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1
書迷正在閱讀:恬淡食光、悠閑富貴美娘子、整容三次的我、囚湖、上癮[娛樂圈]、你傾國,我傾心(重生)、刀口借蜜、疼愛那個病嬌[穿書]、極品軍妻、重生六零美滿人生
的八字不合,這才變成如今這樣。 聶五少只有三個哥哥,有一個四哥雖然過了百日入了宗譜,卻在三歲時夭折了,聽說還有兩個庶姐妹,不過在鄉下的別院居住。三個哥哥中除了大哥在老家,另兩個哥哥早就搬到外面去住了,所以吳大姑娘嫁過去不會有妯娌,只有一個婆婆,而這個婆婆是個繼室,聶五少是聶老爺嫡妻最小的一個兒子,嫡妻在聶五少七歲時去世,三年后聶老爺才續了弦,吳馮氏當時還特地送了賀禮去。 當時聶家搬到鎮上來時,原來的聶太太只帶了最小的兒子,而將大兒子留在老家守家業,沒想到剛搬到鎮上就累病了。吳馮氏當時跟聶太太認識的時候,她已經病重了,見過當年才五歲的吳大姑娘后就要給聶五少訂下當媳婦,說:“我說不準哪天一閉眼就走了,留下小五子實在不放心。我們家爺是個沒長性的,我也不指望他能守著空屋過,要是讓后頭的狐貍精誤了我的小五的終身大事,我就是躺在地下也不能閉眼!好jiejie,我把我在外頭的莊子留給你們家大丫頭,只要她嫁進來,我的嫁妝都是她的!” 吳馮氏又見過聶五少,五歲的孩子已經定了型,吳馮氏在鎮子上住了小半年,看得出來聶五少是個聰明懂事的好孩子,那時就知道哄聶太太喝藥,安慰她養病,知道在聶老爺和聶太太中間和稀泥。這親訂下后,她盤算著聶家人口簡單,吳大姑娘嫁過去只需要聽聶五少一個人的,公公不能直接管兒媳婦,上頭又沒有婆婆。聶家幾個哥哥都沒跟聶五少一起長大,情分不深,想來妯娌之間應該也不需要多應酬。小姑子都是庶出又在鄉下,掀不起風浪。聶太太去世后,吳馮氏親自去吊唁,在那里陪了聶五少一個月,是去吊喪的人中最晚走的,之后每隔三個月就命人往西鎮給聶五少送東西,疼他比疼親兒子也差不多。衣食住行,學問前程,樣樣放在心上。聶五少也漸漸與吳馮氏親近起來。前年是聶太太去世整三年,聶老爺娶了個繼室,吳馮氏把身旁得力的管事和婆子派過去幫忙,守著聶五少過了小半年才回來,婆子說聶五少捧著吳馮氏親手給他縫的衣服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直喊娘。這三年聶五少跟吳馮氏越發親近,知道吳大姑娘差不多該打家具辦妝奩了,自己使了人將近幾年西鎮時興的家具樣子送過來,他這份體貼周到倒讓吳馮氏喜歡,近幾日送信來又說明年聶老爺會讓他進鋪子學著管事干活,吳馮氏松了口氣,聽說那個繼室還沒生下孩子,吳馮氏天天焚香求菩薩保佑千萬別讓那個女人再生下個一男半女的。 吳二姐聽得覺得那聶府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大姐今年才十四,要到出嫁還要兩年,這兩年里聶府那個繼室要是生下個兒子,聶五少這個小兒子在聶老爺那里還能吃香? 吳馮氏說得口干,坐起來倒了茶說:“聶太太的嫁妝是她親手給我的,一直是我在管。每年的銀子一部分放起來,一部分預備著給聶五少用,聶老爺要是真不念舊情,大姐嫁進去也不必看那個女人的臉色,搬出來單過也行?!?/br> 吳二姐叫道:“好輕松!大姐運氣真好!” 吳馮氏被她的話氣得嗆到,掄起拳頭輕輕捶了她幾下罵道:“胡說八道!” 吳大姑娘長舒一口氣,以前只知道自己未來要嫁的人家姓聶,是個小兒子,還擔心會是個被寵壞的小子,這樣一聽倒覺得他那么小就沒了親娘,爹又娶了繼母,不由得心生憐惜。 段家老太爺如今已是六十高壽,稱得上是老當益壯。四十歲的時候跑到南方去作生意,從此就在那里扎了根,兒子媳婦一大家子都扔在老家不管。 段家老太太幾次要去尋段老太爺,去了幾回都讓他給哄了回來,沒辦法只好把大兒子送過去,美其名曰讓他替兄弟幾個孝順段老太爺。誰知大兒子去了之后,竟也在那里扎了根,生意聽說是越做越大,每年送回來的銀子也是越來越多,段老太太將信將疑,人前笑得開心,人后卻拿這爺倆個毫無辦法。她只能管著大兒媳婦不讓她也帶著孩子跑過去,認為只要把大兒子的兒子留在家鄉,他就是跑的再遠也要回來的。 段浩方的爹在兄弟中間行三,段章氏早年發現段老太太總在盤算把兒子往南方送,嚇得害怕段老爺也會被送過去,又哭又鬧的哄著段老爺搬了出來另住,對外只說是要在這里看著家里的生意??蛇@靠著鄉下的小鎮子上又能有多少生意?幸好段家其他幾個兒子也只盼著這家里留的人越少越好,段老爺一家才平平安安的搬了出來,沒被送到南方去。 段章氏離了老宅自然覺得神清氣爽,她也不肯再讓人稱自己三奶奶,只把這小宅當正經段家三房的宅子了,自已一家人關起門來過日子,別提多痛快了。 可段家老宅那邊的銀錢鋪子她也眼饞,段老爺也要為兒子的前程考慮,段大爺被段老太太留在身旁,老太太自然是看著身為長子的段浩平更親熱些。后來段浩方替家里給南方送信,要提醒南邊的這老家還有一堆老老小小的別忘了本。段老太太還是不相信離得遠的段家老太爺和大老爺不生外心,后來段浩方留在那邊沒回來她也沒管,家里幾個孫侄輩的都要吵翻了天,可她要段浩方在南邊當個耳報神,自然不肯把他叫回來。也是因為段浩方每年一定會回來兩次,把南邊的消息帶回來,老太太更是相信他能干懂事。 所以段二爺就這邊住半年,那邊住半年的過了幾年。他也算機靈聽話肯用心學,生意上漸漸上手后,段家大爺也慢慢給他派差事。 段老太爺和大老爺在南方的確有幾個外室,也生了兒子,段二爺只作不知,反正這種便宜兒子沒入宗譜掀不起浪來,平日里也多提提段家老宅那邊的事。 段大老爺被他說動,段老太爺也開始想著落葉歸根,終于今年段大老爺跟段老太爺商量過后,著人帶了更多的年禮跟著段浩方回了老家。 幾年來段浩方雖然也每年都從南方帶信帶銀子回來,可這一次他帶回的消息可讓段老太太笑得合不攏嘴了,一疊聲的只會說好。 段浩方在一旁陪著笑,他大哥跟著朋友出去耍了。兩兄弟少年時就分開,其實并不親熱。段浩平讓段老太太教的格外在意長次分別,見了段二爺總是擺出副長兄的派頭,段浩方也不怎么樂意搭理這個大哥。 段老太太攥著大兒子的信樂了陣,雖然她一個字也不識得,可段浩方一句句念給她聽,她聽了也高興。轉臉又看見段浩方乖乖巧巧的站在一旁,想起就是把他送過去才說動段老太爺和段大老爺想著回來,頓時覺得這孩子真是一等一的貼心順眼,段浩方長得又干凈,不驕不躁跟一堆兄弟一比倒更是顯眼。段老太太招手把這個她沒看過幾眼的孫子叫到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