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1
書迷正在閱讀:草草了事、原配逆襲指南(快穿)、她只是制服控、侯門風月、你負責談情 我負責數錢、我最親愛的、驕傲的卑微的我、鬧喜、從前有座Z山、設計到家
過了一遍,心中猛然巨震,意識到對方要說的是什么。 搞了半天,竟是為了他抓起來的那幾個樂師。 自己這位表兄可太奇怪了,他剛和老大鬧翻,不來和自己示好也到罷了,卻先向父皇告自己的刁狀。他不是眼睛長歪了吧? 第一百四十四章 告狀(saly1121和氏璧+) 事關老二,建昭帝也有些意外,這才意識到李承運不是蓄意報復,稍稍緩和了臉色,坐直了身子。 文笙將戚琴和師父王昔的情況向建昭帝稟告了一番。 她講戚琴誅殺了東夷的殺手,活捉了姓黃的jian細,與國有功。正因這一戰,他才自姓黃的手上得到了,惹下禍端。 現在這二老與羽音社的幾位樂師被二皇子強行囚禁于西山別院,已經兩月有余,二老年紀大了,身體怕是經受不住,還請圣上做主,放他二人自由,也好叫她這做弟子的能夠膝前盡孝。 建昭帝一聽就明白了,二兒子研究,想做什么不問可知,只是這小子想得太簡單了,若是十幾個樂師湊到一起便能研究出來,哪還用等到他來做這件事。 有些話,父子間私下里說說無妨,別說顧文笙這會兒還在等著他來做決定,就是當著李承運,也不能說得太明白了。 故而他只是微一沉吟,便轉向二兒子楊昊儉,沉聲道:“可有此事?” 這會兒楊昊儉也從莫名其妙中緩過神來,心念電轉,顧文笙有備發難,所說自然都是真的,只是當著老爹的面,自己是承認呢,還是死不認賬先抵賴一下再說? 若是不認賬,就得趕緊收拾干凈了,不過兩個老家伙,只要他一聲令下,一刀下去連埋都不用埋,扔到河里順水沖走,改日尸體被撈上來,奉京府尹還敢找他對證不成? 慢著!楊昊儉此念剛動,驀地想起要動手的話這兩日可不行。無它,譚老國師幾個孫子孫女由老大譚錦華帶著,正在他山莊做客呢。 和顧文笙交情不錯的譚瑤華也在其中。 原來如此! 怪不得譚家哥幾個突然對他親近起來,譚錦華好歹是個錦衣玉食的大家公子,再說也不是頭一回去他的山莊了,愣是看什么都稀奇,迷上了他園子里的布置。非要住下來好好研究。 虧得還把他高興得夠嗆。原來一個個的都不懷好意。 楊昊儉心下惱怒。臉上卻絲毫不露,做出一副遭人誤解受了委屈的模樣,躬身回稟:“父皇。表兄和顧姑娘實是誤會了,戚王兩位老先生現在我的山莊里不假,但他們可不是被我強抓來的,什么囚禁兩月更不是事實。我敬佩兩位老人家高深的技藝以及為人的風骨。不忍他們為生計而勞累,特意將他們以及幾位樂師請在山莊做客。大約是兩位老人家走得急。沒有留下書信,這才叫顧姑娘這做弟子的多想了,既然顧姑娘此番也要來京長住,回頭去我那里將人接回去就是了?!?/br> 文笙松了口氣。 楊昊儉能痛快放人。就比什么都強。 只看兩位皇子平時行事無所顧忌膽大妄為,便可知建昭帝對他們多有放任,所以她告狀歸告狀。也只是打著要人的目的,根本就未指望著作俑者會受到懲戒。 既然兒子答應放人了。這事在建昭帝看來不過是小事一樁。 只是這一來多少有些壞了興致,加上大考全部結束,十甲也已經點了,建昭帝便想把群臣再叫進來簡單說上幾句便擺駕回宮。 他吩咐兒子:“一會兒你就帶著他們兩個去接人?!?/br> 建昭帝說的兩個,是把李承運也算進去了。他也怕兒子離了他的眼睛胡來。 好不容易有個女子能叫外甥如此在意,正可轉移一下李承運的注意力,省得老念著死的那個。這顧文笙千萬別在二兒子手里再出事。 楊昊儉恭聲應是。 本來事情到這里就算完了,楊昊儉卻看了眼下面跪著的文笙,隨口問李承運道:“表兄,若按你們所說,那二老在我那里,這件事本來沒什么人知道,不知顧姑娘又是如何得到的消息?” 文笙聞言心中一凜。 這楊昊儉真不是個善茬,她同鐘天政夜探二皇子山莊,因為潛入皇子山莊本就是重罪,更不用說鐘天政在里面還背上了好幾條人命,所以這個秘密必須爛在心里,先前她和李承運也只說是江湖上的朋友幫忙打聽到的。 但此刻若是如此回答,那可十分不妥。 偏偏楊昊儉問的是李承運,她沒有辦法代為回答。 李承運沒有叫文笙擔心得太久,淡淡一笑,回答道:“這事情說來也怪,前些日子顧姑娘擔心得不行,到處打聽,我也幫著找人,卻有一位無名氏悄悄到我府上投了封書信,信上自道他是江湖中人,為二殿下看家護院,看守的正是那幾位樂師。我和顧姑娘見他信上提到二老的情況絲毫不差,自然深信不疑,沒想到竟是錯怪了二殿下?!?/br> 楊昊儉登時不說話了。 他心中打鼓,不知事情確是如此,自己府上也被那些亂七八糟的人混進來了,還是李承運在借機拿麗姬的死敲打他。 建昭帝意味深長地望了他二人一眼,叫文笙平身,又吩咐內侍去把伴駕的臣子們都叫進來。 眾人進來,眼見御前無風也無雨,幾人神色平靜,都知道顧文笙告狀這事算是過去了,不知道告的是什么,和二皇子有關,但看起來好像沒什么大事。 只有譚老國師心知肚明,微微笑了笑,沒有作聲。 建昭帝又問了問老國師這幫學徒進入玄音閣之后的安排,對他的回答頗為滿意,道:“這些人來日都是國之棟梁,還望國師代朕悉心教導,促其成才?!闭f話間站起身來。 譚老國師應道:“圣上放心,老臣定當竭盡所能?!?/br> 坐了一天,建昭帝這顯是呆夠了,要回宮去。 可這時候,二皇子突然上前兩步,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件事,欲請父皇定奪。兒臣參奉京府尹陳頌明年老智昏,尸位素餐,能力不足以治理京畿重地,懇請父皇將其撤職查辦,另行委任奉京府尹?!?/br> 眾臣齊齊一滯,陳頌明年老是年老,智昏卻不見得,單府尹就做了二十幾年。 奉京是大梁都城,天子腳下,這府尹尤其不好做,一舉一動都在上位者眼中。比如說今天,這么多臣子來伴駕順便看熱鬧,他卻需老實呆在衙門里辦公。 陳頌明這是得罪二皇子了? 建昭帝也是一怔,復又坐了下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