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
尚學歷來都是儲君皇子們讀書之所,從來沒有公主入學的先例。 但陛下說了,他膝下子嗣稀少,太醫說他的身體不適合生養,估計這輩子也就這五個孩子了。歷來的尚學都是熱熱鬧鬧,輪到他這如此冷清,讓公主們去讀書,也是給皇子們做個伴,增添點人氣。 這么一說,還有誰會反對? 于是公主們到了三歲的時候,都進了尚學啟蒙。 同時,明珠在大周推行科舉制度,所有讀書人士均可參加,通過考核者,可入朝為官。 此舉一出,天下皆驚。 第40章 皇帝養成計劃8 歷來讀書與入朝為官之事,都是把控在貴族手中,平民百姓幾乎沒有機會,甚至可以說沒有資格步入仕途。 至于孝感天地,人品被天下稱頌傳到陛下耳朵,以至于被人舉孝廉這樣的情況,百年來也就那么幾次,因此寒門之中能出仕的人幾乎是少之又少。 現在陛下提出了這樣一條制度,可令天下讀書人,不論老少,不分貴賤,只要你能通過考核,便可入朝為官。這幾乎是一條一步登天的青云之路! 因此這條制度的提出,令天下都沸騰了!平民百姓歡呼雀躍,對著京城的方向,對明珠行三叩九拜大禮。 陛下當真是英明神武,宅心仁厚。先是廣分天下土地,減免賦稅,令百姓解決溫飽;現在又給了他們這樣一條康莊大道,讓他們這些世世代代的平民百姓也能讀書入仕,陛下威武! 然百姓喜悅,那些被觸犯了利益的世家貴族們,就不高興了。歷來這士之一途幾乎都掌控在他們這些世家手中,現在陛下弄出個什么科舉制度,讓那些平民百姓也能通過科考來入仕,那豈不是能與他們平起平坐了? 這樣不行,絕對不行! 明珠道,不行?不想跟那些人平起平坐?好啊,那你們辭官歸鄉好了,這樣就不用跟平民同朝為官了! 百官傻眼,不是啊,他們只是想阻止陛下推行這項政策,怎么就變成他們辭官歸鄉了? 他們卻忘了,陛下早已不是曾經那個任他們擺布的毛頭小子,這朝里,他說一不二,沒有人可以質疑他的決定!明珠只是在通知他們這項決議,不是在與他們商量! 到了最后,這些個貴族們,只能給自己找臺階下:好吧,即便讓陛下推行這項政策,也沒什么關系,畢竟這天下所有的書籍都掌握在他們這些世家手中。普通百姓窮極一生也沒辦法像他們的子孫后代一樣,可以輕易的擁有這些知識,到時候占優勢的還是他們這些世家大族。 想法很美好,但三年后,全國各地突然冒出一座座皇家圖書館。圖書館里藏書之豐富,他們這些世家加在一起也比不上。 并且,這些皇家圖書館對所有人免費,不管你是路邊乞丐,還是莊家農戶,也不管你是世家子弟,還是商賈流民,甚至不分男女老少,只要你敬重知識,愛護書本,都可以進去讀書。 壓上銀子辦個借書證,甚至還可以把書帶回去讀,定期歸還就行。 這個所謂的圖書館一出,天下讀書人紛紛稱贊陛下大德,這一年所有出彩的詩詞歌賦幾乎都是圍繞著陛下與圖書館來作的。一時間,把圖書館的盛名與陛下的仁德,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世家震驚了,當初那些認為平民就算參加科舉也比不上他們這些貴族有先天優勢的人,說不出話來了。 “真是見了鬼了,從未聽說陛下令人抄書,怎么一下子拿出這么多書籍?全國一百座圖書館,每館藏書不下百萬,便是讓萬人來抄,這三年時間也未必夠???”一個世家的家主如此說道。 他話音剛落,只見自己的小兒子從外面進來,眉飛色舞,似是遇見了什么喜事。聽到他的話,立刻接道,“父親,您落伍了,陛下這些書可不是用人抄出來的,而是一種叫印刷術的東西,只需刻好模板,便可以成千上萬的印制?!?/br> 他父親大驚,“你是如何得知?” “皇家圖書館里看到的唄!里面有、、等等,一系列關于印刷術的介紹。陛下的胸襟不是我等可以比擬的,如此神奇手段,他竟沒有藏著掖著,而是大大方方的告訴世人,為的便是我們整個人類的進步。此等胸懷天下的豪邁,目光長遠貫通古今的偉岸,令我敬佩,且永遠望塵莫及。難怪他是陛下,而我們只是世家?!?/br> 家主默,從前他們世家引以為豪的有句話,叫流水的皇朝鐵打的世家,以此說明世家的底蘊之深厚??扇缃襁@就話,他說不出口了。 兒子又道,“對了,皇家圖書館還有一套書,是講如何用樹皮、破麻這些不值錢的東西來造出柔軟輕便的紙張,我就是回來拿錢辦圖書證,好借這套書的!等我學會了,也要親自實驗一下!” 畢竟讀書人親自造紙也是一項十分風雅的事,他說的異常興奮,卻完全沒注意到旁邊父親異常沉默的臉色。最后父親實在沒忍住,打算給兒子潑點冷水,好降一降他對陛下的狂熱崇拜,因此道,“陛下說了準許你們用他的技術嗎?別到時候你用了給他留下把柄抄咱家滿門!” 兒子驚訝,“父親怎么可以這樣詆毀陛下?皇家圖書館里寫的清清楚楚,里面一切技術、學問,所有人都可以用。甚至鼓勵百姓嘗試、革新,如果有人能革新成功,陛下還會嘉獎!父親,您沒事也去多讀點書吧,陛下說多讀書沒壞處,兒子看您都快跟不上時代了!” 父親氣到吐血,這蠢兒子竟敢嫌棄起老子來了! 不過話雖如此,這位家主到底忍不住,喬裝打扮了一番,偷摸溜到皇家圖書館里一探究竟。 等到了圖書館,他才發現,外人描述的場面不及它的十分之一壯麗。這里比他們上朝的太元殿更大更寬廣,房間里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圖書館分為上下兩層,每一層都擺滿書架,上面的書籍分門別類的擺好,有穿著統一制服的工作人員不時幫著整理、找書。 大堂里擺了桌椅板凳,許多人拿著書在如饑似渴的翻閱著,有些人干脆席地而坐,或直接找個墻角蹲下。這些人中,有衣著寒酸的貧民學子,也有錦衣華服的世家子弟,擠擠攘攘的在一起,卻絲毫沒有不和諧之處。 大廳里人來人往,接踵摩肩,卻異常安靜,所有人翻書時都下意識的把動作放輕,走動找書時亦是如此。 不僅如此,他還看到了其他幾個世家的家主,約摸與他一樣是來查看情況的,彼此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驚。 他走出圖書館時,抬頭望了望天,低嘆一聲,“要變天了……” 科舉三年舉行一次,第一屆科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