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7
畢竟,閔華可是老太太已逝的弟弟的親孫女。 哪里能想到,老太太不僅沒有因為這件事而對李慧嫻有所不滿,甚至還特意告誡周氏了一番。 周氏心里因此感慨不已。 陸家,因為有老太太,確實比別的后宅里少了許多的爭端。 …… 陸尋知道了閔華的遭遇之后,也對著晏池唏噓了好半晌。 “閔華表姐也只比我大上一歲,平素還向來最是好性子不過了,偏偏遇到了這種事,要是沒有什么轉機,以后只怕……”陸尋忍不住微微嘆了口氣。 晏池原本正在低頭看書。 過了上元節,他就要重新回到寒山書院去了,他本就是個再勤勉不過的,又唯恐這段時間在府里會荒廢了學業,因而這幾日只要一有時間手里都指定是抓著書本的。 有時候,有些人之所以成功真的是有著期必然成功的原因的。 聽到陸尋這番話,晏池抽空抬起頭來看了她一眼。 才十二歲的小丫頭,面容還未完全長開,看著甚至還有幾分稚嫩,卻拿了這種憂心的語氣cao心著別人的事,這樣的反差看在晏池眼里,莫名的就讓他有些想笑。 見晏池看向自己,陸尋略帶了些期待地問:“……三哥,你覺得,閔華jiejie這件事,還會不會有轉機?” 雖然這樣問,但陸尋心里其實是有答案的。 從前世閔華的經歷來看,前世她也是經歷過這件事的,而且最后還被這件事所連累,不僅沒有與方家的公子定親,而且還不得不遠嫁。 前世如此,如今會有例外嗎? 晏池頓了頓,就在陸尋以為他不會說話的時候,他才垂眼繼續看書,嘴里淡淡地道:“這些流言帶來的傷害說小也小,說大也大,若是這個時候能有另外一件事吸引了那些看熱鬧的人的注意力,這件事自然也就冷下去了,人都是健忘的,再過上一段時間,又哪里還會有人記得這件事?” 陸尋微微一頓。 晏池說的其實很有道理。 前世的閔華之所以會被這流言影響了一生,那是因為這流言私底下傳了很久,又有閔華受不住流言侵擾的輕生之舉,更讓外人認定了確有其事。 可現在…… 流言只不過傳了幾日不說,就是閔華也并沒有如前世那般輕生。 那么,若是真的如晏池所說,這時候發生一件可以將其他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的事,讓這些人根本無暇再關注這些善于閔華的流言,等到過上一段時間,還真有可能將這流言的影響完全消彌于無形。 可是…… 陸尋仔細想了想,也沒能想出來最近這段時間,到底會發生什么能有這樣作用的事。 她于是又有些頹然。 要真有這樣的事發生,前世的閔華又不會落到那樣的境地了。 …… 閔家在京城并不惹眼,若不是因為閔家與陸家之間的關系,只怕閔華這件事都不會被人拿來說嘴,但現在這流言既然已經傳開了,帶來的影響也是可以看到的。 而趙氏,自打從陸家回去之后,便將得了李慧淑的指使將當日發生之事傳出去的幾名下人狠狠收拾了一番,且發賣得遠遠的。 到底心中有愧,而且還考慮到李慧嫻的處境,趙氏做完這一切之后也盡了自己的力去盡量澄清流言。 雖然此舉并沒能完全止住流言,但多少總有點用處,也算是聊勝于無了。 這樣又過了幾日,就到了上元節。 因為今年這“瑞雪兆豐年”的好兆頭,早在年前,隆佑帝就已經下了旨,從宮里撥了銀子辦上元燈會,不僅如此,隆佑帝以及宮里的貴人們,還會在上元夜離宮與民同樂。 有了隆佑帝的旨意,早幾日京城里就格外的熱鬧了起來。 “……聽說宮里的皇后以及幾位位份高的貴人都親手做了花燈,還出了燈謎,猜出燈謎的人還能重重有賞呢!” 福壽居里,用完一碗元宵的恒哥兒手舞足蹈地道。 一邊說著話,恒哥兒的眼里還滿是期待。 期待什么? 自然是出門看燈了。 陸尋聞言忍不住笑了笑。 宮里的皇后和貴人,自然是不可能親手做花燈的,不過親自出燈謎倒是有可能,猜出燈謎的人會有賞也不會有假。 看著恒哥兒這明明想出去看燈,偏偏就是不明說的小模樣,老太太等人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衛氏逗著恒哥兒:“……恒哥兒,今兒晚上街上人必定很多,你還小,可不能去這些場合,所以還是留在府里陪著祖母與母親吧……” 話還沒說完,恒哥兒眼里的期待就漸漸暗了下去。 眾人看得又是好一通笑。 待笑夠了,老太太才沖著福壽居里早已經神思不屬的孫輩們揮了揮手:“行了,你們這些猴兒,別看人還在這里,心只怕都已經飛到燈會上去了,今年的燈會是宮里指定要辦的,想來比起往年會有格外的不同,你們想去看燈就趕緊去吧,不過一定要帶足了人手,確保你們的安全才行……” 上次中元時,陸尋就差點被人群給擠不見了,若不是晏池及時跟了上去,還不定會發生什么事呢。 因而老太太也忍不住多叮囑了幾句。 知道可以去看燈會,原先正失望的恒哥兒兩眼頓時就亮了起來,然后跟著兄姐們連連點頭,一副恨不得立馬就出門的模樣。 有了老太太開口,府里其他的長輩自然不會攔著陸尋等人,周氏甚至是早就吩咐了人備好了馬車,只等著他們出門了。 第156章 燈會 能夠出門看燈會,陸尋自然也是高興的。 身為閨閣女子,能夠出門的機會本就少,因而每一次的機會便都顯得如此難能可貴。 陸家的小輩中,除了陸承這個長兄要陪著有了身孕不便外出的李慧嫻之外,其他人這次都要一起去看燈會,一行幾人再加上各自的丫鬟,坐了四輛馬車。 除了丫鬟之外,還有陸弛和晏池身邊的小廝,以及十余名孔武有力的家丁。 有了中元那次的前車之鑒,這次出門的準備便顯得格外的充分了。 辦燈會的幾條街位于京城最繁華之處,離著陸府倒也算不得太遠,若是平時,乘坐馬車頂多兩刻鐘大概也就到了,但今天晚上出來看燈會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還離得遠遠的就已經人來人往的了,馬車在這么多人之間穿行,硬是用了大半個時辰,眾人才總算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