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3
,冬天最矮的二碧山頂都會下雪,到時候就來不及麻煩大啦!” “行,明天再追加五六個碳窯,大家辛苦點,冬天暖和點?!?/br> “嘿嘿,現在家里晚上燒碳,村民們積極這呢!明天肯定滿坡土炭窯?!?/br> 人群或提或抬各自散去,一邊議論著,一邊成堆成堆往家快速趕去。 回到葉家,屋里依舊冷颼颼的。 葉奶奶與葉三叔還沒睡著,穿著線衣棉衣爬起來,葉爸爸趕緊一人塞給他們一個炭火灰籠,烤手暖和。 暖床的數個湯婆子趕緊備好,桐油燈點燃,炭火破羊瓷盆燒起來,上面懸空燙著一大壺去寒姜湯,里頭數個紅薯、野芋頭、玉米棒子放入盆里烤著。 葉家人終于能光明正大,圍著炭盆烤火,吃紅薯芋頭rou,啃玉米棒子,還有一籃子軟甜的柿子,作為夜宵水果。 葉二嬸揉著肚子,笑嘆兩句: “飽肚的感覺真好。爸媽,咱家明天開始,也要注意節省糧食吧?” 外面的一系列事情太過意外。 葉家人全部都相信‘楊婆婆所預言的葉家大災難’,像葉mama之前做的前兩雙雞婆鞋,被葉奶奶直接讓給楊婆婆。 山風更冷,半山腰可能還下雪,楊婆婆更需要它們。 葉老爺子瞪她一眼,蠻橫道: “放心,老頭子餓不死你們!” 山藥井里的糧食蔬菜等,以及未來大災難故事,今晚,葉奶奶全部告訴給自家三兒,第一因為他成熟穩重起來,第二讓他可以轉移注意力。 想到兒子親事,葉奶奶腦海中,不禁浮現那個溫柔體貼的年輕姑娘,那也是個好孩子,她也見到過幾次。 可惜可嘆! 倆孩子緣分不足??! 但愿他們以后都各自幸福。 看一眼想各種生存問題的葉三叔,雖然腦洞幻想有點大,但總歸不去盯著他懷里的那一支粗糙木釵,葉奶奶心里略有些安慰。 葉家老倆口一向靠譜,糧食蔬菜交給他們,全部人都很放心。 葉二嬸也不過是想提醒一兩句,見老爺子心中有打算,也就不再去糾結。 最近三姑六婆八大姨,果然閑下來沒事做天天瞎鬧,吵架比吃飯次數還多,天天鬧得她腦門子疼。比如,最近有一個定親人家,正在鬧騰解除婚約呢! 對此,老狐貍張隊長,背后偷偷抹掉額角的汗珠,這婦女隊長選得好,選得妙,選得呱呱叫! “爸媽,我沒事兒,明天還要上山砍柴呢!” 吃飽喝足后,眾人各回各屋,在有湯婆子的暖被窩里睡覺。葉三叔雖沒露出笑容,但因肩膀上有擔子,黑眼睛里也有光,讓擔心的葉家人放心下來。 而在入睡前,甜妹兒拿著一背簍草藥種子與番茄植株,親親小五的嫩白臉皮兒,躲著他,忽然消失在房間里。 青山空間里依舊鳥語花香、果鮮菜綠,唯一的意外,讓甜妹兒瞪圓眼睛,情不自禁驚訝叫出聲來。 “這這這……不是文老師家的大紡車,還有那套紅木家具嗎?” 但見,在遠處半草叢半菜園里,有兩個特顯眼的物品,一個是超大號紅木八仙桌,另一個是超大超重的水利大紡車,上面雖有灰塵,但完整無缺。 從古至今,從棉花到棉布需要經過十五道工序:搓棉條,紡線,桄線,漿線,落線,扦線,晾線,頓線,上柱,刷線,卷線,栓機,做長穗,織布。 等布織好,再染色,然后才是裁剪縫制衣服鞋襪,做成被褥等,過程非常幸苦。其中紡線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而紡線的工具就是紡車,無論麻、毛、棉,都需要紡車。 而村里隊里就算有紡車,也都是簡單的手搖紡車、腳踏紡車、組合紡車,但從宋朝開始,出現一種水力大紡車。 一般紡車錠子數目是兩到五枚,大紡車是幾十個錠子。它有一個超大水輪,水流沖擊水輪,可以帶動大紡車運行。 普通紡車每天最多三斤,水力大紡車晝夜可紡百斤以上。 那天晚上,聽到文老師詳細介紹的甜妹兒,止不住心癢癢。 這水利大紡車全長九米、高三米,用好木做成,重量也不輕,占據文家地下室半邊空地,不能搬走實在太可惜。 有它,以后家里織麻布、麻繩、棉布、棉線……借著空間溪水的動力,還不是分分鐘的事! 只是現在有一個問題: 如何完好無損地將大紡車轉移到溪水溝朝? 甜妹兒瞅瞅自己的小短腿,最后無奈搖頭,她還不能將巨大紡車,輕松舉高高,只能等第三套小人舞的完成。 紡車與八仙桌究竟咋進的空間? 應該是,次日清晨,她在冠山村村口處突然想起嘗試的,因為先試圖轉移紡車,后轉移紅木八仙桌,而紡車實在太大,才會這么久,才出現在空間里。 所以她才差點一路睡到水灣縣! 暫時放棄紡車,想通的甜妹兒,哼著輕快的小曲兒,開始一點一點清理,被紡車與八仙木桌損壞的小菜園。 再把番茄種在遠一點的菜園里。 以及拔草割草、挖坑、下種、埋土……重新開墾一塊小藥園。 做到一小半時,甜妹兒的身影,突然消失在空氣中,她帶著一把小鋤頭與兩把小鐮刀,回到爸媽臥室。 “爸,大紡車到手啦!” 作者有話要說: 抱緊你們么么么噠,仙女們有木有忘記,文家祠堂的東西。嘿嘿嘿,以后可以試圖找借口,給文家父子多做些棉衣棉被麻布啥的。 實在心疼甜妹兒撮麻。 葉子:別誤會,我主要心疼的是麻! ** 半夜三更接到電話,拿起來沒人說話,關掉,再次響起,嚇死人惹。 三次過后,更嚇人。 葉子把它拉入黑名單,頓時安靜了………………原來不是鬼吧,鬼都是神通廣大的,不會電話都不會換的。 ** 第147章 松鼠村民忙 次日一早, 牛二家就載著一群活蹦亂跳的年輕小伙子出山, 去瞧瞧沿途村莊以及碧山鎮, 回來之后, 所有人都沉默許久, 一副備受打擊的模樣,有人呢喃低語‘還是咱村好’。 鎮上居民的生活, 是村人們一直羨慕不已的。沒有眼見為實, 村民們心里依舊有些希望的苗子。 是不是張隊他們小事說成大事? 是不是他們說得太夸張啦? 是不是他們只想減少咱村大食堂的飯菜? 可是, 真的等到見著了—— 比如, 瞅著幾個穿棉襖的小屁娃,面露兇光,追著一只麻雀或一條沒來得及秋歇冬眠的毒蛇,震撼太大。 隊里的牛差點沒被瞪出骷髏。 不說鎮上,其他鄉村的震撼更大,在深秋已有凍死人的消息, 這對此年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