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2
長相隨了楊珍秀,五官很端正,在車站玩耍的一眾孩子中,很是打眼。 “jiejie!”一看到楊梅,人就飛奔過來,跑得塵土飛揚,上來就抱住了jiejie的腿。打小這小家伙就跟楊梅親近,這回分開了四五個月,是前所未有的事。 “這還有誰???不記得了?”楊梅低下身子,捏了捏小家伙柔嫩的小臉,側身把喬云指引給他看。 喬云離開的時候鐘耀敏還小,對他的印象全在電話里,陡然看到真人,有些發愣,但在楊梅的注視下,還是乖乖的叫了聲“哥哥!” 楊梅試著把他抱起來,才發覺小半年不見,這小家伙又沉了好些,直接直不起腰來,還是喬云上前把鐘耀敏接到了手里。 “你小子長大了啊,都沉得jiejie抱不動了!”鐘耀敏聽到楊梅的抱怨有些不好意思,主動要求下來。原本楊梅還怕他跟喬云生疏了一時半會兒的處不來,沒料到還沒進家門,兩人就已經熟絡到把她給拋棄了,兩個男生手牽著手,頭挨著頭,不時發出歡笑聲。 鐘修文早已把老宅子推倒新建,三間三層的白色外墻小樓被紅磚圍砌的院墻團團包圍起來,黑鐵鏤花的院門,還離得老遠,楊梅就看到門邊一個佝僂的身影,那是楊老倌! 于婆婆走了快一年了,最難過的就是相依相伴了大半輩子的楊老倌,比起楊梅離家的時候,他又衰老了很多,曾硬朗的身板如今已佝僂,精神差了很多。 “是梅兒和云伢子回來啦?”老人拄著拐杖,瞇著眼迎上前。 “是呢爺爺,我姐我哥都回來了!”鐘耀敏閑不住,一蹦一跳就上了前,忙著回家報喜信兒。 “爺爺!”喬云的動作比楊梅還快,搶先伸手把老人給扶住了,“我回來了?!?/br> “好,好!”老人的大半個臉差不多都被風雪帽給遮住了,只能看得到干癟的嘴上下嚅動。 楊梅的眼睛有些潮,往事一幕幕在腦海里翻騰,而她在意的人卻在一天天的老去。她還清晰的記得剛重生那會兒,一老一小在夏日的夕陽下巡視領地的情景,那時為她遮擋風雨的身板現在已經飽經風霜,步入風燭殘年。 而那個從大毛、二毛到八毛大著嗓門一口氣呼喚孫輩的慈祥老人已經再也不會回來了。 “快進屋吧,外面冷!您老怎么出來了呢?!睏蠲访ι锨?,與喬云一左一右的攙了老人回到院子里。 這時候鐘修文和楊珍秀已經得了信,齊齊出了屋子,就站在門口。 “哎呀,這倆孩子,可把你們給盼回來了?!睏钫湫愕难劭粲行┓杭t,上前一會兒拉著喬云打量,一會兒摸摸楊梅,不時挑精揀肥般的品評兩人的身體,但大多數的評語就是瘦了,沒養好! “回來就好,孩子們這不是回來了嗎,這下有了功夫你自己慢慢的養,把掉了的rou都給養回來!”鐘修文又精干沉穩了些,但他注視著楊珍秀那溫柔寵溺的目光仍然沒有變,這讓楊梅很欣慰。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楊梅才會想到拋棄了楊珍秀的那個渣男,說起來她都在上海呆了小半年了,卻沒有動過任何尋找渣爹的念頭。在她看來,現在無論是楊珍秀還是她自己,這樣的日子已經足夠圓滿,那個渣男,就像鞋子里一顆磨腳的砂礫,既然早就被倒出來扔掉了,就與她們再無干系。 回來之后的日子,楊珍秀確實是拿這兩個離家的孩子當豬一樣的養,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一頓都是愛吃的飯菜。這樣被圈養的日子自到楊梅接到李瓊的電話。 “梅兒,梅兒,你買回去的那些股票認購證都分發給別人了嗎?沒分的就別分了啊,你買賺了呢,要賺大錢了!” 正文 第400章示范村 聽著耳畔李瓊的大呼小叫,楊梅很滿意的笑了,看來她再一次賭對了。 這些天別看她表現得風平浪靜,其實十來萬塊錢就這么扔下去了,心里也挺緊張的。雖然有前世的參考,但誰知道還能不能做準了呢?畢竟她重生以來,間接或直接的造成了很多改變。 比如臨水縣,這個湘省的邊陲小城,在前世一直默默無聞,雖然仗著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商貿城紅火過一段時間,但由于交通以及政府策略層的短視,一直沒有強而有力的貨源、以及福利支撐,大部分的商戶都選擇就近從寧常市進貨販賣,價格上沒什么優勢不說,貨源質量還良莠不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譽很快毀于一旦。 商貿城于九十年中期就已經江河日下了,最后湮滅于歷史中,徒留一些下崗工人或進城農民辛苦掙扎,勉強糊口而已。 而現在的臨水,卻因為商貿城早早的建立,又有楊梅打造的優秀團隊負責進貨事宜,早已今非昔比,這個邊陲小城就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在湘省的版圖上,發出耀眼而奪目的光輝。 獨特的地理環境,一下就受到了多方的注目,周邊各省市商人的進駐進一步的繁華了臨水,小小的縣城如今的熱鬧絲毫不遜于寧常市,人口急劇的增長,催生了各行各業的發達,就連楊珍秀都不大不小的弄了個房地產公司,聽說上頭正在鬧撤縣建市的傳聞,無論從政府還是民間,都干勁十足,熱火朝天,處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若說臨水的成功是得益于它獨特的位置,那完全相反的位于臨水縣轄區的楊家區,就不免讓人好奇了。先說說它的位置,地處臨水縣腹地,不靠山不臨海,距離縣級公路都還有二三十里地,時不時還洪水泛濫成災的地方,俗稱‘鳥不拉屎’的貧瘠之地,竟然一躍成為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三千以上的地方! 九十年代初的萬元戶已經沒有八十年代那么稀罕了,但就算是城市里的工人,按每月兩三百的工資計算,一年不吃不喝,也就能攢下四千元不到的財富,雙職工的兩口子,一年也掙不來一萬元。 可楊家村村民的收入是個什么概念?人均三千以上,那就是說七八十歲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孩子,都是家里的一份子,可都算了收入的!普通農戶,一家怎么也有四五口人,年收入已經破萬! 也就是說,楊家村家家都是萬元戶! 這在當地的媒體和學者的口中,已經被稱為:楊家村現象。 隨著這份名氣的傳揚開來,楊家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示范基地,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取經團接踵而至,儼然最繁忙的觀光景區。楊傳貴在楊梅一回家就過來了,鑒于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