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8
總是會**她一同離開這京城。 而她還是堅守了之前的事情,不能離開,因為載澄和恭親王都需要她,她不能再次因為個人感情的事情,而丟下家人不管,那樣的錯誤有過一次了,決不能在有第二次。 若說讓人cao心的還是載澄了,依舊是能夠聽到他胡鬧的事情,然而卻也是聽到了他在朝堂之中的事情,在光緒四年三月,補授內大臣,光緒五年三月,賞食貝勒雙俸,十二月,補授正紅旗蒙古都統。 光緒六年正月,派任專cao大臣,九月,派任備查壇廟大臣,光緒七年正月,管理右翼近支第二族族長事務。 可以說載澄在胡鬧的時候依舊是在認真干事的,而那些也少不了她在慈禧身邊的美言,而她也算不得上是美言了,只能說是直言不諱,她從不會避開載澄是他弟弟這一點,她知道若是她隱隱藏藏的玩心計,反倒會讓慈禧感覺不喜。 而阿瑪倒是越來越老了,因為載澄的事情cao碎了心,雖然載澄是在干正事,可是那荒唐的事情也是干了不少,而且關鍵是他知道是有她的幫助載澄才會順風順水的,若是少了她和恭親王府的力量,載澄是絕對不可能在朝堂上被任用的。 最讓人cao心的其實還是子嗣問題,這載澄說什么都不將費莫玉慈接回來,也不納妾,整日流連在外,很少很少回府的,就算見了恭親王,基本上兩人也不能和平相處。 恭親王要數落載澄的不是,而載澄那暴怒的脾氣是決計不會聽的,所以每次都是不歡而散。 時間就這般緩緩流逝,一轉眼她竟然已經是二十七歲了,然而一切就好像沒有變,她本來就是成熟穩重還顯老的,所以到真是到了這個年紀,倒也還是那樣的,不過心境卻成熟了不少。 看著滿園**,又是一年春來到,也意味著百花宴的開始,這百花宴倒是全部都交給了她打理,所以她這段時間很忙碌,然而卻也是僅僅有條的。 然而卻在這百花宴要舉辦的時候,宮中發生了一件大事,端??祽c昭和莊敬皇太后駕崩了,也是就是慈安皇太后。 所以百花宴根本就不舉行了,她之前所有的安排都算是白安排,然而卻也沒時間去抱怨什么,開始忙碌起了喪禮的事情,雖說這么大的事情,不可能是交給她一個人的,可是發生這樣的事情,可以說是整個宮里面的人都在安排喪事的。 至于說慈安太后的死因,大家都說是因為偶染微疴,后來便病重了,然而對這件事情大家并不會去追究什么,病逝了便是病逝了,誰會自找麻煩的去查一個皇太后如何病逝的? ☆、第274章 意料之外的事情 可是沒人敢去查,但是并不代表沒人不會懷疑,一時間對于慈安的死因朝野上下議論紛紛,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將她的猝死與慈禧起來,因為隨著這位比慈禧還小兩歲的仁愛忠厚皇太后突然暴斃宮中,清廷的垂簾聽政由兩宮并列驟然變成慈禧一人獨裁。 然而面對這種慈安一出事就會被懷疑的情況,慈禧即刻召集相關大臣入宮,安排后事,在慈安的后事時間的安排上,慈禧沒有片刻拖延。 不僅如此慈禧還令王大臣瞻仰慈安的遺容。天明以后,各位守候在宮中的大臣,接到旨意,進入鐘粹宮,慈禧命太監去掉蒙在慈安臉上的“面冪”,令大臣們瞻仰。此時,慈禧并沒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著一切。 而且慈禧為慈安準備了一個很大的金匱。翁同龢與各位王公大臣進入慈寧宮以后,看見慈安的金匱置于地中,金匱甚大,時靈馭已移至宮,安奉于金匱之西。 如此安排,可以證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后的位置上處理其后事的,沒有絲毫的怠慢。未正二刻大殮,也就是將慈安入棺。這完全符合清朝的禮制。 榮壽在身邊看著慈禧的行事作風,不得不在心中稱贊,這樣一個女人可以在滿是男人的朝堂上指點江山,就連自己阿瑪都被壓制著,不得不說真的有她的本事,這樣做之后,朝野上下的那些閑言碎語都被壓制下去了。 對于這位慈安太后,給榮壽的印象便是端莊穩重,知書達理,為人大度,而且占據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雖然表面上看,大部分事情都是慈禧做主,可是有些事情就算是慈禧也還是會和慈安商量。 最讓她佩服的一件事情,莫過于是她下旨讓山東巡撫丁寶楨殺了安德海了,原因是按清朝祖制:太監不準出京,但安德海不僅出京,而且還私挾婦女、張掛龍鳳旗幟、抓差納賄,一路招搖,驚擾地方。 所過順天府衙門、直隸總督衙門,都隱忍不發,結果在山東被丁寶楨查拿,并以太監出京違背祖制請旨處置。 對安德海在宮中撥弄是非、混亂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自己阿瑪率領軍機大臣持折請示兩宮太后的行動后,她立即召集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共同商議,當時慈安十分堅決的說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當就地正法。 這一舉動,使慈禧喪失了心腹,卻又大丟顏面,然而榮壽是知道的,其實安德海的性子被厭煩是遲早的事情,他做的那些事情簡直就是自尋死路,如果慈禧真的想保他,就 不會那么縱容她了。 而現在又有人拿這件事情來說的,大家都說慈禧嫉恨慈安殺了她的心腹太監,可是卻也不攻自破了,因為如果要報仇那該找丁寶楨,可是丁寶楨并未因此而丟官,這位以嚴剛有威、清正廉明著稱的貴州人此后雖不是官運亨通,卻也屢有升遷,頗受重視。光緒二年,做了近十年山東巡撫的丁寶楨升任四川總督。 對于這件事情榮壽更多的是相信自然死亡,雖然安德海死的那段時間她沒在慈禧身邊,不是太清楚發生了什么事情,可是從慈禧和慈安的相處來說,兩人并沒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如果到了那種地步,慈禧怎么可能放慈安到今天呢?在她看來兩人的相處倒算的上是十分的和平,因為慈安優于德,而慈禧優于才,她們兩人一退一進,相得益彰,也不構成對彼此的威脅,反倒配合的將這大清朝打理的十分好。 慈安太后的葬禮很快過去,這宮中似乎根本沒什么變化,皇帝依然要專心讀書,皇太后垂簾聽政因為有慈禧的存在依然可以持續,可是那只是表面罷了,事實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對他阿瑪來說。 其實在自己阿瑪沒有被打壓之前,就多以嫡庶之分為由,通過支持慈安壓制慈禧的囂張氣焰,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恭親王,無形之中,奕訢和慈安形成一種聯合力量,來共同對付慈禧,誅殺安德海就是如此。 慈禧感到勢單力薄,也在努力培植自己的勢力,在內務府、軍機處相繼安排自己的人或者是牽制奕訢勢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