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
美食。 顧春衣端午節老家的習俗和其他地方的習俗不一樣,她老家一開始沒有吃粽子的習俗,而是吃這種麥煎,煎成圓圓的薄餅形狀。吃麥煎的緣由傳說是為補天,因為端午節前閩南經常雨水泛濫,大家都說是天缺了口。這是一項有意思并神圣的事,一張張麥煎擺成花的形狀,擺上佛祖、祖宗的供桌上,還有鄉下那些豬圈、雞圈、甚至村口那塊大石頭公上,也要敬上一碗。 記得母親那時身體尚好,每次都做了好多麥煎放在米篩上,母親的廚藝很高,她煎的麥煎能讓人聞了直流口水,甜的麥煎只用紅糖,咸的麥煎放了蝦皮和蔥花。 因為只有一個女兒的緣故,母親對顧春衣很是嚴厲,但每逢做麥煎時,,母親卻是允許她拿著剛煎的麥煎吃,甚至看著她邊啃左右手顛來倒去喊燙卻舍不得放下來樂不可吱。這讓顧春衣明白,母親是疼愛甚至寵溺自己的。 想起母親,顧春衣覺得眼角一片潮濕,她看到黃mama擔心地看著她,趕緊回過神來,事實上老家也很久沒吃過麥煎了,隨著農村城鎮化,老家的人進城或去工廠打工,田地大多荒蕪了,除了老弱人家種點青菜瓜果自給自足,稻子都很少人種,更沒聽說有人種小麥,超市的小麥太細了,麥糠又篩掉,沒有麥香味,也就很少人做了,大家都統一吃粽子了,粽子也大多從餐飲店購買,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窗欞透過著照在小餐桌上,讓人胃口忍不住好了起來。有多久沒感覺饑餓了,顧春衣嚼著麥煎瞇著眼睛想,前一世既沒心情又沒食欲,母親不在后,都是快餐外賣渡過,從來沒感覺到吃是一種幸福,只是喂養身體的養料而已。 從三進顧春衣住的地方到二進顧夫人住的地方并不遠,只需要穿過天井和一條走廊,顧夫人的房屋前面天井種滿了花,花徑邊有一塊草地,擺著石桌藤椅,還有一個小秋千,顧老爺回家時,經常和顧夫人坐在石桌前泡茶,文雅的說法應該是品茗,不要以為那秋千是給小顧春衣玩的,那是顧老爺給顧夫人做的,顧夫人坐在秋千上,顧老爺就搖著秋千。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以前顧老爺不在家時,顧夫人經常坐在那抱著一只白貓,那貓渾身白色,沒有一根雜毛,眼睛是藍色的,非常懶。那貓是省郡一戶出洋回來的商戶帶回來的貓生的第二代,一窩里面只有這只貓保持白色,聽說是顧老爺費了好大的勁,花了很多銀兩買回來的,現在這只貓正臥在秋千上睡覺,顧春衣看了一眼,知道這就是現代說的波斯貓的后代,也就沒有感覺什么稀罕,聽黃雀兒羨慕的口氣,微微笑起來。 那個經常把它抱在懷里給它順毛的美麗夫人已經很久沒理它了,它的身上都沾了不少泥土。 “夫人不舒服還沒洗床,讓你這幾天不用來請安了?!狈谭蛉说逆九鹛m掀開門簾,對著站在門前恭敬的顧春衣說,眼底有一股不屑和憤怒,顧春衣知道她是因為顧夫人知道顧老爺納妾的事生病一事遷怒于她,但她沒什么辦法。 如果是穿越后的顧春衣知道這件事,她絕對不會冒冒然地跑來告訴夫人,以致于丟掉自己的小命,她會考慮再三視情況而言,即使要說,也不會通過她的口,可是現在還能怎么辦,夫人現在不想見她,也肯定聽不進去她的勸解。 是呀,誰會把一個11歲的孩子的話當一回事? 第四章 山間童趣 從后門的小徑爬上琉霞山,路邊的小草上還有露珠,小鳥清脆地鳴叫。顧春衣躺在山坡上的草地上,吐了一口郁氣,摘了根松針放在嘴里嚼著,望著樹上的小鳥,心情也跟著雀躍起來。 她沒讓黃雀兒跟來,黃雀兒有要干的活,而且只是一個小山村里,也不是真正的大家閨秀,出不了什么事。 顧春衣知道自己和夫人不是真正的母女,也沒有什么很深的感情存在,但還是有點沮喪,也許是原身的執念存在吧,一個叫了兩年的母親,也未曾虐待過她,還手把手教她丹青古琴。 在原顧春衣心里,顧夫人是仙女般的人物,是幸福的彼岸。 而現在的顧春衣并不欣賞顧夫人,她柔弱得象一根蒲草,全身心依附著一個男人,當這個男人把愛情的養分停掉,她就開始枯黃甚至死亡...... 但顧春衣有點羨慕顧夫人,得怎么樣的家人給予什么樣的照顧才能養出這么一個類似白紙剔透的人兒,三十二歲還宛如少女,把愛情當成空氣生活著。 聽說顧夫人家也是省郡富商,顧老爺和顧夫人是在元宵燈下一見鐘情。 那時顧老爺只是一個秀才,顧夫人的父親非常寵愛顧夫人,沈老太爺只有一兒一女,舍不得讓顧夫人遠嫁到如此偏僻的小山村,而且省郡秀才一抓一大把,象顧老爺這樣的人才并不少見,且沈老爺子和顧老爺接觸后并不欣賞顧老爺的性情,所以不同意這件親事。 若不是顧夫人固執已見,幾經鬧騰,說若不嫁給顧老爺就終生不嫁,并拿起剪刀準備落發,且顧老爺發誓絕不納妾,而且細了解一下,顧家雖是鄉紳人家,但百年經營后家底頗厚。 天底下很少能贏過子女的父母,沈老太爺也只能答應這門親事。 好在顧老太爺聽到此事一方面欣慰兒子能娶高門之女,又對沈暖暖本人非常滿意,意氣之下聘禮非常多。 據黃mama描述:當時聘禮走的是水道,從鄉下到省郡單是陸路就有一百多里,何況水道九曲十八彎的,雖然內河的船不大,但第一艘船載的聘禮到了省郡夫人家,最后一艘船的聘禮還沒出發。比十里紅汝有過之也無不及,轟動整個省郡,大大地漲了沈家的臉,也成就了一樁佳事傳誦。 結婚第二年顧老爺就考上同進士,外派鸝春省郡下春江縣當縣令,消息傳來時顧夫人剛好誕下鱗兒,也就是顧炯新,雙喜臨門,樂瘋了顧家老少,尤其顧老太爺更是樂不可支,打賞的銅錢一筐又一筐,連紅線都沒有扯斷直接扔撒,當時的盛景鄉里鄉外的人至今依然津津樂道…… 這么好的牌打成這幅情景,顧春衣也是醉了。 老天爺有時也很公平,他會讓一個人一輩子過得不好永不翻身,但不會讓一個人求仁得仁,一帆風順地過好一輩子的。 顧春衣想了一會兒顧夫人的事,她沒想到什么好的辦法,她在現代的高祖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