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61
了好幾道,讓曾大將軍借著吐血暈倒之際,讓軍中將士們多休養一段時間再說。 西秦和東齊聯姻,西秦幫著東齊牽制寧朝一半的兵力,仁至義盡了,可東齊回報他們的是什么? 他們覺得西秦沒有使出吃奶的力氣! 所以給他們的皇后暗中下毒,栽贓嫁禍給寧朝煊親王府,慫恿西秦挾持煊親王世子妃,最后導致太子中毒,賠糧草賠銀子! 西秦恨不得調頭攻打東齊泄憤了。 只是軍國大事,不能兒戲,只能徐徐圖之了。 西秦態度轉變,寧朝一大半的將軍不知內情,只當是曾大將軍和西秦慫了,聯名奏請楚慕元繼續出兵,打的西秦丟盔棄甲,直取都城。 想法是豪邁的,但是不切實際。 西秦打的疲憊不堪,寧朝何嘗不是,就此偃旗息鼓,其實是好事一樁。 一直打下去,還不知道要血流幾條河,才能滅了西秦。 那時候多了一半的領土,管理起來麻煩不說,西秦皇族和那些將士們能束手就擒,甘心俯首稱臣? 到時候大大小小的起兵,不勝其擾。 這還是在有把握滅了西秦的情況下,之前多要幾座城池,都沒有把握,何況現在沒要城池。 西秦是知道寧朝沒有吞并的野心,這才掛免戰牌,打算拖著,如果東齊和寧朝打的不死不休,到時候他們西秦保存實力,沒準兒還能吞并一方,做回漁翁。 寧朝這時候奮力殺敵,要滅西秦,那絕對是東齊期盼看到的。 西秦不傻,寧朝還能做這樣的蠢事? 這戰,如果不出意外,是打不下去了,十有**就這樣僵持著,直到寧朝和東齊分出高下之后再說。 西秦之危暫解,就能騰出手來收拾恒王了。 恒王起兵也有段時間了,看他奪城池的方向,還算有自知之明,寧朝一大半的兵力都在王爺手里,恒王只有趁著西秦和東齊牽制王爺的時候謀劃自己想要的。 現在西秦休戰,恒王知道王爺騰出手來收拾他了,所以一鼓作氣,連攻下十幾座城池,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啊。 要說攻下也不盡然,其中一半城池幾乎可以說是拱手相讓,拿下一點都不費盡,哪像楚慕元,在邊關拼死拼活,也才攻下三座城池,將士們的尸骨都能堆成山了。 邊關暫時沒問題,有楚昂和二老爺,還有那些將軍們在,就算西秦想不開,繼續攻城,也足夠應付到他回來,所以楚慕元決定親自帶兵去打恒王。 他去打恒王,一點問題沒有,皇上高興。 只是沈玥就為難了,將士們行軍速度很快,她肚子大了,在軍中待的正好,是繼續待下去,還是跟楚慕元去打恒王呢? “我跟你去打恒王,”沈玥不怕辛苦。 楚慕元心疼她舟車勞頓,道,“恒王不足為懼,你在軍營等我便好?!?/br> 沈玥搖頭。 她之所以待在軍中,是因為楚慕元在,他不在,她待在這里也名不正言不順啊。 楚昂則道,“我贊同大嫂回王府?!?/br> 恒王有兵馬,也不過七八萬之數,雖然連攻了十幾座城池,可楚昂知道,有一半是早就歸順恒王了,與其說是攻打,不如說是大開城門迎接恒王。 另外一小半,是王爺下了密令,讓他們開城門讓恒王進去的。 寧朝國庫空虛,應付西秦和東齊已經捉襟見肘,皇上都愁的白了十幾根頭發了,要是恒王還在消耗寧朝內部實力,那就是雪上加霜。 王爺還想將那七萬兵馬接手過來呢,殺光了還接手什么? 而且一旦開打,不可避免的會傷及無辜百姓,明知道抵抗不住,不如就讓他們過去,左右他們也不會在那里呆多久,就會繼續往前攻打。 守城將士開城門就一個條件,恒王的兵馬不得傷無辜百姓,不得燒殺搶掠,否則他們就是拼死也會將他們阻攔在城門之外。 恒王也沒有多想,原本他的兵馬就不多,打死一個少一個,能不開打,當然還是不要開打的好了,他們主動臣服,可見他民心所向了。 恒王也注重名聲,不讓手下將士們搶百姓的糧食和東西,但是府衙的糧草和庫銀,他是一點都沒剩下。 是以,恒王一行人,是一路凱旋。 但也不是什么城池都能拱手相讓的,比如京都之外的第二道屏障信州,就不能讓恒王奪走。 那里也部署了不少兵馬,又是王爺的心腹,就這樣拱手相讓,顯然不切實際。 這不,號角吹響,短兵相接。 心腹將軍率全城兵力,將恒王阻攔在城門外,雖然兵力不及恒王一半,但是楚慕元早前派人送了十幾箱子火藥過來,城門下,恒王的兵馬席卷而來,火藥投下去,如夏日驚雷,震耳欲聾,炸的泥土和血rou橫飛。 恒王早聽聞煊親王府火藥的威力,這還是第一次看見。 之前一路凱旋,他還以為直取皇城易如反掌,慶幸西秦和東齊牽制了王爺,讓他無暇分身,等他殺到京都,下一道圣旨,免十年賦稅,到時候百姓們必定擁戴他這個圣明君王,即便他是謀朝篡位來的又如何? 那一朝皇位不是犯上作亂得來的? 有百姓們擁戴他,煊親王還敢殺他,惹怒天下百姓不成? 第六百七十八章 周全 等他坐穩了龍椅,第一個就滅了煊親王府,盡掌兵權,到時候天下可就沒有人能掣肘他了,他想做什么,沒人敢違抗半句。 因為攻城太容易,恒王有些飄飄然了,把攻城之后要做的事都謀劃好了。 有句話叫驕兵必敗,王爺要做的就是讓恒王覺得自己很強很厲害,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軍師在一旁出謀劃策,他的人格魅力就能使人臣服。 一路過來,軍師的態度越來越嚴謹,誠惶誠恐,他屢次規勸恒王,要小心謹慎,攻城沒有這么容易,他做的攻城計劃,碰到投降開城門,半點都沒有用上。 堂堂軍師,竟然成了擺設。 屢次之后,恒王對他的逆耳忠言生了反感,再加那些大開城門的將士恭維恒王,半明半暗的要高官厚祿,破口大罵煊親王,讓恒王以為他們只是想謀一份從龍之功,僅此而已。 信州,是恒王起兵,栽的第一個大跟頭。 那火藥,將恒王的帝王夢炸飛了一半。 但火藥畢竟有限,不能無限制的炸下去,信州堅持不了多久,必須要予以馳援。 沈玥堅持不回煊親王府,楚慕元想想,也就作罷了。 恒王一路往京都打,信州是必經之路,她要回煊親王府,還得到信州,不如就和他一起了。 她不是那么嬌氣的人,如果真堅持不住了,讓秦齊他們在后面陪著也能確保周全。 就這樣,沈玥說服了楚慕元帶她一起支援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