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
書迷正在閱讀:草草了事、原配逆襲指南(快穿)、她只是制服控、侯門風月、你負責談情 我負責數錢、我最親愛的、驕傲的卑微的我、鬧喜、從前有座Z山、設計到家
別人,他說不定會漠不關心,但首陽先生是繪畫大家,在白麟遠心里的分量自然與旁人不同。 林伯嘆道:“誰說不是。許治令說首陽先生的寶簫被刺客搶了去,和他一起來離水的那位張大人大發雷霆,將軍府所有兵士都調動起來了。不趕緊抓到賊人找回寶簫,只怕大家都要跟著倒霉?!?/br> 文笙問道:“他們在找什么樣的人?”首陽先生只是受傷,很可能見到了刺客的真面目。 林伯猶豫了一下,面露苦笑:“找近期到離水來的外地人,尤其是通曉音律的?!?/br> 他這話一說出口,那邊姓戚的老者已深深彎下腰去,口中稱謝:“今日多虧了諸位庇護,小老兒來到離水已經一個多月了,自從投在這陳家老店從來沒有外出過,店里伙計都可作證,而且小老兒手無縛雞之力,叫我傷人也沒有那本事,只是官府未必能聽進去我的辯解之詞,白少爺大恩大德,實是沒齒難忘?!?/br> 一旁的云鷺也跟著幫腔:“戚先生性情高潔,絕不是那宵小之徒,這點在下可以拿性命擔保?!?/br> 文笙疑惑的目光自云鷺那里又轉回姓戚的老者身上,這兩人看上去朋友不像朋友,明明以往打過交道,卻又諱莫如深,真是叫人想不透。 林伯嘆了口氣,他著實不想給主人家惹麻煩,只是事情發生得太快,他當時擔心抓了姓戚的少爺臉上不好看,并沒有考慮太多。 剛才那一班衙役與他都很熟,看他們幾個坐在一處,那云鷺又幫腔暗示姓戚的老者與他們是一起的,一含糊的工夫帶隊的許治令已經轉而問少爺在哪,得知在靜室畫畫,只叫他代為問個好便帶著眾人離開陳家老店去了別處。 白麟遠到不覺著有什么,耐著性子聽林伯吞吞吐吐說完,擺了下手,道:“隨他們封街去,和咱們有什么關系?” 林伯心中不安:“少爺,趕緊回家去吧?!?/br> 白麟遠還惦記著那幅畫呢,沒有理會林伯,歪頭催道:“繼續,繼續。畫完它,半空里這幾片花瓣是怎么點染出來的,恍惚間真有艷色!” 文笙回過神來,她比白麟遠強的地方就是這份隨意,所以并不覺著中途擱筆受到了多大打擾,畫完紛紛墜落的桃花,又去白麟遠畫的遠山旁以淡墨添加漠漠暮靄。些許云霧被她畫得似有似無,平增幾分空曠。 白麟遠微張著嘴,看她畫完了云又去描繪隱隱水波,竹旁以雜樹點綴。 半晌待文笙放下筆,整張畫竟給了觀者一種微暮欲雨飛桃花的感覺,完全看不出是由兩人所畫。 看著這幅畫,白麟遠一時竟有些說不出話來,早忘了林伯、云鷺幾個還在屋內。 文笙瞥了他一眼,笑笑道:“右上角這里還有一處留白,不如題上幾行詩?!?/br> 白麟遠讀書不多,不要說作詩,就連寫出來的字留在畫上都屬敗筆,以往畫完了畫都是直接蓋上姓名章就算完事。 文笙取了一支細毫,稍一沉吟,在畫的留白處提道:“山有浮云樹有風,廖寥春水袖底紅,傷心燕子無歸處,天機難辨抱影空?!比缓蠛炆下淇?,先是白麟遠而后是她,寫到她自己的名字時,頓了一頓,落下的是顧九兩字。 這首詩十分貼合畫意,又是她此時心境的真實寫照,文笙的字特意帶了幾分賞菊秋景上的那方朱紅鈐印的意趣,字體纖巧妍麗,叫人不忍挪開眼睛。 文笙望著那畫上短短幾行字,心中難抑悵然:家國不再,故土難尋,縱使身處繁華也要惆悵不知如何自處,更何況這大梁分明是個動蕩亂世。 老天爺為什么要獨獨給她這樣一次機會? 這樣的詩這樣的字,加上白麟遠的名章,與整幅畫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不但白麟遠愛不釋手,連那姓戚的老者遠遠看到目光中都閃過一絲異色。 白麟遠指了文笙的名字連聲問道:“顧九,你在家中兄弟姐妹里是排行第九的嗎?私印呢?你看我這名章如何?給我刻章的人十分有名,這石頭我還剩了一塊,若不嫌棄,我找他幫你刻一個?!?/br> 文笙搖了搖頭,拒絕他的盛情:“不用了?!?/br> 白麟遠滿心激動,渾不覺遭了拒絕,又道:“顧九你教我畫畫吧,教我吧,我拜你為師,或者你來開條件,叫我做什么都行?!?/br> 林伯欲言又止,李從武立時瞪大了眼睛,嗬,這少爺真敢說! 文笙側頭想了想,道:“那好得很,我正好有件為難事,想請你幫個忙?!?/br> 第十九章 一枚名章 白麟遠不聽什么事就滿口答應,文笙卻難得猶豫了一下。 她其實并不太在意自己身上的麻煩。 就像前世顧文笙的所作所為在許多人看來亦屬離經叛道,她還不是同樣仗著長輩們的縱容我行我素? 禮教殺人,顧大兩口子和趙善道真正造的孽是逼死了那個十五歲的小姑娘,昨日文笙對姜氏說“這筆賬咱們慢慢算”不是虛言,她自來到這里,得李氏小心照料,自然而然就把這個只知道哭的女人歸到了羽翼之下,想要為她撐一撐腰。 趙善道是本地富戶,要叫他知難而退不敢再打自己的主意,只需白麟遠傳句話就足夠了,可若要為李氏報仇討回公道,不捏到對方的把柄顯然不成。 更何況云鷺和那姓戚的老者就在旁邊,今天也不是說這事的好時機。 首陽先生剛剛遇刺,整個離水城風聲鶴唳,顧大兩口子昨天挨了打灰頭土臉回去,他們若是聰明的,便不會挑著這時候蹦跶,事情還遠沒有到火燒眉毛的時候。 故而當白麟遠見她良久未言,催問“到底什么事”時,文笙頓了一頓,笑道:“你只要記著今日應了我一件事就好?!?/br> 白麟遠并不好奇,痛快地道:“行,大丈夫言出必行,你什么時候考慮好了只管同我說?!?/br> 而教白麟遠畫畫也不是三言兩語一朝一夕的事,文笙問他以往臨摹過哪位前輩的大作,也就是文笙對這世間的名家一無所知,若是在她前世,輕而易舉就能看出來白麟遠的風格習慣里有哪位前人的影子。 白麟遠臉上神情有些不自然:“我臨摹的是譚老夫人年輕時候的畫稿,不過那些畫也不是真跡,是敬慕她的人所畫仿本,這種畫在大梁流轉甚廣,很容易就能弄到手,許多人都是這么練的?!?/br> 譚老夫人是當朝國師譚夢州的發妻,年輕時也是名動大梁的一位才女,成親之后一心一意輔助丈夫,再不見有畫作流傳出來。 夫妻二人鶼鰈情深五十余載,到如今譚老國師門生弟子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