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0
上葉安誠。多虧有大舅舅送的它,葉安誠的隊活簡單很多,才有更多的時間,花費在學習上。 這話一出,有人相信,也有人懷疑, 王溢希聽過父親說瘦驢的事情,肯定是相信的,崔玉濤與李勇峰也相信。其他人則多多少少都有些疑問。 但對于少年人明顯把動物當作親人朋友,陳教授跟溫教授是打心眼里喜歡的,眼緣這東西很奇怪,忽然就覺得,面前這竹桿少年越來越順眼。 一行人也沒發生爭執,那句‘安全第一’起到不小作用。葉三叔跟某位兵小伙換一下位置,他去協助解放軍趕黃牛,張隊長則幫助葉安誠趕瘦驢。 山風陰冷,空氣潮濕,雪地打滑,山路環著一圈又一圈,拐彎抹角確實很多,坐在車上的人還需要時不時下車行走一番,或者幫忙推兩把被嚇到的大黃牛。 因為山路行走困難,瘦驢跟黃牛的區別特別明顯。比如,黃牛打滑的次數明顯多兩次,黃牛遇到邊懸崖會怕、不敢向前,瘦驢一路上都走的很穩當踏實等。 一位綽號叫華子的兵小伙,撓撓頭贊道: “這瘦驢果然很厲害,我剛才還不信,這下子徹底無話可說啦!” 溫教授跟陳教授心里好奇,忙向葉安誠打聽這瘦驢是什么品種,出產自那里,是公是母,要是數量多一些,對咱種花國的農業可有大大的好處。 要不是葉安誠也不知道,他們能當下發表一篇‘與瘦驢相關’的農業論文來,說不定還能發表在報紙上。 這就是教授?! 實在太恐怖了! 一頭瘦驢有啥好寫的,能讓他們喋喋咻咻一路。 好在除去瘦驢,聊著聊著扯得有點遠,從從幾位省城來的教授以及學生口里,他們也得到一些有用信息。 這些消息連王溢希都打聽不到。 從五八年開始,因為搞‘進步’,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學校也跟著放衛星。 初中生直接讀進步牌大學,有捷徑,畢業出來當工程師。當然,很多這么搞出來的大學,都倒閉關門,學生重新變成初中生。 但是還有一種,比如省城名牌大學,各種專業也開始放衛星,新專業變多,需要生源猛得變多不少。 陳教授好心提醒兩句,‘近兩年人少,是報考大學的好機會’。 不說葉安誠,連崔玉濤、李勇峰、葉三叔、文景深等等,甚至五歲甜妹兒,都心動不止一兩下。當然甜妹兒就算自己敢上,家里也不會讓她上。 十歲以下讀大學! 風頭出盡,這事肯定免談。 大學的具體事情,不能在面子上詳說,只能等到家再具體聊。 但文景深最先得到一個好消息,心里激動不已。 他不能上大學,主要是因為家里舊地主成分的關系。但六一年份開始幾年,因為生源猛降,在某些方面就沒那么嚴格,也就是說,才三十歲出頭的他機會來了。 要不要上呢? 文景深的心臟撲騰撲騰跳個不停。 僅僅出門接一次原來的客人,倒是把所有人心里弄得七上八下。 甜妹兒嘴里含著芝麻糖,小臉蛋像青蛙一樣鼓鼓的,東瞅瞅,西看看,感覺這里每個人都能變成大學生。 回村后,她是不是得幫忙成立一個高考速成班? 當老大就是煩惱! 正在步行、無意中瞧到她的林君英,眼底露出一抹笑意,把馬車上的一件綠色軍棉衣放到甜妹兒身上,摸摸她有點冰的臉蛋,低頭關切問道:“小家伙,冷不冷?” 甜妹兒沒有回答,把暖乎乎的小rou手,輕回拍她的臉頰。自從體內出現暖流后,她的體質從偏陽性,變得已能夠自我調節,可俗稱為‘冬暖夏涼’。 ** 到碧山村的時候,天色已經全暗下來,村口處篝火點燃,漢子們東一幫西一伙,圍著碳盆烤火,扯一扯閑話。 而耐著不睡覺的山娃娃,正在難得一見熱鬧的公共大食堂里,拿著木棒等當武·器在,玩解放軍牛魔王觀音菩薩的游戲。 甜妹兒扶額哀嘆: ……誰問我,我都不會說,這是碧山版狼人殺的升級版。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就啾啾啾啾咪~ ** 查資料才發現,這時候也是某些家庭成分不好,考大學好時機,有時候真的就趕上那個運氣順風車,至于高考題目,放到現在,那也看一些運氣的-_-# 過了這個村,文景深要想讀大學,只能等紅色時期以后,因為‘成分不好,不宜錄取,哪怕你是省狀元???’。 盡量在紅色時期前前前一些-_-# 畢竟,高考不是年年有,大哥錯過多可惜? 而且每個人可以考的專業不一樣。 看到一個資料,六二年,因為他沒學過外語“俄語或英語”,只能考部分限制的文科專業。 那時侯正好考國歌類似的。 而是他在三年時間恰巧在工作地點報紙上看過,印象深刻,他最后考上師大。 這個是百度里看到某前輩的回憶錄,不能夠證實是不是真的,因為百度出來的都是理科高考,有俄語或英語,地質科還有地理,我也是醉了。 那時候有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只有成績差的才考文科,分班有的地方按照學習成績高低來分文理科-_-#-_-#-_-# 我把不知道真假的老輩回憶作為文中的部分高考基礎^_^。 第205章 驚喜不間斷 “張隊長, 您回來啦!新同志們, 歡迎歡迎, 熱烈歡迎!張隊長, 白老太太飯菜材料備好,就等你們回來做啦!” 驢車一入村口,村里壯漢子們你推著我、我扯著你,帶著幾分羞意幾分好奇幾分激動, 慢慢簇擁著圍過來。 他們一邊熱情招呼地同時, 還不忘記把瘦驢板車上的隊里貨物搬下來, 準備直接扛到倉庫里去。 “解放軍大姨,歡迎歡迎,來,喝口熱水暖暖身子?!?/br> “解放軍叔叔, 不,哥哥,額不,弟弟,嘿嘿嘿?!?/br> “解放軍同志……” 這年代也講究‘兵民一家親’。 對于身穿軍綠色工裝的解放軍, 村民們見到他們,心里十分激動,噓寒問暖、問東問西,無意間連熟人崔玉濤等都拋到九霄云外,眼里只有對兵人的崇拜。 更別談稍微有點距離感的教授學生們,幸好還沒忘記也遞過去幾碗熱水, 這是基本禮貌,而張隊長等自家人,別客氣,自己去倒啊。 見一群二三十來歲、五大三粗的莊稼漢,對一個十八歲女兵,“小二穿馬褂——規規矩矩”,乖乖叫解放軍大姨,怎么看怎么樂呵。 以陳溫教授為代表的一群人,心里通通松一口氣,他們倒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