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6
的福音。 郵遞員眉開眼笑道: “縣城上級領導吩咐,以后碧山村的信件包裹,都要及時送往。只要沒下雪暴風雨,你們放心,我一定會送到的?!?/br> 王家先前拖人帶的兩封信,可能因為自然災害原因沒到,郵遞員送的幾封信件,倒是已經送到家里。 葉mama與王溢希還未看到信件,已經轉身過去跟崔玉濤白奶奶借紙與筆,進屋子開始認認真真寫回信。 葉mama讀過兩年小學,字認得比葉爸爸厲害得多,哪怕難看、拼音錯字有,她也一直堅持自己寫給父親哥哥家書。 至于郵票,郵遞員可以直接賣一些給村民。 精貴物品肯定需要檢查。 “這是省城動物園寄來的一個東西?!?/br> 他輕手輕腳打開一個大包裹,里面是一個木箱,箱子里用棉花稻草裹得嚴實不露縫隙,而打開一層棉布。 四四方方的大物件露出來。 竟然是一座大掛鐘,金燦燦的,太陽普照,金光閃閃,特別耀眼,清脆鋼音‘鐺鐺鐺’,聽起來很響亮。 碧山村迎來第一座鐘,雖然它來的時間太過怪異。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么么噠~晚安^_^ ** 話說村里以前大學生錄取通知書,就有被冒用或者沒及時收到的-_-#,一輩子的命運改變,真的很可惜。 不過這都是七八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例子很少,那時候農村只是慢得特別慢。 有的一個小公社,一個郵遞員-_-# 第227章 郵票與貝殼 除夕送鐘?! 身穿墨綠色制服的本地郵寄員, 簡單稀罕物以后, 終于意識到此問題, 撓頭尷尬傻笑著, 恨不得自己變成隱身消失。 “以后有這掛鐘,關于粉團的記錄會更加方便一些?!标惤淌谛呛墙榻B道,一副完全沒生氣的模樣。 他不由想起自家第一個的馬蹄表,也就是鬧鐘, 新年時候花四十三塊錢買的, 比這掛鐘便宜一些, 后來被大兒子帶到地方上去。 眼睛不禁有些濕潤,過年誰能不念叨家里,可陳教授因為工作長期都在外面跑,兒女孫輩也不在一個地方, 近幾年全家人見面次數,一個手都能球得清。 “這掛鐘以后就放到村口基地里,誰都可以盯著看時間?!?/br> 陳教授不覺得送鐘有任何問題。 他是土生土長的省城居民,在城市里不準講究封建迷信,而手表、縫紉機、錄音機, 是城里人最令人稀罕的‘三大件’,家里有一件都了不起。 過年或結婚,誰家年輕小伙子小姑娘,要是收到一支手表,或一個馬蹄表,鋼音滴答滴答的, 興奮得要死不活,誰管‘送鐘’是個什么玩意兒。 這就是不同省城的文化風俗差別,碧山村所處之地,哪怕鐘表再珍貴,也不會除夕夜或大年初一送這個。 甜妹兒也覺得這個掛鐘很漂亮,金屬質感,金光閃閃,聲音很好聽,據說是國內最好的牌子,比曾經她擁有的天藍色電子表‘高端大氣上檔次’。 而且它對碧山村很重要。 建國前后,碧山村都沒有鐘表,計算時間還是靠原始的傳統方法。 白天主要是看太陽,如果陰天下雨,只能是約莫大概時間。 夜里則觀察星星與月亮。 如十七十八坐著等,二十整整,月出一更等看月亮方法。再如,北斗七星是最好時間表,啟明星出來明了天。 舊年代村民們一個個都快成為資深天文愛好者,講真的,甜妹兒從來不知道繁星月亮還有這么多作用。 至于村民們起早貪黑做事,靠村里的公雞打鳴報曉來判斷時間,公雞叫第幾遍,通常知道是幾更天。 因遇到個例,也有常有失誤的時候。 鐘表是稀罕物,不僅僅貴,鎮上供銷社沒有賣的,最主要的是,他們沒法子得到鐘票,或表票,集錢也沒處使。 陳教授把掛鐘遞給一直盯著它的甜妹兒,以為她很喜歡,慈祥和藹道:“乖丫頭,以后這掛鐘就歸你負責,要記得隔三天,用棉布擦一下?!?/br> 掛鐘手表很珍貴,通常在一兩年內,都是嶄新嶄新的,因為人們愛護得特別好,這年代可沒有保修,修鐘表也是得花錢的。 抱著掛鐘的甜妹兒:……我并不是很想要擦這個?! 陳教授繼續拆包裹。 這次出來的是一個稀罕物“電器”,黃銅制手電筒,它是很多城市居民家里,唯一的家用電器,有富人家還有半導體收音機。 至于電視機,真的只能在特殊報紙上看到,上京有錢人家都買不到,雖然國內已有生產,也有少量的電視信號。 銅手電筒結構簡單,整體結構分為三節,以干電池作為電源,一顆小電珠發出光亮,亮度并不是特別強。 但它竟然能自動亮。 把郵遞員、葉安誠看得一愣一愣的,不過他們見識多一些,知道它是手電筒。而從門外溜進來的碧山村人更是奇思妙想。 “哇,快看,那個里面是不是有小星星?” “不是星星,是亮光蟲,陳教授把一堆蟲子逮住?!?/br> “亮光蟲夜里才有這樣光亮哩!可能是一塊月亮,它們都是白色的?!?/br> 五、六山娃娃們蹦跶出童言童語,他們是第一次見到自動發光的東西,至于電燈,整個碧山鎮都還沒有電,水灣縣家家戶戶都用的是油燈。 把掛鐘放屋子里,甜妹兒剛走出來,便看到山娃娃們圍觀一支老銅手電筒,與曉丫頭奶奶嫁妝箱里的手電筒樣式一樣,顏色材質不一樣,亮度不一樣。 啪啪—— “什么小星星小月亮?!這是手電筒,文老師語文課不是講過,堿電池,小燈泡里有烏絲,電流提供能量,小燈泡就會發出亮光?!?/br> 她挨著輕拍幾下小屁娃們,繼續道: “你們學習認真,考上大學,以后就可以自己做手電筒,還有收音機、電視機、電——” “老大,電什么?” 并不知道這年代有哪些電器的甜妹兒: “電源開關!想做什么有什么?!?/br> 她的這種以實際物品來勸說,倒是讓十幾個娃娃對物理電學產生興趣,其中有人堅持在一條道路上前行,最終算是取得不小成就。 文景深滿意點點頭,這學校助手真的很好,民辦小學就算沒有他,也能繼續辦下去,他會努力盡快拿到畢業證書。 他已經決定讀師范專業深造后,回碧山村繼續教育學生,讓想讀書的孩子都成為大學生,成為有用人才。同時,將碧山村一些有意義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 為不浪費電池,確定無損傷后,陳教授把手電筒關上,并且將電池取出來,他哭笑不得道: “ 這應該是我女兒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