家十分疏遠基本上不往來),當年的嫁妝是二十萬貫(?。。┖髞砬貦u被金國人捉走,“逃”回宋境時想把老婆甩掉,王氏直接發飆,說老娘當年嫁妝二十萬貫!秦檜沒脾氣。 第184章 1.9 王茶湯老漢家里娶媳婦,點心鋪上上下下都接到了邀約。潘小園派了兩個代表前去賀喜,包了一千錢大紅包,挑了一擔子點心,也算是風風光光地給自己的店鋪打了次廣告。 再過幾日,小王茶湯的州橋夜市攤兒順利開業了。本本分分夫妻店,左邊賣茶湯,右邊賣豆腐花。潘小園抽空去光顧了下——主要是好奇那個會做豆腐花兒的小媳婦。 這會子人見著了,圍個舊圍裳,眉淡眼小,相貌平平,人卻潑辣利索,手底下的豆腐花兒看起來也是多年功力。嘗一碗,贊不絕口:“娘子家里若是還有會做豆腐花兒的兄弟,不妨讓他們來我店里幫廚,待遇從優?!?/br> 豆腐花娘子知道她是點心鋪管事的,也不羞怯,爽快一笑:“可惜我弟弟才十歲,等他長大了,定然給娘子送過去——還要多謝娘子照顧我公爹,這碗豆腐花算我們兩口子請的,娘子別破費?!?/br> 潘小園笑嘻嘻謝了:“對了,那個‘東京茶湯王’的牌兒,這里也可以掛一個,算是分號嘛,肯定會有慕名而來的?!?/br> 小王茶湯在后面灶臺上忙來忙去,見了她,臉一紅,靦靦腆腆笑一笑。 潘小園“贊助”夜市攤兒,給他們減免租金的事兒,親家自然也知道,挺高興,還連夸小王老王會辦事,有人脈。 小王茶湯攤位的租金,潘小園讓他月底定期送到牙行去,等自己來取。畢竟這事要做得低調,不能成天坐在屬于梁山的點心鋪里,收著屬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