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
書名:大明漕事 作者:駢四儷六 【文案】 世間好物不牢靠,彩云易散琉璃脆,愛情亦是如此,即使我很頑固的愛你。 官家女子落草為寇,漕河上出現一個女殺神,她說:“我是懸崖,近之危險?!?/br> 那人答:“過去你我隔著門戶,如今我來陪你,你生我生,你死我渡,反正你也不曾想過愛別人?!?/br> 內容標簽: 穿越時空 虐戀情深 江湖恩怨 搜索關鍵字:主角:霍青棠,顧惟玉 ┃ 配角:帝國系列大小官僚 ┃ 其它:永樂帝,洪熙帝,宣德皇帝 ================== ☆、黃粱一夢 陳瑄又要升官了,永樂二十二年,陳瑄從漕軍都指揮使升成了漕運總兵,陳家錦上添花再進一步。 陳瑄出身草莽,二十三年前,永樂帝攻入南京,‘廣三十丈、深五十丈’的奉天殿失了大火,陳瑄隨著大軍闖入皇城。 金殿失火,無敢近之者,小兵陳瑄冒死闖火入金殿捧出了玉璽,永樂帝稱其神勇,立賜他漕軍總旗。 金殿失了火,惠帝卻失蹤了。 皇帝衛軍將整個皇城圍成鐵桶一般,就是不見惠帝影蹤。 漕軍的一個小小總旗陳瑄卻另辟蹊徑,他聽聞此事,并沒有像其他兵士一般四處搜羅皇城,轉而去候在了長江入內河的碼頭。 如果惠帝要逃,騎馬北上自不必說,他沿著大運河下江南才最為方便,而且江南還有楚王可以接應他,陳瑄堅定自己的想法是沒錯的。 三個月后,惠帝依舊沒有找到,內侍堅稱惠帝自焚于奉天殿里了,陳瑄依舊在南京城臨江的各個碼頭安插人手布防。 果然,某天清晨,一個沒有路引的青年男子悄悄登上了一艘快船,有內侍指認那人就是逃帝朱允炆。 陳瑄大喜,他正欲著人開船去追,上峰卻傳來消息,惠帝已經薨逝,不必再尋。 年輕的陳瑄不解,同時又心有不甘,抓住逃帝的豐功偉績分明近在眼前,為何朝廷的一紙訃告就這樣輕易截斷了他的青云路。 惠帝的事情悄然過去,朝中無人再提,陳瑄的好運氣似乎到此就戛然而止了。 永樂十九年,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朝臣們議論紛紛,朝中有御史指永樂帝數典忘祖,更有甚者竟翻出當年永樂帝逼死惠帝的往事來。 一時之間,朝上帝王朝臣兩廂僵持不下。此時,惠帝當年孤身下江南的傳聞在軍中迅速蔓延開來,目擊者是漕軍中的一名總旗。 即時人們紛紛改了風向,有稱永樂帝仁厚者,而陳瑄又一次被人提到風口浪尖上來。 時已年邁的永樂帝大方地指了這名小小總旗為正四品漕軍都指揮使,陳瑄正式成了漕軍十二總的把總,人稱陳把總。 陳把總積極響應永樂帝遷都北京的號召,他攜家帶口二話不說地將家室從南京遷到了北京,有朝臣抨擊他莽夫一個沒有風骨,但永樂帝對他的舉動顯然是極為滿意的。 陳瑄剛到北京,永樂帝就指了宮中一名有品級的女官給她,因陳瑄早有妻室,那女官只好謂之曰平妻。 永樂二十二年春天,陳把總成了陳總兵。 漕運總兵位居正三品,陳瑄由此正式擠入了明廷高級官員的行列,也代表他逐漸步入了帝國的權力核心。 自此,陳家一時鼎盛。 既得盛寵,陳瑄的后院亦豐富起來,既有下屬敬獻的花魁瘦馬,也有上峰贈與的良家貴妾,陳七小姐的母親齊氏原本一直站在后院制高點,因為她出身極好,娘家榮耀比起夫家來亦是只多不少。 齊氏大家出身,齊氏之父齊淮曾在洪武建文兩朝官拜工部尚書。 洪武年間,齊淮組織大量人力物力重挖運河,洪武帝曾笑嘆:“自是,天下利于轉輸?!?/br> 永樂帝登基之后,有意重整內河漕運,以解決漕糧運輸的問題。 原本工部尚書齊淮就是最佳人選,奈何齊淮認為燕王登基不是大統,任憑永樂帝再三挽留,齊淮執意辭官歸鄉。 齊氏原本在陳瑄內院中是個說一不二的人物,一來是因為齊尚書余威尚存,二來就是因為陳瑄還沒發達的緣故。 直到永樂十九年,這是齊尚書辭官的第十三個年頭,也是陳瑄真正發跡的第一年,這一年,齊氏已經三十四歲,這一年,永樂帝賜了個二十出頭的女官給陳瑄做平妻。 女官站著給齊氏奉茶,齊氏將茶盞往桌上重重一擱,厲聲道:“妻是妻,妾是妾,何來平妻一說?敬茶可以,你自稱一聲妾,跪下罷?!?/br> 那女官自持身份,既不肯承認自己是妾,也不肯跪下奉茶,齊氏冷冷一笑,將一甜白盞輕輕掃到地上,盞杯里的大紅袍濺了那女官粉色的裙擺一潑赭色。 不等陳瑄來興師問罪,齊氏已經攜十三歲的姑娘陳七回了洛陽。 齊氏早年嫁與陳瑄并未過什么好日子,那時陳瑄官職低微,薪俸寥寥,家中人情來往多半需要齊氏用自己的嫁妝打點經營。齊氏過得疲憊,小產了一個男胎,又過數年,齊氏產下陳七,陳家七小姐自生下來便患有麻痹之癥。 陳七姑娘天生不足,一只腳有麻痹之癥,數年湯藥不斷、大夫不歇,她卻將將養的只能緩慢拖延行走。 齊氏攜了女兒回娘家,陳瑄既惱齊氏不識大體,又心疼女兒要受那長途跋涉之苦,這么一番周折,齊氏與陳七在洛陽齊府一住就是四年。 齊尚書表示歡迎女兒與外孫女的到來,齊氏的母親亦表示女兒愛住多久就住多久,兩位老人的生活很寂寞。 齊氏很高興,陳七卻過得很吃力,因為她的腿疾又嚴重了。 陳七有時也會想,自己與母親在陳家后院受磋磨,或許亦可算作是圣上對外祖不識趣的告誡與敲打。 齊氏無子,陳七無兄無弟,齊尚書老年所有的心力都放到了外孫女身上,陳七不會繡花捻針、畫畫分茶,她只學會了漕運賦稅、河脈水利。外祖母曾勸阻外祖,女孩子始終要嫁人,應該貞靜溫順,學做一兩樣點心或是一兩種樂器都總是好的。 陳七搖頭道:“那便與家中瘦馬小妾并無不同了?!?/br> 這句話惹得外祖母喟嘆流淚,亦惹得齊氏咬牙切齒,外祖卻說還要領她去黃河和長江都看看。 陳七看著自己殘敗的腿,只覺得今生所有的好運道都聚集在了住在外祖家的這四年里。 陳七小姐十七歲了,她那位已經官居正三品的父親給她來了一封信,信上說她那位賢良的庶母給她看好了一門親事,對方是老牌勛貴魏北候家的庶子。此子少有才名、姿容上佳、風評甚好,信上還斥責了齊氏為人母的粗心,女兒已臻婚齡,齊氏卻毫不關心,此為失職。 齊尚書幾眼掃完了這封不知所謂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