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7
書迷正在閱讀:草草了事、原配逆襲指南(快穿)、她只是制服控、侯門風月、你負責談情 我負責數錢、我最親愛的、驕傲的卑微的我、鬧喜、從前有座Z山、設計到家
怎么這么像那王十三呢! 是哦,那姓楊的小子凡出現在人多的場合,他必定緊跟左右,唯恐出什么意外。 文笙轉回身來,想看看姓王的在做什么,別是不吸取教訓又冒壞水,就只見王十三頭也不回,在人群里連推帶搡擠了出去,跟后面有狼在追他似的。 看來上回出手還是有作用的,文笙見那混蛋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樣,忍不住“嗤”地一聲輕笑。 符氏兄弟眼見下注的不過是個鄉下土財主,有些失望,湊上來同文笙訕訕地道:“原來是同顧姑娘一起考試的人,被姑娘的琴藝所折服?!?/br> 文笙笑了笑,悄聲叮囑:“好了,我得走了,你們可小聲些,別叫他知道我來過?!?/br> 她交待完了,叫了云鷺正要走,自孤云坊大門口往里硬擠進三個人來,這三人看著都很面熟,乃是李承運的貼身侍從。 三人進來,也不往別處張望,徑自到了賭桌前,把銀票拍上去:“我們國公爺出六千兩,押顧姑娘高中頭名狀元??禳c兒來辦手續?!?/br> 第一百二十七章 相約雁行 這一下,愣是把屋子里好幾百號人震得鴉雀無聲。 最先反應過來的不是孤云坊的侍者,而是那姓楊的少年。 “哈哈,我就說吧,這是哪一位國公爺,如此好眼光?” 眾人紛紛側目,程國公家的侍從都不認識,真不知有啥好得意的? 經由他這一聲,人們才如夢方醒,賭桌旁的氣氛重新熱烈起來,不過隨著李承運這一出手,顧文笙這個大冷門陡然間在狀元這一項上躍居第一,遠遠超過了其他人。 這使得眾人不得不謹慎考慮,程國公如此大手筆,一次次在這女子身上押注,而顧文笙也竟是一場場考試堅持下來屹立不倒,連樂師都無法將其淘汰,莫不是程國公知道什么內幕,亦或真如這油滑小子所說,顧文笙確是個非常厲害的樂師,技藝高深,所以哪怕是個女子,也敢來與男人同臺相爭? 眾人議論紛紛,程國公的侍從交上銀票辦好了手續,掉頭欲走,文笙見狀連忙跟上。 她正好有事想找李承運。 文笙這一靠前,登時便被那姓楊的少年瞧個正著,他“哎”了一聲,舉手叫道:“顧……” 話剛出口,便被李曹帶著將軍府的幾個兵士往中間一夾,符詠湊過來,仔細打量了他兩眼,嬉笑道:“這位兄弟,我看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忍不住便想認識結交一下,來,咱們談談?!?/br> 文笙未管后面的混亂,快步跟上李承運的三個侍從。等出了孤云坊的大門,方才揚聲道:“三位,留步!” 那三人回頭一望,見是文笙,連忙打招呼:“顧姑娘,您怎的在這里?” “是啊,碰巧了。我見國公爺三番四次為我破費。實是于心難安,國公爺這兩日可好?”文笙自然而然接過話去。 白天考試的時候李承運沒有到場,夜里押注又是打發的手下人過來。文笙不知道是不是長公主病還未好轉,致使他脫不開身,隨口問了一句。 誰知那三人聞言互望了一眼,竟未正面回答。而是由其中一個問道:“顧姑娘可是有什么事么,您若是有話要同國公爺說。我等可以代為稟報?!?/br> 咦,文笙更覺奇怪了,沒說自己可以上門求見,卻說有事轉告。也就是說李承運這會兒不方便見自己。 但文笙真的想和李承運見上一面,開誠布公好好談一談。 馬上就要到絲桐殿大比了,這半個多月來隨著她對李承運的了解越來越深。這位大梁數得著的紈绔身上竟有不少叫她隱隱覺著佩服的地方。 而且隨著鳳嵩川地一再挑釁,李承運于她已不僅是舉薦人。相信此時在這奉京,上至王孫貴族,下至平頭百姓,不知多少人將她看成李承運的心腹。 自己要向建昭帝陳情,請他下旨放回二老的事,怎么也該提前和李承運打個招呼。 這是大事,又只剩了幾天的時間,所以盡管那侍從已經如此說了,文笙還是請他們回去帶個話,自己想在絲桐殿大比之前見一見程國公,有要事稟報。 那三人沒有再說旁的,行禮而去。 文笙目送他們遠行,方和云鷺回轉了平安胡同。 沒多久李曹和杜元樸也相攜回來,四人這才重整了一桌酒菜,邊吃邊聊,主要聊的還是今日文笙在場上的那一段。 說實話今天不管是文笙上場時街市上鬧了那么一出,還是同組竟然有個樂師,都叫眾人為她捏著一把汗,李曹道:“顧姑娘這真是一波三折,還好主考官公允,有驚無險?!?/br> 文笙這才想起她還未將譚瑤華便是主考官的事告訴三人,于是放下筷子,將今日譚瑤華對她的大力相助說了說,說完了,若有所思,問李曹和杜元樸:“我想在絲桐殿大比之前見一見他,不知道符家那哥倆能不能把他請出來?” 符詠、符鳴的情況還是杜元樸比較了解,道:“成不成咱們先拜托他倆去做,現在只要是你求的事,他倆肯定盡力,而且你不要小看了他們那一幫人,看著游手好閑,卻有一些常人想不到的門路,送個信應該不成問題,我反而擔心的是,譚瑤華現在正做著主考官,按說不該和你們這些應考者私下有所接觸,容易為人詬病。若是他這人認死理不肯通融,怕是沒那么容易請出來?!?/br> 譚瑤華會怕被人詬病,而有所回避么? 從他作主把妙音八法送給自己,到今日他在考場上說的那番話,文笙到覺著譚瑤華身上有著一種士林之風。 對于是非對錯,他心中自有一套衡量的準則,這套準則與他個人的得失利害無關,只要他認為是對的,就堅持去做,并不太在意旁人的看法。 在她的前世,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就不是太多,更不用說在這毫無土壤的大梁,不知怎的竟會長出這么一個人來。 因為稀少,所以才更加珍貴。 文笙沒有同任何人說自己對譚瑤華的猜測,吃了飯,她回屋沉吟半天,提筆給譚瑤華寫了封短信。 因為要經由別人的手轉交,文笙在信里沒有提到請他幫忙救人的事,只說想在絲桐殿大比之前見他一面,有要事相求。不知他能不能抽出空來?若是可以,時間地點都由譚瑤華來決定,她只管按照回信準時到場。 這封信寫好,符氏兄弟根本不用到別處去找,轉過天來必然還在玄音閣外邊看考試呢。 文笙這回到場,引起了些微sao動。 不過今天到是沒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