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2
,彼此述說著一天的經歷,說一些家長里短,談一些左鄰右舍的大事小情,八卦一下街面的各種小道消息,那種nongnong的市井味才是她喜歡的日子。 這種貴族家庭,家人之間有種疏遠感,艾憐總覺得王延齡和王夫人之間太過客氣,年輕的夫妻之間互相尊敬禮貌成這個樣子,哪還有情趣可言,不知道他們兩人在床上情形如何?難道也這般禮貌客氣嗎?艾憐腦子里不厚道地想了半天,想象著王延齡不著寸縷、彬彬有禮地向王夫人求歡、王夫人則一臉端莊、客氣回禮地請他上床的情景,不禁心里啞然失笑。 宴畢,王延齡借口有事要處理,遂起身告辭。 男主人一走,艾憐松了口氣。 這時,她覺得房里的氣氛開始變得輕松起來,兩個孩子馬上也都有了小男孩該有的樣子,席面撤下去之后便開始歡聲笑語,你追我跑地玩起來。王夫人的神情也松懈下來,眼神慈愛地追逐著兒子們,梅姨娘被丫頭扶下去歇息了,蓉表妹也靠近老夫人撒著嬌說些討她高興的話。 看來,王延齡這個男主人在家里是很威嚴的,家里人都很懼他。 老夫人笑著對艾憐說:“潘娘子,你可別見笑,我的兩個孫兒平時被他爹拘得極嚴,他爹一走,就調皮得跟猴兒一樣,我上了歲數,就喜歡看孩子們蹦蹦跳跳,生氣活潑的樣子?!?/br> 艾憐也笑著說:“小孩子的天性就該是活波好動的,兩位小公子教養極好,知道什么時候守禮,什么時候孝順祖母,真是聰慧懂事?!?/br> 聽艾憐夸自己的孩子,王夫人心里當然高興。她從王延齡那里早已得知她的兩個孩子被陳世美奪走了,身為母親,卻與孩子骨rou分離,這是最殘忍的事情,她怕艾憐觸景生情,便轉移話題,給她介紹了一些京城中適合女眷的值得游玩的地方。 艾憐又坐了一會兒,怕老夫人累著,便起身向她告辭。 老夫人說:“我整日悶得很,兒子忙國事,兒媳婦忙家事,孫子們也要上學,你閑時多來我這里走走,跟我說一說京外的風土人情,你說的民間這些個事,我們這樣深宅大院里女人都沒聽說過,很是新奇?!?/br> 艾憐答應了,告辭而去,隨后薛玉蓉也回去了。 老夫人對王夫人說:“這個潘娘子倒有些見識,不管她是不是駙馬爺的原配正妻,我都很喜歡她。你得閑時,也多找她說說話,別冷落了她?!?/br> 王夫人答道:“是,媳婦也覺得她很特別,很投緣?!?/br> 服侍婆婆歇息后,王夫人帶著倆孩子回到了自己的院中。 在宰相府里,艾憐的日子過得很是滋潤,吃穿不愁,身邊還有成群的丫頭婆子伺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有時會覺得很寂寞。尤其是晚上,熄燈以后,空蕩蕩的大床上只有她一人,這孤獨感就越發明顯。每晚都要摸一會兒鎏金蓮花簪子,思念著秦永。 有時半夜心里煩躁得厲害,便爬起來,立在窗前,望著星光殘月,胡思亂想著自己的未來。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多月過去了。 一日,在朝會上,有官員奏道:“圣上,青州知府上報,賊寇白晝入州府公然行兇打劫,擅開府庫,殺戮官吏兩人。被青州兵馬都監張巖擊殺三人,抓獲四人,臣奏請表彰張巖?!?/br> 皇帝允道:“著吏部考核后處理此事?!?/br> 刑部侍郎上報道“圣上,民貧乏食,僅去歲就發生劫盜九百七十七之多,實在是觸目驚心?!?/br> 又有官員接道:“如今賊寇遍起,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強于一伙,臣以為應加強刑罰力度,使百姓心生畏懼,才會安分守己?!?/br> 底下文武官員議論紛紛,有人奏道:“臣反對。圣上,秦朝刑罰嚴酷,官逼民反,秦二世而亡,可見刑罰嚴酷并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圣上是仁慈之君,如今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有力者無田可種,有田者無力可耕。臣以為應輕徭薄賦,獎勵農桑,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br> 戶部尚書駁斥道:“輕徭薄賦?說的輕巧!如今大夏和契丹虎視眈眈,窺覲我大宋。去年一年光養兵的費用就占全部賦稅收入的十之七八,還有官員俸祿的支出,每年付給契丹的歲幣,這些都快入不敷出了。還要留出賑災的錢,修水利的錢,修繕衙署、寺觀的錢等等,還要有預防不測、應急的過河錢,再輕徭薄賦,這日子要怎么過?” 皇帝聽了覺得頭疼,問王延齡道:“王愛卿,你怎么看?” 王延齡道:“圣上,臣認為事有先后緩急,朝廷陳弊積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養兵一項耗費實在是太大,但自古以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養兵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兵要成為精兵。所以臣認為應把軍中老弱者裁去,讓他們回鄉從事生產,加大對精兵的訓練力度,另外在西北要積極進行防御,沒有了外患,才能減輕財政壓力,沒有了財政壓力,才能輕徭薄賦?!?/br> 第53章 語出驚人 陳世美聞言, 出列啟奏到:“陛下, 宰相大人的話避重就輕, 臣不認同。我朝自立國以來便官吏眾多, 政府機構龐大且臃腫, 官員多貪戀權位,缺乏進取心,敷衍了事,導致行政效率低下,此乃‘冗員’。軍中將領調換頻繁,兵不識將, 將不識兵, 使得兵將之間互相不熟悉、不適應,兵士雖多但不精,軍隊戰斗力逐年下降, 此乃‘冗兵’。俸祿、軍費,及給大夏和契丹的歲幣,這些費用逐年激增造成大量不必要的開支,此乃‘冗費’。這三者緊密聯系最終形成今天我朝積貧積弱的局面。 如今朝廷入不敷出, 百姓負擔沉重, 這種情況下決不能再加大稅收力度;民生艱難,故而怨聲載道, 絕不能再嚴刑峻法, 以免官逼民反。臣以為, 要想使財政狀況根本好轉, 光是裁減軍中老弱者還不夠,更應該整頓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使不稱職之人都能回鄉從事生產,這樣不僅能節省財政支出,還能發展生產、充實國庫。國家富裕了,才能輕徭薄賦,才能使百姓真正地安居樂業?!?/br> 此話一出,朝野震驚。 百官在下面議論紛紛。 有個老大臣提出疑問:“不知駙馬所說的‘整頓吏治,裁汰冗員’是個怎么樣的整法?” 陳世美想了一下,解釋說:“現在實行的官員升遷的‘磨勘’制度,只講資歷,不問政績,導致官吏因循守舊,昏庸度日,無所作為。臣以為應改革‘磨勘’制度,破格提拔政績卓著的官員,撤換有罪和不稱職的官員,如此才能提高行政效率。此外還應合并人數少的州縣,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官員數目,減少財政開支。再有就是要限制科考人員的年齡,有的秀才、舉人五六十歲、甚至七八十歲還來參加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