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8
書迷正在閱讀:草草了事、原配逆襲指南(快穿)、她只是制服控、侯門風月、你負責談情 我負責數錢、我最親愛的、驕傲的卑微的我、鬧喜、從前有座Z山、設計到家
三四十斤的力道才行,哪怕是軍中那些精壯的勇士,也需要苦練個三五年才能擲得出去。不過一旦練成了,那可是非常厲害,被它砸中的人直接就變成蜂窩餅,有死無生?!?/br> 他頓了頓,又道:“白州有一位汪奇汪先生,非常擅長暗器,每到開戰,他都沖在最前面,死在他狼牙錘下的海盜、東夷人不在少數。只是虎頭灘大捷之后,他便功成身退,悄然離去了?!?/br> 紀南棠說的這些奇人奇事,叫文笙聽著很是神往。 她嘆道:“‘三更雨’戚老也曾想著到軍前去相助將軍,可惜后來出了意外,沒能成行。來日將軍若是再上戰場,文笙不才,愿意效仿我師父,到中軍帥旗下面擊鼓?!?/br> 這句話文笙是發自肺腑脫口而出,出口之后才意識到有些不妥,師父卞晴川當日是一心為著懷英翔,對他而言雖有深深的遺憾,卻不失為一段佳話,可就懷大將軍而言,最后的結局實在太慘了。 紀南棠絲毫也沒有介懷。 自己多大年紀了,而文笙才多大年紀,他自覺閱人多矣,一位前程似錦的樂師,又是個姑娘家,能說出這番話來,足見赤誠。 這位抱著古琴坐在眼前,同他說話的美麗少女,確實很不一般。 紀南棠向后靠了靠,一身戎裝令他的這個姿勢非但不顯得懶散隨便,反而于英武中透出幾分灑脫來:“我這不是向你求助來了?你還年輕,現在留在玄音閣潛心學習技藝更加重要,待你古琴與鼓都大成之日,我盼著你能到軍前去?!?/br> 這時候,一個面生的親兵過來,俯身同紀南棠耳語幾句。 紀南棠點了點頭,令他再去打探消息。 親兵走后,紀南棠皺了皺眉:“又排除了一個可疑的目標,說是東夷前來求和的使者?!?/br> “晏山派人來求和了?” “早就來了,不過是一直秘而不宣。東夷想以重金將那些俘虜,尤其是晏山的兩個侄子贖回去,圣上先前有些猶豫,大約是想再談談條件,現在不用談了,刑司大牢那場大火,起火之前里面關押的俘虜就都已死干凈了?!?/br> 第二百四十三章 落網 這段時間文笙因為受傷,對京里的消息關注得不多。 若在以前,這么大的事她早便聽說了。 張寄北為什么費心費力去襲擊刑司大牢,把東夷俘虜盡數殺死?有那人手,集中力量投在刺殺上,說不定真能一舉殺掉老皇帝父子。 文笙想不通。 但她很快就把這瞬間的疑惑丟在了一旁。 相比這些打打殺殺,她對紀南棠方才那個奇特的比喻更感興趣。 “將軍,譚三先生隊里吹鐵笛的這位師長名叫孔長義,你覺著他的鐵笛聲像是什么兵器?” 這一問,有些難住了紀南棠,他凝神聽了一陣,坦然道:“音律之道,我是門外漢,聽不懂也看不明白,只是覺著既是團戰,同戰場上排兵布陣應該是一個道理,各人都明白自己在隊伍中是什么分工,才能彼此配合,攻守兼備?!?/br> 他見文笙聽得認真,便回頭吩咐親兵去找紙和筆。 紀南棠的親兵們都知道將軍即使在陣前,心血來潮之際也喜歡寫點東西,故而紙都隨身帶著,筆墨攜帶不方便,他們準備的是炭條,一聽將軍要用,趕緊送上。 紀南棠以炭條在紙上畫了幾個手拿兵器的小人。 “若是以八人為一小隊,通常需得把長牌手和藤牌手排在最前,長牌手負責持重盾防御全隊,遮擋對方的箭矢、長槍。藤牌手持輕盾和腰刀,協助長牌手掩護的同時,也可與敵人近戰?!?/br> 文笙側身歪頭,望著紀南棠在紙上畫的幾個小人,心中突然多了一絲明悟。 若按隊中的情況。這個負責全隊防御的長牌手不是旁人,正是她呀。而藤牌手,既助防,又助攻,那豈不是師父? “將軍,那依你看,八人中有的負責進攻有的負責防御。是不是比全是攻擊手要多一些勝面?” “全是攻擊手?”紀南棠笑了?!澳浅鞘菑娙跸嗖钐^懸殊,若是我帶的兵,遇上對手毫無防御。輕取敵人兩隊不成問題?!?/br> “那為什么每次團戰我們都因攻擊不足,落在下風,打得這么辛苦呢?” 紀南棠以炭條敲了敲那張紙:“那是因為你們沒有發揮出這個陣勢應有的威力。你來看,長牌、藤牌之后。應有三名長槍手和兩名短刀手,最后一位。乃是一擊必殺的擲矛手,像我剛才同你說的那位汪先生,來站這個位置便最好不過?!?/br> 紀南棠介紹的這個八人軍陣,在迎敵時可以根據需要由縱變橫。又可分化為兩個、三個小隊,這正是他在兩軍交戰的生死場上,以不知道多少鮮血換回來的寶貴財富。 文笙聽得入了神。若將這個陣勢套用到自己八人身上,那又不止是紀南棠所傳授的這幾種變化。因為樂聲在他們這些樂師手里,可謂是變化多端,可長可短可投擲,非是一種武器可以形容。 譚三先生這一隊全都是高手又如何,只要這個大陣能順利運轉起來,他們每一個面對的都將是文笙這邊數人的配合。 這比譚四先生的絕技更叫人難以對付。 突然之間,文笙就對明日的團戰充滿了信心。 “呆會兒忙完了正事,將軍若是有暇,我們全隊想去平安胡同就這個陣勢詳細討教一番,不知方不方便?” “歡迎之至?!奔o南棠痛快應道。 這時候,同樂臺上的最后一局也塵埃落定,譚三先生所率的隊伍同樣是連下三局,戰勝了危星劍、費長嵐等人。 因為還要等著恭送建昭帝回宮,玄音閣的樂師們沒有即刻散去。 建昭帝由譚老國師和諸位大臣們陪著說話,一時似乎無意起身,在場的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他在等什么。 時間不長,秦和澤帶著幾個手下匆匆趕回,手下親隨散開傳令,他則去到建昭帝跟前稟報了一番。 就見建昭帝臉色突變,站起身,怒氣沖沖而去。 誰也沒想到,一直看上去沒什么精神,老態盡顯的建昭帝突然走得飛快,內侍一溜小跑趕著喊:“萬歲爺起駕!” 突然的變故叫文笙心中一動:這一番順藤摸瓜沒有白費,看來是有結果了。 果然,秦和澤的親隨很快將消息傳到紀南棠這里,而那邊,譚三先生、譚四先生兩隊樂師已經出發了。 莫怪這么多天,各個衙門數不清的差役在街上忙活,兵馬司更有數萬人馬幾乎將奉京城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