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
前妹夫還曾在商大人手下任職過,翰林院這地方,官聲要是不好,商大人也不會連任這么多年院正。別的不說,商家有一條家規,正妻若無子,主家四十方可納妾?!?/br> 周氏略點了點頭,追問道“不知這商公子本人是何脾性?!?/br> “人我是親眼見過的,不然也不會第一個就提他,商公子人長的雖然不是貌比潘安,但絕對擔得起一句玉樹臨風。至于學識,翰林老爺的親傳,將來至少也能繼承祖先的衣缽。當然,這門親也不是全然沒有缺點。翰林老爺清正,家財嘛肯定趕不上你府上富足?!敝苁险f的含蓄,其實何止是不富足,簡直算得上是清貧。 “嫂子剛剛說還有其他人選,我想先聽過了再說?!边@就是不十分滿意商家了。 “這第二個是九門提督蘇家,提的是他家嫡出的二公子,今年十五歲,如今在禁軍中做了個小統領,雖然官位不高,但也時常能得見龍顏,又有他老子爹護著,可以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這蘇家富貴雖比不得我范氏一族,九門提督卻是實打實的京中要職,非天子心腹不能擔任?!狈妒先匀坏?,周氏只能繼續往下說。 “這第三個人選,是武昌侯府如今的世子,今年一十四歲。武昌侯府也是本朝開國就有的勛貴了,至今傳到了第二代,至于世子本人嘛,因為是武昌侯的老來子,難免嬌慣了些,但好在沒出過大框,是以武昌侯夫人想要找個立的住的兒媳,說是等過幾年新婦進門就能當家,也好讓世子收收性子。美中不足的是,武昌侯世子雖然是嫡出,但上頭還有兩個庶出的哥哥?!笨吹某鰜?,周氏也不是隨便找了幾家敷衍,都是做了功課的。 “難為嫂子肯為晴兒奔波,但事關重大,容我好好考慮一下?!边@三門親事各有各的利弊,范氏確實是拿不定主意,但時間不等人,也容不得她拖,若是自己過身,晴兒不但要守三年母孝,還會成了喪母長女,就像她從前一樣被諸多京中女眷挑剔指摘,所以定親一事,宜早不宜遲。 “我也知道,事關晴兒終身大事,確實要慎之又慎,你回頭和妹夫商量一下,若有了準信,再讓人給我傳話?!?/br> “我這還有一件小事要麻煩兄嫂。紅英她跟了我二十幾年,我當年一念之差耽誤了她,如今雖然為時已晚,卻總想著補償于她,所以想讓兄長代我去京兆府銷了紅英的奴籍,讓她有生之年也做有個良籍?!?/br> “這等小事,回去我讓你兄長順手辦了就是,不過你也忒小心了,怎么就和妹夫生分至此了?”俞文川已經是繼任禮部侍郎了,就算初來乍到,像是銷個奴籍這種小事是不用搭什么人情的。范氏越過他找娘家兄嫂幫忙,周氏才有此說。 范氏想的卻是,有了良籍,也好讓紅英名正言順打理她身后諸事。這事還是暗中cao作才好。 姑嫂二人說完了正事,范氏自然感激涕零一番。 眼看接近午時,周氏在俞府用了午膳,回府后將范氏久病的情形告訴了丈夫,當然紅英那樁小事,讓管事拿了范大人的帖子去辦了就是,不過兩日就拿到了放奴文書。 周氏走后,范氏又是一夜未眠,翻來覆去思量的,都是未來姑爺的人選。 憑良心講,嫂子在這么短時間內能網羅出這三家門第相配的親事出來,真真已經得之不易。 商家家世清白,家風也正,商公子本人上進,又是家中獨子,既沒有妯娌小姑要應付,將來也沒有妾氏通房礙眼。美中不足是家資不豐,且比晴兒大了四歲。 蘇家二公子家中倒是富裕,但可惜不是長子,將來要受妯娌彈壓,能分得的家財也有限,且蘇二公子在禁軍任職,不知道這武官的脾氣秉性如何,能不能和晴兒情投意合。 這武昌侯世子門第富貴是都有了,可惜本人不知上進,且一家老小光是主子就有數十口人,這個當家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坐穩的。 自己這么空想,倒不如到街巷上打聽打聽幾家在上京的風評,是以,第二日就把這件事托給了趙嬤嬤去辦。 一連幾日,范氏都臥床不起。俞文川本打算攜范氏去妻舅家和座師周大人府上拜望,范氏身體不適,俞大人也只好把行程擱后幾天。 離開潞州時,劉醫正雖不能同行,卻推薦了一位上京里擅長針灸的大夫給范氏,此人姓馬,是劉醫正的同門師弟,雖然沒入了太醫院,在上京也很有名氣。 俞大人想起了此人,便立刻著人去請。 馬大夫為范氏針灸過后,范氏病情竟真的好轉不少。只有范氏自己知道,不過是杯水車薪。劉醫正說過,這針灸雖有效,但越到后來收效越微,不過是拖延些時日罷了。 范氏知道晴兒的婚事實在不宜再拖,再三打探多方考量之下,最后決定還是選了翰林商家。 這日俞文川正在書房,范氏身邊的丫鬟秀兒來請。俞文川放下手中的書信,就回了正院。 范氏將嫂子上門,為向晴提了門親事的消息告知俞文川,當然,只說是翰林商家,卻對其余兩家只字未提。 俞文川覺得女兒還小,翰林商家雖好,卻也沒好到要立時就定了婚姻,不妨再相看幾年。 范氏心里著急,面上卻不顯,只略提了提如今養在跟前的瑞哥,來年也該上族譜了。 對俞文川而言,女兒雖然珍貴,但是跟兒子比起來,終究還是差了那么一截,雖然不知道范氏為什么鐵了心的認準商家,但若結得這么一門親,也沒什么壞處。 自古非翰林不能拜相,商大人雖專心學問沒有入閣的跡象,但他這些年在翰林院帶出來的徒子徒孫可都是前程遠大。遠的不說,自己當初在翰林院的四年,就沒少得商大人的指正,如今他俞文川出身有了,家資有了,缺的正是這人脈。尤其是在進了六部以后才發現,官場上盤根錯節,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獨木難支。想通了關節,俞大人也覺得,和商府聯姻,也實在是門好親事。 夫妻二人既然達成了共識,剩下的就看周夫人的了。 次日,俞老爺帶著妻女親自登門去了趟范府,俞文川自是和舅兄在書房密談些朝廷大事。 范氏和周氏說定了商家,周氏也覺得范氏做了個正確的決定,當即表示,這事包在她身上,這個大媒,她做定了。 范氏心滿意足的和俞文川回了府宅,順便也帶回了紅英的脫籍文書,收到了妝奩底層。 . 第11章 第11章 商府的當家主母姓郭,和范氏的嫂子周氏是多年的手帕交。 郭夫人雖然不是出生在大富大貴之家,但提起她,京中的貴婦們無不艷羨。 郭氏的父親是開朝第一任御使大夫,家中雖無巨富,但對她這個女兒向來是奉若掌珠。她十八歲那一年才嫁給了當時還在翰林院做主事的商大人。商家人口簡單,家中只有一個老母和一個幼妹,郭氏嫁人后不僅婆母慈和,小姑柔順,商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