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1
皮膚黝黑,頭發亂糟糟,他搖了搖頭,嘆息道: “我家牛車也在后面呢!聽人說,半小時前,童山溝隊里的驢車,就停在這兒,不肯挪步。也不知道今個兒怎么了,從鎮上縣城回來的人這么多?!?/br> “我可聽人說過,這幾天道可是煞龍關,說不定前面有什么妖魔鬼怪,在作祟哩!”一大盤臉盤、高鼻子中年婦女,小聲嘀咕道。 碧山鎮被山環繞,村人們以山田為界,大大小小的分出了許多小聚居。每座山里養著一樣的人,一樣靠山為生。 而舊時后的村人,喜歡根據習俗、姓氏、地形、傳說、迷信等,給山溝丘陵,或者必要之道路,命上極具特色的名字。 這煞龍關,看似普通,可勉勉強強供兩輛車通行,但它既然以龍命名,就定跟龍有關。 據傳說,老一輩的人,路過這里時,看到過巨龍騰飛得模樣。至于‘煞’字,代表著這里出過人命,這龍不是什么好龍。 甚至,據傳說,煞龍出現,必有災難。 這也是,過了半個小時,大家伙還不敢上前探查的主要原因。 在信仰風濃之地,不論大人小孩,都受一種信則有之的影響。 旁邊一個朝氣勃勃的年輕小伙,瞪她一眼,不滿道: “這位大嬸,現在講就的是紅星主義,打倒封建迷信的舊旗幟。我只提醒你一句,你要是這么說,被人告到公社,可是要坐進去吃牢飯的!” 聽到吃牢飯,那位大盤臉婦女,立即把脖子往后一縮,嘴里模糊不清咒罵一句,瞥了他一眼,反擊道: “小伙子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要是你不信,干嘛不去前面探探,看看是啥東西,嚇得驢馬全都夾起屁股?!?/br> “去就去!誰怕誰!哪家壯漢英雄愿意跟我一起沖前鋒?!?/br> 那小伙子被一激,當下應了下來。 不過他也留了個心眼,要找幾個身體健壯的‘大英雄’,一塊兒去才行。 在眾人唧唧呱呱商量的時候,葉mama心里惦記著兒子,抱著豎起耳朵認真聽的甜妹兒,返回自家驢車。 這一回來,當下看到一牛車的同村人,正巧碧山村里牛二家,跟在他們后一步到了。 甜妹兒眨了下眼睛。 用左耳朵貼著葉mama胸口聽心跳,果然不是錯覺,慢了好多。 發現秘密了,原來mama也怕煞龍??! 葉mama怕不怕煞龍先不說。 從來沒有買過這么多東西的她,腦子里一路都在胡思亂想。 自己一女人,帶著滿滿一車東西,跟兩個孩子,萬一遇到歹人,該如何拼命,似乎驢車里有幾把菜刀? 尤其是在到這煞門關,聽說煞龍,她面上平靜,其實心都快跳出來了。 見到村人,她這撲通撲通跳的心,才真正安定下來。 “紅霞妹子,前面出啥事了?”見到葉mama,其他人忙鬧哄哄問道。 葉mama把甜妹兒塞到葉安誠懷里,真心笑道:“牛二哥,半個小時前,童山溝里的驢子……” 這解釋還沒說完,忽然前面有人大聲叫喊,“前面有煞龍衣!煞龍現,災難出,咱們是不是要完了!” 大多數人驚惶失色。 一時間,在煞龍關彎道這里,包括碧山村的村人們,各個村人們鬧哄哄成一片。 煞龍衣是什么? 龍衣顧名思義,只得是龍蛻的皮。煞龍衣指的是煞龍的蛻皮。 這世界上有沒有龍不知道。 但是在碧山鎮這地兒,很多村里的老人,說起傳說故事,都是繪聲繪色,仿佛真的見過一樣。 甜妹兒瞪大眼睛,悄悄跟哥哥咬耳朵:“大哥,龍是啥樣???” 葉安誠煞有其事回答: “四海龍王有玉白色的爪子、銀亮的鱗片、根根分明的龍須、很高大的角、凸出來的額頭、圓形的眼睛……” 甜妹兒回瞪一眼:……要不是我也看了小人書,我就相信了! 這時候,先前那位年輕小伙,拎著長長的‘煞龍衣’,招搖過市。 他昂首挺胸,特別神氣道: “鄉親們,這是一天大蟒蛇的蛻皮,不是什么煞龍衣。這條蟒蛇很大,你們路過這的時候得小心……” 這下子,所有人都看到這傳說中的煞龍衣。 甜妹兒掀開葉安誠的大手,用自己的小手捂住眼睛,小心翼翼在手指頭縫里,望年輕小伙那邊看去。 那是一條長長的還略帶青色的花白色帶子,至少有十多米,葉家院里的大榕樹干般寬,看著就令人毛骨悚然。 甜妹兒立馬把她大哥的手,拿起來把自己的眼睛,捂得嚴嚴實實。 葉安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已經看到了! 牛老二捏了一下自己大腿,不可置信道: “我的個乖乖,這要是蛇,蛇皮都有這么粗,那它真身得有多粗,豈不是一口就能吞掉一人?” 他的話讓周圍聽到的人,皺緊眉頭,讓娃娃們通通藏進大人懷里。怪不得被稱煞龍,見到它能活下來,真不容易??! 忽然,前頭傳來動靜打破僵局。 “吁——你這畜生別跑??!” 排位第二的黃?!柽琛袃陕?,慌亂沖進人群,撞了一兩個躲避不及的人,錯身領頭驢,往前跑去。 許久過后,葉mama看了一眼乖乖的瘦驢,開口道:“既然那黃牛往前面跑,這是不是說明,那煞龍,額,蟒蛇,已經不在前面,我們可以回村了?” 一行人這才反應過來,忙駕著自家的驢車馬車,以最快速度離開這煞龍關。 至于,那蟒蛇皮到哪去了? 沒有人關心,沒有人爭搶。 哪怕很多村民,都知道這蛇皮是好東西,泡酒入藥都行。 以及,蟒蛇、煞龍與災難,村民們更愿意相信哪個? 信則有之,不信則無。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把蟒蛇大蛇誤人為龍,以前真有。甚至有人以得到它蛇皮為榮。 *** 童山溝這名字是亂入的。它讓我想起小學秋游的一個地名,童?溝。 每次到童?溝,都要坐車一段時間,走路一段時間,具體多久,記不清了。 這里溪水潺潺,特別清澈,洗菜做飯都行,溪水中間都是石頭堆,可以砌灶臺。 兩邊是六十度左右斜坡山,上面有青草綠樹,可以攀爬。大人不敢,小孩們反而敢。 小學一年級秋游是到這里,我們組有七八個人,做的飯沒熟,菜忘記放鹽,但吃的超級開心。但是總有高年級的學長學姐來炫耀他們的,頓時不開心…… 四年級還是五年級也在這里,去過很多地方春秋游的小組,已經能做出香噴噴的飯菜,然后我們端著我們的菜,去低年級學生那兒去炫耀…… 現在想想就覺得羞恥,不過若是現在,我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