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1
整理果園,倒拔樹木,清理出一條路出來,才能安全到達溪水邊。 這些麻煩事情暫且延后,她拿著小鐮刀,迫不及待往某個方向蹦噠,一頭鉆入木林里。 這次升級后,在明媚陽光照耀下,青山空間的樹林似乎明顯變得旺盛,空氣滋潤肺腑,地上草葉青翠欲滴,光著腳丫踩上去,軟軟的、暖暖的,舒服得很。 當然也有可能是她皮變硬了,可仍然看上去白嫩白嫩的,一戳一個可愛的小rou窩,誰戳這種細節問題不太重要。 原始林里動物來來往往許多,有松鼠類打洞痕跡,還有野雞野兔鉆過的草木,猴子攀爬過的高樹,吐出的幾個桃子核,以及零零散散的紫色野蕉皮。 “哼哼!” 被滑一跤的甜妹兒,拍拍屁股坐起來,不滿鼓起兩邊臉蛋兒,看她不去猴子窩里瞎折騰亂搗亂一番。 一邊走一邊瞧,直接來到一處高懸壁,上面有清涼的溪水巖壁流下,遠處看著,像一處小型的瀑布。 而爬上近九十度的瀑布可不容易,而壁兩邊都是斜坡,上面是茂密的樹木與草叢,眼尖的甜妹兒,瞅到一條黑黢黢的毒蝮蛇,纏繞在樹木間。 怪不得很少有大型動物,來到她的菜園果園蛋卷。這應該是一處天然的山凹處,而現代的青山在鏈接處修不止一條山路,所以那時候的村民們才不會覺得難走。 爬上懸壁絕對是一個非常刺激的探險與挑戰! 想到與爺爺父親,在樹林里學的知識,她覺得自己很有必要準備一些趁手的武器,至少保證自己的安全。 “嗷嗚!” “嗷~” …… 壁頂傳來猴子亂竄的聲音,甜妹兒與懸壁頂上的野狼們,來一下單方面的‘瞪視’,突然感覺熱血沸騰腫么破?! 話說,她是不是可以吃到紅石榴啦?? ——來自小吃貨的絕對執著。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努力努力努力去寫下一章,么么噠~~~~ 甜妹兒:努力提高武力值很有必要。 白天在外面忙得團團轉,效率太低,到晚上七點回家才一千多字,淚-_-#-_-# ** 關于五十年代課程是問和查的,老輩們記得不太清楚。 只知道六十年代多有一門課是,每學期一個多月出外實踐,有的下地有的進工廠有的當看守有的去供銷社,還能掙錢……這不是大學實習嗎,從小學開始培養動手能力,好像目的也是培養動手能力,所以才 有的地方有手工課??????感覺好先進。 話說咱們鎮上的小學,也就是2000年以前,就有老舊的顯微鏡啥的,自然課都是單獨的實驗教室,里面有好多科學小知識分類。 而且上課不一定在教室里。 比如透鏡實驗,可以拿出去,一個小組必須在太陽下點燃白紙,才算通過。 不懂這些器材是啥時候在學校的。而且也不懂為啥現在的小學反倒是沒那時候豐富^_^ ** 第179章 她竟然能! 一出空間, guntang熱氣撲面而來, 甜妹兒皺皺小鼻子, 覺得有些不舒服, 但之前的‘溫差變化’有一些區別。 她摸摸剛用皂角液、洗得白白嫩嫩的小臉蛋,還是干干爽爽的,出汗量明顯減少,肌膚似乎能一點一點自動調節。 立馬撅起屁股翻箱倒柜, 找出一面不太清晰的小古銅鏡, 鏡面是用黃琉璃做的, 在破舊的娘娘廟那里找到的。 鏡子里面的女娃娃,濕漉漉的黑卷發披著、鵝蛋圓臉、水汪汪大眼、翹鼻子小嘴巴、淺淺小酒窩,白嫩白嫩滴,看起來很可愛, 沒啥大變化。 感覺被自己萌翻! 甜妹兒對著銅鏡,咧嘴笑得傻兮兮,起碼臭美整整十五分鐘,才抱著裝換洗衣服的木盆、小板凳、棒槌、兩個皂角,去后院里把衣服, 統統洗干凈。 去年家里添置很多棉布、單布或粗布,主要是藍灰色,也有花色或紅色。但除去小輩們,長輩老輩依舊保持著節約布料,哪怕空間里有棉花,可以戳綿線、織棉衣。 本地村民們, 平日里大多穿得都是補丁衣物。這個冬季,為混入其中,葉家漢子們還是習慣性里面穿舒適的好衣服,外面補丁舊衣服,盡量保持低調。 盡管這樣,但某些細節還是惹來不少羨慕目光,嘆一句‘葉家債務終于還清,將來恐怕會發達哩!’,葉家人通?;匾远Y貌微笑,在巴拉巴拉稱贊別人一番。 夏季一到,只能穿一件衣服。 除去葉安誠等孫輩有新衣服,葉爺爺他們還是舍不得扔掉那些褪色或補丁的藍布,男人把舊大褂大褲衩穿上,女人們穿上褪色的寬大衣褲。 家里所有布料,被葉奶奶婆媳三人分類的好好的,并笑瞇瞇告訴甜妹兒:“舊涼快點兒,以前地主家都‘厭新喜舊’哩!” 被套被褥床單等可以偷偷摸摸享受,但衣服鞋子還是不能太打眼。糧食飯菜可以悄悄吃多,但味道最好不要飄出屋里,嘴里味道得用清水或青草去除。 甜妹兒隱隱約約明白,大概這些都屬于‘低調發悶財’。不過家里的小褲頭,啥的可以終于可以換舊的,用最舒服的布料,以前都磨得兩屁股蛋不舒服。 踢著小草鞋、帶上小草帽,將土屋院門關得緊緊的,甜妹兒背著專屬小背簍,蹦蹦跳跳出門去。 葉家居住的地方,地勢相對較高,周圍環境都是綠樹成蔭,火紅色朝陽從山頭蹦噠出來,剛好被層層疊疊的綠葉擋住,遺漏出一兩點半圓亮光。 氣溫并沒有下降,甜妹兒卻覺得比昨日前日舒服些許,并且確定不是心里敏感因素,總覺得要好好練小人舞。將目光拋向遠處的山莊,在金色陽光下,看得清清楚楚。 村里被無數棵綠樹穿插、包裹,土黃色的泥土墻、青磚青瓦被濃密的綠葉掩映起來,有時露出黃墻屋檐,顯得格外好看。 氣溫在涼一點兒、糧食再多一些、村莊再富裕一點兒,青山綠水青瓦靑墻,簡直不能更完美。 哪怕隊里活計越來越少,工分掙得越來越不容易,沿路上,還是沒見到幾個休息的大人,多是娃娃與老人。 “甜妹兒,去夏裁縫家?” 缺門牙、寡瘦的老嬸婆,正在綠蔭下搓洗舊衣服,見到白白嫩嫩的甜妹兒,帶著慈善笑容問候一兩句。 “鄒嬸婆好,我這去師父家瞅瞅?!?/br> 甜妹兒對于村里的多數長輩,態度一向都很尊敬。 老嬸婆的四歲黑瘦孫子,正在一旁鬧著肚子不舒服,他吸溜吸溜大拇指上面余下甜甜的味道,淚眼汪汪。 得到他奶奶的一陣特別不耐煩的破口大罵,甚至動手打孫子,“瓜娃子,只知道吃吃吃,吃不死你!”,跟對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