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3
是害怕榮壽的,因為榮壽深的慈禧喜愛,而且頗受大臣尊敬,她若鬧事,又是因為后帝的喪事,恐怕他這攝政王也是會被朝臣群起而攻之的,趕緊召集王公大臣,商議成立“治喪委員會”。 人手稍稍齊了一些,榮壽就開始布置任務,調動人員,安排各種禮儀。 她都這把年紀了,又常年在慈禧身邊來,也是安排過喪事的,所以并不陌生,所以一直到下葬,宮內都是井然有序的。 而這京城之中也再無她留戀之人,所以她便出深居簡出的假象,整日和白爾達溫嵐游玩于山水之間,朝堂之事也不再過問,在那些朝臣放著慈禧和光緒的尸體不管,忙立嗣之事時,她就心寒了,而且她也喜歡和白爾達溫嵐游玩于山水之間。 后來民國便建立起來了,這意味著清朝的結束,也有不少生活無著的人來投奔她,她終究是公主,不可能不管,所以拿出一些本錢開銀莊做生意,收留和幫扶了不少人,當然銀兩都是從白爾達溫嵐那要來的。 她也不覺得這有什么,反正白爾達溫嵐的就是她的!而白爾達溫嵐也樂意的很。 所以在大清遺老的心中,她還是大公主,地位沒有絲毫改變。 民國初年,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親王貢桑諾爾布元配王福晉愛新覺羅氏,系清肅親王善耆之妹,做四十正壽,在什剎海會賢堂飯店設宴,唱戲,招待親友,而這貢王爺自來過榮壽府中,請榮壽務必去參加她的壽宴。 榮壽看這人十分的溫和有禮,且是真心實意的請她的,而她也剛和白爾達溫嵐玩回來,暫時沒有出去的打算,所以便同意了。 而這壽宴排場很大,布置之周,為當時稀見堂會,滿蒙漢王公、貝勒、貝子大臣云集,民國達官顯宦畢至。席面是燕翅席帶燒烤,可稱盛饌。各宅寶眷扶老攜幼同往拜壽,濟濟一堂,誠屬盛況。 下午三點,王府長吏向貢王爺稟告:“大公主前引已離此不遠?!?/br> 貢王爺急急整衣整冠,前往會賢堂大門躬親迎迓,貢王福晉在二道門內院中侍立。滿蒙漢王公貴族排班侍立于戲臺院中。 將近一刻,門前已撒幃幕,大公主由兩孫攙扶下了雙套朱輪馬車,登階及門。 貢王爺趨前恭請跪安稟稱:“豈敢勞公主大駕?!?/br> 榮壽微聲答道:“大喜日子,應當應當?!?/br> 走到二門下階,貢王福晉趨前雙手遞上尊聲公主。 榮壽雙手一攙,貢王福晉恭請雙份蹲安,低聲謝賞暨光臨。 幫同攙扶行至院中,由禮親王成坤領班恭請跪安。 依次各爵及大臣官宦隨同跪安,請安。滿院肅穆,氣氛靜謐。 及至登堂,壽堂正中擺圈椅一把,獨坐。上鋪杏黃寸蟒鋪墊,左右各設一幾。一幾上放著蓋碗茶,一幾上放著銀裝檳榔、豆蔻、宿砂小盒。 大公主落座,長史嬤嬤將正紫大鋪墊放在大公主面前。 貢王福晉當即行跪拜六素禮。 公主欠欠身,微聲說道:“叩禮,祝格格福壽康寧?!?/br> 福晉倚立獻茶,傳知長史開戲,鑼鼓喧天,演唱起來。 約有一小時左右,貢王福晉命長史傳膳,四傭人抬上金漆桌面一具,上面擺著全席燕窩、魚翅、銀耳、海參等等,椅旁設有兩墩,上面各列燒豚、燒鴨一具。 榮壽有些恍惚,多少年不曾這般正兒八經的用膳了,不過她依舊是皇家的公主,別說這樣的場合,就是宮廷盛宴,她都不知道吃過多少回,所以對于禮節方面,榮壽是根本不擔心,面對這種場合,她骨子里面就養成了習慣。 榮壽獨坐方桌,兩孫侍立,貢王福晉及特請清室近支王福晉、夫人四位協助侍候、敬酒、布菜。 榮壽僅稍飲一口壽酒,貢王福晉奉陪。 然后微嘗主菜,用調羹飲了口鴨湯,紅封已上,當即攙扶凈手,仍坐原位。稍食檳榔、豆蔻。 約五時左右,大公主欠身,貢王福晉體意示將回府。 即命長史傳外廂,聲稱大公主起駕回府。風起云涌,全堂全院,當即肅立恭送。 兩孫及貢王福晉攙扶大公主緩步慢行,向賓客、主人行注目表示謝意。眾賓客,主人皆垂手侍立,肅靜異常。 戲臺上像關了電門一樣,原樣不動,敬候大公主走后再演。 這一隆重經過,緩緩閉幕。 這是蒙古親王的妻子愛新覺羅氏40歲的生日宴。卻因為榮壽的到來,人們的注意力全都變了她,讓她成了主角。 眾人都看她吃飯的排場和習慣,她一舉一動,都熟稔而嚴格保持著宮廷風度,是深入到骨髓里的風度,與生俱來,終身保持,并不能說是刻意擺譜。 而她和白爾達溫嵐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們都更加喜歡起了這種廝守的感覺,而白爾達溫嵐就算是上了年紀,他的容貌雖然老去,可是那氣質就硬生生給人幾分仙風道骨的超然感覺,而若說氣質,榮壽也是給人一種皇家威嚴的感覺,看去就不是一般人。 所以這兩人是越來越般配,之前因為白爾達溫嵐容貌過盛,倒是掩飾掉了榮壽的那種氣質,如今兩人完全就是寄情山水的活神仙了,過的很是快活。 在年老玩不動的時候,就是回了那村莊之中,這種有朋友,有摯愛之人,還有一群雖不是親生,卻似親生的孩子,人生是很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