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0
包裹被賊人搶走,聘書、禮書、迎親書都已丟失。但陳家村人都可為我作證,只要村里還有未出去逃荒之人,就都是證人。此外,陳世美在私塾時,他的同窗們也都可以作證?!?/br> …… 第213章 強詞奪理 從地牢里上去后, 回到辦公的值房里,王延齡疲憊地和衣躺在暖閣的床上,讓貼身的小廝給他按摩額頭和雙腿, 昏昏欲睡時有值守的軍官前來報告:“大人, 公主府來人說是給駙馬爺送夜宵, 可否準入?” 王延齡想了想說:“查仔細了, 沒問題就放進去吧?!?/br> 如今大理寺卿空缺, 圣上命王延齡審理陳世美一案期間, 暫行大理寺卿的職能,全權負責大理寺,因此, 底下人遇到大事小情拿不定主意時都要過來請示一下。 一夜無事。 第二日午后, 王延齡和兩位陪審忙完了手頭的公務后,聚集在了大理寺, 三人商量了一下審案的程序,又一起研究了卷宗, 根據原告兼嫌犯于一身的潘氏的狀紙和供詞,確定了第一次準訟即升堂問審的時間,然后發出了差票命差役奔赴各地傳喚干連佐證等相關人員。 兩天以后,三人帶著大理寺少卿劉俊,還有崔茗一同去羈押陳世美的房間進行第一次訊問。 因公主怕陳世美在大理寺受委屈, 便派了四個細心能干的公公伺候著他, 本來一個普通的辦公的值房, 如今被他們布置得富麗堂皇, 奢侈舒適。他們進去時,陳世美穿著家常的青色錦袍,坐在案前正拿著毛筆給自己剛剛完成的潑墨牡丹配詩,那閑適的樣子不像是坐牢的,倒更像是來大理寺休閑度假的。 想起艾憐正在陰暗潮冷的地牢里受苦,再看陳世美這錦衣玉食的舒服日子,王延齡心里對他涌起陣陣的恨意及鄙夷。一個男人,怎就能忍心讓自己的女人受苦,更何況還是給他生了嫡子嫡女的發妻?男人好色無可厚非,三妻四妾人之常情,可是善待跟過自己的女人們,這難道不是男人該盡的責任嗎?他堂堂的副宰相,連對發妻盡責都做不到,由小推大,他如何能對整個國家盡職盡責? 因陳世美還未曾受審定罪,雖停職卻未被圣上罷官,名義上還是副宰相,又是皇親國戚,地位尊貴,所以,大家見面還是很客氣的,王延齡對他拱了拱手,刑部侍郎郭培盛、御史臺侍御史知雜事孫耀等人則先對他行上下級之禮,然后方敢落座審訊他。 說是審訊,實際上更像是談話。 陳世美仍舊氣定神閑地坐在書案后,臉上絲毫沒有慌亂之色。王延齡面色嚴肅地坐在對面,郭培盛和孫耀分坐在長案的兩頭,劉俊和負責記錄的崔茗,坐在旁邊的小幾上。 一個公公過來給幾位大人奉上香茶后,彎著腰恭敬地退出去了。 郭培盛和孫耀正襟危坐,有王延齡在旁,不敢造次,便靜靜的等著他先開口發問。 王延齡不緊不慢地喝了口茶,諷刺道:“駙馬爺真乃高人也,三司會審的情況下還能穩坐釣魚臺,還有閑情逸致吟詩作畫,您這泰然居之、寵辱不驚的心胸,真是讓王某佩服、佩服!” 陳世美沒給他面子,不客氣地反諷:“王大人,推勘官如果都像你一樣廢話連篇,上行下效,我大宋的司法效率前景堪憂?!?/br> 郭培盛、孫耀和劉俊眼觀鼻鼻觀心,裝作沒聽見。兩位宰相平日在朝堂上爭執不休互相拆臺是常事兒,他們早已習以為常。對此最驚訝的人是崔茗,他人卑位低,雖然也清楚二相相爭之事,但從未親眼見識過。 王延齡被他搶白回來,面上有些訕訕的,于是咳了一聲,隨即轉入正題:“駙馬爺,潘氏告你欺君,可有此事?” 欺君可是殺頭的大罪,但這個罪名很是籠統,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部律令明確認定哪些罪算欺君,所以,陳世美當然不會輕易承認。 更何況這幾天公主身邊的公公每天都過來給他通風報信,告訴他圣上其實已經原諒了他隱瞞已婚的過錯。寶貝女兒都給他了,本朝公主沒有改嫁的先例,為了唯一的孩子的幸福,即使是皇帝,也先從父親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想追究這個女婿。 陳世美心里有了底氣,便毫不在意地說:“王大人,潘氏告我欺君到底是指何事?如果是指隱瞞與她的婚姻之事,那王大人大可去問圣上,我可有欺瞞?” 王延齡冷笑著,翁婿一家,他若真去詢問,圣上硬說他就相中了陳世美,就想讓他做女婿,明知他有老婆就想把女兒配給他,那他能怎樣?再說他又不蠢,怎么可能拿這話去問圣上。 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糾纏過多,王延齡繼續訊問:“潘氏告你不孝雙親,可有此事?” 陳世美垂下了眼睛,神情有些凄然,這個罪名他心里是認的,他一直對爹娘愧疚得很。雖心里認罪,嘴上還在為自己開脫:“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中舉之后,也想接雙親來京城享福,可是,我剛入仕途就進入了機要部門,看到了朝廷中的各種積弊,我想為圣上分憂、為國家效力,便把雙親暫時放下,一門心思地投入到革新的籌備中。推行革新肯定會得罪很多人,為了保護雙親,為了不讓有心人拿雙親威脅我,我才決定暫時不回家鄉。如果你們認為那就是不孝,那我無話可說。唉!子欲養而親不待,革新措施推行下去了,我卻失去了雙親,我的確不孝?!?/br> 明明是怕皇家發現他騙娶公主才不敢回鄉見人,這事竟被他說的如此冠冕堂皇、大義凜然。對于他的厚顏無恥和巧舌如簧,王延齡真是甘拜下風。 他繼續發問:“潘氏告你停妻再娶,可有此事?” 陳世美冷冷地說:“家鄉饑荒,爹娘餓死,她和兩個孩子卻安然無恙,這種不孝的媳婦,我沒休她已是仁至義盡,我沒有停妻再娶,只是把她從妻降為妾了。我這是對她不孝的懲罰,這個罪名我可不認?!?/br> 王延齡怒道:“饑荒年月,均州一帶餓`殍遍地,瘟疫橫行,多少壯漢都家破人亡,她一個弱女子,身邊沒有丈夫,侍奉公婆,養育孩兒,在那種境地能保全住兩個孩兒,該有多么艱辛?老人家最有可能腸胃虛弱,受不住瘟疫侵襲才離世的,醫者尚無回天之力,你怎能就一口斷定她餓死了你的父母?說她不孝,你在京城高官厚祿錦衣玉食時,你與沒有想過她過得什么日子?你有什么資格嫌棄她不孝?” 陳世美面色有些陰沉,看了王延齡半晌,最后冷笑道:“王大人,我是她丈夫,順從是女子的美德,不論我怎么嫌棄她,她都得受著,嫌棄不嫌棄的,這是我和她之間的事,敢問王大人你激動什么?” 這話說得真是惡毒,王延齡也冷笑著:“駙馬爺,雖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潘氏既然告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