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不定這個小女孩又有什么高招也說不定。 結果就是喬云跟著楊珍秀做飯打下手,楊梅和劉愛英則在一邊嘀嘀咕咕說個不停。 “我說愛英姐,這到底是誰生的女兒啊,瞧你們倆那親熱勁兒,不知情的還當你們才是親母女呢?!睏钫湫愠昀飪蓚€挨在一起說說笑笑的兩人說道,心里想不酸都不成。 “我就稀罕你家這閨女,懂事能干,要真是親母女該多好??!”劉愛英指著楊珍秀笑著,“梅兒你看你媽,這叫吃醋了吧?” 一時間店鋪內歡聲笑語,熱鬧非凡。一直到吃了飯,楊梅才把家里蘑菇即將收獲,去蔬菜公司門口碰了一鼻子灰的事說了出來。 “你怎么就跑到蔬菜公司去了呢?現在他們哪里還能做什么事?”相比楊珍秀的一籌莫展,劉愛英倒是不當一回事似的笑了笑。 “你家的蘑菇下來了當然是找我啊,前些天我就給那些在我那里批發豆腐的老主顧透過話了,有他們在,包管你的幾千斤蘑菇銷得一掃而光,根本不用發愁?!?/br> 楊梅打的就是劉愛英的主意,之所以第一時間跑到蔬菜公司去,只是因為她對國營蔬菜公司的具體終結之日記得不大清楚,怕曾經壟斷著全城老百姓菜籃子的國營蔬菜公司還抱著余威未消,但它日漸勢微,最終不復存在,是歷史的走向,這無可避免,只是楊梅沒料到它沒落得如此快速。 個體經濟的崛起是大勢所趨,但楊梅也沒料到才過去短短的大半年,劉愛英就能打包票,小商販有銷售掉上千斤的蘑菇的能力。要知道她第一次上臨水縣城賣香煎鱔魚段的時候,僅有的幾個走街竄巷的小販,還處于偷偷摸摸的狀態。 楊珍秀以及喬云都對劉愛英的話抱著懷疑的態度,但楊梅卻是十分的相信。她從地方志上早就查詢到,臨水縣城現有常住人口近十一萬多人,兩三天的時間消化一兩千斤的蘑菇并不困難,而且現在還是初春時節,屬于菜園子青黃不接的時候,冬天的蕭瑟還沒有完全褪去,夏菜才剛播種。 吃了一個冬天白菜蘿卜的人們,早就該膩味了,能出現一種全新的菜品豐富餐桌,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抵擋得住那種誘惑。 劉愛英做豆腐生意發展起來的小商販,做的就是走街串巷的生意,雖然他們有很大一批人選擇了品種更齊全的另一家批發作坊,但再兼賣蘑菇這與他們想要賺錢的初衷一點都不違背。 一畝地的產出,臨水縣城完全能消化掉,與劉愛英商談過后,楊梅徹底的放下心來。但對于劉愛英的豆腐作坊日益蕭條,她就真的愛莫能助了。她重生一回,不過就是比別人多了一二十年的人生閱歷,最大的金手指就是知道一些歷史大體的走向。 對于廚藝創新,或是做豆制品的天賦,那是丁點兒沒有的。 市場經濟體系下,產品銷售量會受到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產品質量以及服務水平等諸多因素所引導,有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味道。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競爭會越來越殘酷,沒有強硬的底氣,只能被淘汰。而劉愛英的豆腐作坊之間的競爭,這才只不過剛剛開始而已。 劉愛英有轉行的心思,楊梅覺得這并不是什么壞事,畢竟她在豆腐制作方面還是技術欠缺得厲害,揚長避短才是明智的選擇。在這方面雖要她摸索,她給不了劉愛英任何的意見和建議。 對于‘珍秀時裝店’一下能接到大量的訂單,楊梅在吃驚之余,倒是給了楊珍秀一個建議。那就是增加人手,廣招學徒。 其實楊梅有心讓楊珍秀尋著加工廠的道路發展,但她不打算過多的干涉楊珍秀的生活,她現在已經算入了行,具體要怎么做,做到哪一步,她會從旁看著,卻不想給任何規劃。 在楊梅的內心,她是真的不想楊珍秀過得太辛苦。 不自覺間,她早已把楊珍秀和前世的mama混為一人,不希望楊珍秀再走mama的老路,而且她相信自己有能力為母女兩人創造全新的生活。 晚上楊梅是在‘珍秀時裝店’里住下的,喬云跟著劉愛英去了她家借宿。 “給,你手上沒錢了吧?”楊珍秀上床睡覺之前,從床角摸出一個鼓鼓囊囊的布包,面帶笑意的遞到楊梅的手里。 “這是什么?”楊梅滿心的疑惑。 “打開看看!”楊珍秀似乎被楊梅的呆愣取悅了,難得的賣了個關子。 楊梅接到手里,只覺得沉甸甸的。一層又一層的剝開布包,里面露出一大沓十元人民幣! 楊梅拿在手里掂了掂,這些錢少說也有七八百!“媽這是你這段時間賺的?” “可不!”楊珍秀得意的笑了笑,“果然上城里來對了。梅兒你只管放心,媽能養活你了?;厝ズ髣駝衲銧敔敽湍棠?,他們年紀都大了,田地里的活又累人,往后都不要種了,等你們那一畝地的蘑菇能賣錢,伺弄好那一畝地就夠了?!?/br> 難得的,楊珍秀跟楊梅想到了一塊兒! 正文 第145章賣完了 接下來的三天,楊梅覺得日子過得,特別的緩慢而又漫長。 盡管她對劉愛英,以及劉愛英的批發伙伴們充滿了信心,但在喬云以及楊老倌nongnong的不安氣氛中也有些忐忑。 畢竟上一世,聽到過不少別人輕描淡寫便成功的經歷,似乎只要是賣的東西,都能賺錢,但現在是她自己需要去面對每一個細節,還是難免心里惴惴不安,生怕有細微的出入。而每一個細微的差錯都不是現在的她能夠應付自如的。 天空藍湛高遠,春風吹拂帶著獨特的暖意,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一絲絲的綠意破土而出,欣欣向上,努力的綻放生命的色彩。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一首永不變調的歌曲,在一年的四季傳唱。 即使現在是春耕播種的時節,老楊家蘑菇大棚里的動靜,仍然吸引了不少的人。 他們眼盯盯看著一筐筐朵大鮮嫩的蘑菇從蘑菇大棚里被采摘下來,抬出棚子,再被整齊的擺放在拖拉機上,每個人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感覺。有心動,也有后悔,更有幸災樂禍的。 大家都在期盼著,期盼著老楊家最后的結果。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很需要勇氣,但后面從眾就毫無壓力了。 “慢點兒,大家小心著點,碰破了賣相就差了,要掉價呢?!睏蠲啡诵×ξ?,只分得了計數核對的工作,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