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0
,京城就會鬧出亂子。 陸珦也因此被一眾百姓贊譽為救苦救難的菩薩一般的存在,連帶的陸家在朝堂中的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一時民望極佳。 嚴子清現在把這件事直接拿到明面上,無疑就是和陸家示好的意思。 “我那侄子卻是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也就做生意上還有些天分,至于說高風亮節卻是嚴老過譽了?!标懨魑鯎u了搖頭,卻是面向皇上,“要說真的高風亮節,微臣以為,還要首推武安侯府?!?/br> 陸明熙什么人,浸yin朝堂多年,深諳為官之道,要說陸珦這件事兒子確然做的漂亮—— 早在知道家里糧鋪購買了大量存糧后,陸明熙就把陸珦叫過去仔細詢問過,卻被告知,多買些糧食這個建議根本就是兒子陸瑄之前給陸珦定下的。 更甚者糧價上,本來被巨額利潤沖昏了頭腦的陸珦是非常想要隨行就市的,也是被陸瑄給攔了下來,嚴令陸珦,不管其他人家的糧價如何飛漲,陸家糧店的糧食價格都必須在朝廷接受的范圍之內。 當然,即便如此,陸家賺的銀錢也是海了去了。 既得了利,也有了名,還是不要太招搖的好。 畢竟,古人有云,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因為有陸家壓著,其他商家這會兒或者還不敢做什么過分的事,可難保不會懷恨在心。所謂螞蟻還能咬死大象,陸明熙即便沒有把那些螻蟻一般的商人放在眼里,也不愿陸家成為眾矢之的——被放在火上烤的滋味兒可不好受,這般想著,頓了頓: “不知大家有沒有察覺一點,和各州縣上報的,大量災民涌往京城不同,昌邑城里難民雖也不少,可和下面人上報的數字卻是差距過大……” “不錯?!碑斚卤阌胸撠煷耸碌墓賳T點頭,這件事他們也清楚,只事務繁忙之下,卻是沒有深想,猶豫了下道,“或者,半路上另謀他途也是有的……” 換句話說,凍餓倒斃在半路上更合適。 畢竟這樣的天氣,除非是身子骨特別強健的,不然還不一定能走到京城來。 雖然真相有些殘忍,可大家不好受之余,還有些輕松,畢竟到帝都的流民越少,朝廷壓力越小,出事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許多…… “此言差矣?!标懨魑鯀s是搖了搖頭,“諸位怕是不知吧?最大的原因則是因為,武安侯袁烈的驚天善舉——” 既施粥又舍藥,更甚者粥藥還不是糊弄人的,到今日為止,京畿大營附近的災民就沒有出現一例餓斃的,藥湯更是活人無數。也就朝堂官員,因距離袁烈大營太遠,而無所覺,下層百姓尤其是災民中,袁家的善名早已傳遍。甚至因為藥湯的緣故,每日還有災民出城往京畿大營而去。 “……聽說那些糧食草藥,全是武安侯府的公子小姐們籌劃得來……除了救人,袁侯爺更把京郊的災民組織起來,讓他們幫著清理積雪,甚至維護治安……便是帝都的壓力也為之大大減小……” 要論捐出的糧食,自然陸家更多,可真論起起到的作用,比之袁家,卻還是差之甚遠。 自然,陸閣老之所以推出袁家,除了袁家所為于朝廷而言確然是解決難題的一個上佳辦法外,也有不想陸家太過為人矚目的原因,更甚者,還有一點私心—— 兒子可是早就明白無誤的表達過,他這輩子就是認定了袁家小姐。 偏是半路被認回袁家,那袁家小姐便有些受人詬病。早已決定,會把陸家交到陸瑄手里,那他的夫人自然就是宗婦身份,要能壓的住全族才好。 本想著袁烈應該會為唯一的嫡女謀劃些,不想都這么久了,袁家那里還是沒有一點兒動靜,眼下倒是個好機會…… 陸明熙一番話出口,朝堂上又是一寂,袁家設了粥棚藥棚的事,也有人聽說過,可大家也就聽聽罷了,如何也料不到,竟會有這般聲勢。 照搬袁家所為,果然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武安侯果然一片仁心,更兼智勇雙全……” “不然朝廷再在其他幾個城門外,也同樣設些粥棚藥棚,如此,帝都安全可保無虞……” 更會讓朝廷落下美名,不用擔心百姓怨聲載道…… “不錯?!标懨魑觞c頭,“在此基礎上,再平抑物價,打擊jian商不許囤積居奇,以待高價……” “好?!被噬宵c頭,眼眸中浮現一絲滿意之色,“陸卿所言甚是,另外,陸袁兩家后輩,小小年紀,便能忠君體國,當受重賞,眾卿可有異議?” 皇上分明已有了決斷,陸家也好,袁家也罷,都是朝中勛貴,哪個不長眼的會出言反對? 很快便有圣旨頒下。陸珦身上并沒有功名,又無意于仕途,皇上直接賜了個七品的虛職;袁釗睿則入朝廷為三等侍衛,至于袁家唯一嫡女則得了個清河縣君的封號…… 沒想到皇上出手這般闊綽,便是有心推動此事的,陸明熙也愕然至極,總覺得這里面頗有些古怪—— 皇上直接越過鄉君給了袁家小姐一個縣君的封號不說,更甚者還給了清河縣這樣一個封邑,雖然清河縣偏遠了些,卻是實打實的食邑啊。 這般殊榮,當初也就崔家的那位老祖夫人有過…… 又想到或者是袁烈功大,這才澤被唯一的女兒? 其他人也是想破頭都不明白皇上此舉的原因,倒是刺激了不少家有兒女的,畢竟,這可是摸得著的實打實的好處啊。 竟是一夜之間,京城內外又多了無數座粥棚,令得朝廷的壓力再次大為減輕…… 同一時間,又有膠州捷報傳回帝都,說是方文禮和鎮守膠州半島的慶王攜手大破倭寇,斬殺了無數顆頭顱不說,更是繳獲了大量糧食,不日就將有此次大戰中立了首功的安西伯后人一位姓郭的大將軍押解回京…… 消息傳來,頓時群情激奮,尤其是那位郭大將軍,一夕之間,美名傳遍帝都,聲望直逼袁烈。 沒有了外患,便是內憂也有望解決,朝廷內外終于有了些喜色。 而喜氣最為濃烈的則是陸家和袁家—— 陸珦那邊說是喜極而泣都不為過。 陸家的家世,注定了家族里最有出息最被人看重的始終是那些會讀書的后輩,陸珦因為讀書不成,從小到大,吃了多少白眼和苦頭? 這些年即便因為能賺錢,終于有了自己的位置,可相比起其他堂兄弟來,即便是依舊在書堂中讀書的,都比他受重視。 陸珦即便有些氣難平,也只能受著。本想著這輩子就這樣了,仕途官職定然和自己無緣了,哪想到就因為聽小九的話,轉眼就被砸了個大大的餡餅到頭上,即便是虛職,可那也是七品不是? 陸珦直接就給高興傻了。 袁家哪里倒是沒有這般夸張,畢竟,包括袁家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