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9
少吃食進來,不問也知,他是來看小姐的,便道:“姑爺且留步,小姐她昨個兒歇的晚,夫人吩咐過,誰也不能去吵了她?!?/br> 褚辰邁向西南院的步子一滯,險些忘了,他昨夜臨走之前,小妻子還是醒著的,想來她有嗜睡的習慣,眼下更會貪睡。 只是他很想看看她,愛上一個你原本根本就意想不到的人,會把人逼的以為自己瘋了。 此時此刻,褚辰只想順著自己的心意走,前塵過往他已無心去思量。 “小姐醒了,督促她按時用膳,有事就讓人去侯府傳信?!?。男子儒俊清冷的眸在熹微的晨光下熠出奪目的光彩,只是嗓音略顯沙啞,卻看不出疲憊。 有了精神支柱,人便不容易累了。 潘叔以為自己看花了眼,總覺得姑爺是萬人之上的存在。 “老奴省的,姑爺放心,有夫人照料著,小姐在白府過的很好?!迸耸鍙鸟页绞掷锝舆^油紙包,有意無意提及若素的現狀:“小姐與夫人倒是很親近,她回來住些日子對她有益?!?/br> 潘叔是看著若素長大的,他與白靈和林嬤嬤等人不同,到底是個男子,雖對褚辰這個姑爺也存著滿心惱意,卻也知女子一輩子的靠山莫過于夫君。 在家從父,出嫁從夫。 小姐要是能早日康復,他日重歸侯府,再誕下小世子,那就是福氣無量了。 一朝權臣的夫人,走到哪里不都是眾星捧月的存在。 老爺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小姐,本該過上尊貴慵寵的日子。 潘叔恭敬依舊,親自送了褚辰出府門,待折回照壁時,才命丫鬟將油紙包里的吃食送去了小廚房:“小姐醒了,切記要好生伺候著用膳,莫要耽擱了時辰?!?/br> 議政殿。 年輕皇太后見小皇帝面色已有好轉,就依照規矩,端坐珠簾之后,聽群臣議政。 兵部右侍郎位置暫且空缺,左侍郎同時身兼禁軍首領一職,負責皇城安危,此前朱耀領兵殺入京城,他肩中箭,若非褚辰相救,怕早已是城下鬼,這人做事滴水不漏,既非清流派,也非jian佞之 臣,起先曾一度與褚辰對峙,而后卻屢屢是褚辰的手下敗將,久而久之,就起了仰慕之意,如今也算是褚辰陣列的一員猛將,全朝權貴無一巴望著與其結交之。 侍郎大人道:“文天佑曾挾持皇上,此事滿城皆知,如不加以嚴懲,怕是會給天下人留下說法啊?!彼o一旁的古云子使了眼色。 古云子是大內三品帶刀侍衛,專門負責皇帝的安全,眾人皆知他也是師承心學派,所學之術可謂精湛。 不過曾是個市井之流,未科舉,未從戎,就站在了今天這個位置,讓不少人為之眼紅,甚至嫉恨。 但聰明人這個時候都不會傻到站出來和褚辰一派公開抗衡。 有道是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可文天佑這人是長信侯府的世子,又曾是錦衣衛指揮使,文大將軍手里頭的半塊虎符今后是要落在他手里的。 這人,不能出事! 但凡想壓制褚辰勢頭的朝中官員,此刻替文天佑大大捏了把汗。同時,也將寶壓在了他身上,要說朝中還有誰能同褚辰抗衡,那就數文天佑了。 古云子尖利的眸掃視一周,抱拳道:“文天佑罪不可赦,但念其對先皇忠心耿耿,文家又是肱骨之臣,下官以為可饒他一命,然,活罪難饒,眼下北疆正是用人之際,下官愿親自押送文大人前 往北疆,以助我朝抗擊外敵一臂之力?!?/br> 兵部右侍郎忙附和:“下官也有此意,文天佑去北疆再合適不過?!?/br> 遂有官員站出來點頭稱是,面上看起來一派祥和。 文家這一派的官員,皆是頷首,微顯鄙夷之色,這哪里是在論政,怕是早就商議好的結果,眼下也不過是告之眾人一個事實-----文天佑即將被驅逐出京,文家即將失勢。 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單單是二十萬文家軍就不可小覷,就算有人處心積慮奪了文家的虎符,那些跟隨文大將軍多年的追隨者也不會輕易就易主。 這些人都是在沙場馳騁半生,飲血賣命的,念的就是義氣二字,一個呼聲之下,就是揭竿而起,本朝先祖皇帝不也是這般起義的么? 褚辰對文家仍舊忌憚,群臣也忌憚,就連珠簾之后的喬若惜也同為忌憚。 如何處置文天佑是一個關鍵。 放不得,也殺不得! 眾臣‘相商’半晌,褚辰遲遲未曾開口,他眉目森嚴,歲月在他臉上未曾留下任何印記,卻給了他一股泰山處事的英姿穩重,山岳般葳蕤的五官,立挺中帶著鋒芒。 以往,這種鋒芒尚且被藏起,而如今,越發明顯。 直至殿外的晨光斜斜的照進了大殿,映的浮雕的龍騰金黃耀眼,他才緩緩開口,聲音沉重而有力:“本官以為,京城暫且未穩,況且反賊一日未擒,錦衣衛指揮使一職就缺不得,文大人乃朝之 重臣,那日挾持皇上之時,皇上尚未登基,其中怕是有什么誤會,諸位何不給文大人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口口聲聲文大人! 褚辰這已經是很明確的表態了。 眾臣一陣嘩然。 要說最想讓文天佑死的人,那就數褚辰了。 奪妻之恨,權利之爭,家族之利,每一條都能讓褚辰殺死文天佑幾十遍。 古云子之所以出山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擁護明君,開創歌舞升平的盛世,而這一切是朱家人沒法做到了,更別提一個尚未周歲的嬰孩,還有在殺手組織待了多年的大皇子朱耀! 他明明昨夜才同褚辰商議好除去文天佑的計謀,怎么一覺醒來就盡數變了掛? 若不是褚辰一向精明過人,古云子怕是懷疑起了他的決斷能力。 當下便與兵部右侍郎面面相覷,甚是不解其意。 褚辰將群臣的異議至于腦后,側身對珠簾后的皇太后道:“太后娘娘以為如何?” 喬若惜也沒想到褚辰會就這么放過了文天佑,不過褚辰做事,她很信任,他既然想讓她鋪下這個臺階,她便照做了,道:“文大人多年來護君有功,又是德才兼備之人,哀家認同褚大人的提議 ?!?/br> 皇太后都發話了,群臣更沒有什么好說的。 司禮監太監唱禮退潮,文武百官分列左右,依次走出大殿,喬若惜起身,身后的奶娘抱著病中的小皇帝徐徐下了軟榻,她透過珠簾看著褚辰步步遠去的背影,有種想伸手抓住他的沖動。 聽聞若素癡傻了,喬若惜美眸在晨光中渙散,悠悠蕩出一絲意味不明的淺笑出來。 -------------- 褚辰親自帶了圣旨去了大理寺,將文天佑官復原職。 隨從和侍衛被屏退,褚辰再度坐在了文天佑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