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
多人直接蹲在地上,期望著能撿漏一兩件。 不要以為這時代就沒有造假,在顧春衣看來,這年代的造假技術已經很高超。 在玉器和石器的攤位邊,顧春衣看到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跟在一位老人身后問道:“師傅,這里的玉器是真的還是假的?”老人頭發已經斑白,看來六十歲上下,微瘦。他背著手在人群中慢慢踱著,卻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聽到年輕人發問,便說道:“古玩有真假,但是玉器沒有真假,只有優劣。做咱們這一行的,眼睛一定要準,這個準怎么來?你知道嗎?” 顧春衣失笑,誰說玉器沒有假的,前世a貨b貨c貨,造假多得是,這個攤位上一塊紫紅色血沁的玉,老者和年輕人幾經鑒定,認為是古玉,至少有一百五十年以上歷史,可顧春衣看了一下,那塊玉的沁是做上去的,把羊的腿割開,把玉放進去縫合起來,一年的時間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這個還是包神醫前幾次來的時候教的,這個老人年紀雖大,也自以為有的是經驗,但還是走眼了。 包神醫看了也嘻嘻直笑,這老頭眼睛毒辣得很,那玉血沁鮮艷,沒有淳樸厚重質感,自然和人工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就象老道的吃貨一口就能知道是食物本身的味道還是人工調料。 包神醫對著顧春衣擠擠眼睛,兩條眉毛靈活得象兩條蚯蚓在蠕動,顧春衣看了實在想笑。 這老頭就喜歡看別人上當。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古玩市場(二) 古玩行的規矩,不能擋了別人的財路。既然是撿漏,大多數人其實是上當受騙的,買的人也知道大多數是假貨,但人總是認為自己是特殊的,買假貨的人也會抓住人的賭性去賺錢。 可有句話說說有錯買沒有錯賣的,要從賣者那邊淘到好東西,得比賣者經驗多水平高眼睛毒辣,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古玩的鑒定水平在提高,但是古玩造假的水平也在提高,甚至很多造假的人本身就是鑒定的大師,他們對鑒定的流程和方法了如指掌,然后反道而行之,制造出來的物件足可以以假亂真。 經過上次賭玉的事,顧春衣對玉器、文物古玩很是興趣,惡補了許多知識,加上包神醫的灌輸,已經可以鑒定這個時空的很多文物古玩字畫了。 兩個人并不專注于撿漏,反而喜歡看其他人上當受騙,不得不說,這一老一少都有點惡趣味。 那老人一個攤位前停下來。攤主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皮膚很黑,眼睛很小卻很靈活,滴溜溜的亂轉,一看就知道是一個精明的主。見老人蹲下身來,熱情的說道:“老爺子一看就知道是個內行!我這玉器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都是大開門的老物件?!?/br> 看到老人把玩著手上的玉器,小眼睛攤主立刻恭維道:“老爺子好眼力呀,不瞞老爺子,鄙人祖上做出來的玉器都是作為貢品獻給皇上用的,只是后來家道中落,我們這些不孝子孫......”攤主邊自責邊嘆息,心里卻已經樂開懷了,剛才他看到這老頭和那個年輕人在李五那個攤位買了那塊假玉,賺了不少銀兩,眼紅得不得了,現在這肥羊送到眼前,豈有不宰之理。 攤主的話顧春衣和包神醫自然是一個字都不信的,做這一行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便是要會講故事,記得前世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古玩店招伙計,同時有兩個年輕人來應聘。店主撿起地上的一根細木屑問第一個年輕人:“這是什么?”年輕想也不想的說:“碎木屑?!钡曛鲹u了搖頭,又問第二個年輕人,卻見年輕人連忙小心翼翼的雙手接過,說:“這是西太后老佛爺用過的牙簽呀?!钡曛髀牶蟠笙?,立馬收下了這個年輕人。這個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是由此可見講故事在古玩行的重要性。 回想起來顧春衣覺得有趣,就把故事給包神醫講了一遍,只不過把西太后老佛爺換成前朝一個皇帝的名字,包神醫聽了也覺得有趣,也講了這行許多流傳的故事,這一老一少逛得倒是有趣,不過眼神卻還瞪著那個老爺子。 顧春衣逛了這么多次,極少下手,她不太喜歡古玉,因為她總覺得那些玉很多都是摸金校尉的杰作,一想到那些玉器在墳墓不見天日許多年,不知道有沒有沾染到什么不詳的東西,她就不舒服,但字畫一般是收藏之作,她倒是很有興趣。 那老爺子放下玉器,又轉到前面一個攤子拿起一幅畫,顧春衣跟著一瞄,頓時愣住了,乖乖不得呀,這畫的落款是前朝黃慎堅大師。 包神醫偷偷對顧春衣擠了擠眼睛:“這造假的,不是雛就是二貨的?!?/br> 顧春衣失笑,包神醫現在也很會用她偶爾冒出的詞了,尤其那個二貨兩字他用得極其熟練,一般都是用在張丞相身上。在顧春衣看來,他對張丞相的怨念已經可以稱得上“我執”了?;蛘咭呀涍_到心理疾病范疇了,不過大夫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沒病,醫者不自醫嘛。但自從把這稱呼用在張丞相身上,包神醫精神更好了。 黃慎堅離現在已經五百多年了,他擅長人物、山水、花鳥,并以人物畫最為突出,多cao大幅,用筆設色,潑辣大膽,于迷離撲朔中見形象神韻。用筆迅疾,衣紋頓挫,人物軒昂、富有氣勢,對山水畫也有一定的造詣,大幅和小景都各盡其妙,瀟灑有致,最妙的是他的畫中詩、書、畫、印緊相配合,自然貼切。人稱“三絕老叟”。 從這稱呼可以看出,黃慎堅的藝術水平在當代已經登峰造極,一個人在某項突出不難,但樣樣都突出很難,尤其他和寫意和工筆能結合,這點即使現代也很難,要知道把不同派系揉合,很容易變成“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犬?!钡慕Y果。再加上他的詩、書,還有印,在顧春衣看來,他應該叫“四絕老叟”才對。 那老爺子手中正是黃慎堅的代表作,繪春江兩岸,桃紅柳綠,江天開闊,風光明媚,一老者乘船倚舷望對岸別館,即將啟行訪友。全圖呈現精致、麗、曠朗、明秀的風格。前人山水畫中無此種造型,堪稱絕妙精品。 不過不怪包神醫一看就擠眼睛,書畫的紙是有年代痕跡的,一般來說,畫畫用的紙最好是生宣,生宣要久藏為好,剛生產出來的宣紙過于凈白,故有火氣逼人之感。久藏的生宣色澤柔和,用墨用色更具韻味。為了能使新的生宣能取得陳紙的效果,有人將紙在風口掛放一段時間,經過這樣處理的生宣紙稱為“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