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4
嗇,所以,今年的春節,比往常任何一年都要熱鬧。 這才進入臘月不久,殺年豬的、搗年糕、熬糖稀切米糖的,紛紛cao辦起來。 好些在后世已經失傳的傳統這時候還演繹得欣欣向榮。 改革開放的大進程鋪開了雄偉的畫面,如果不是親自經歷,很難讓人相信,就在半年之前,整個楊家村還是窮得連白米飯都吃不起的地方。 現在卻能歡天喜地的準備年貨。 楊家村的農戶每家都有一頭豬的訂購任務,養肥了交到食品公司,跟交公糧的性質差不多,多少還能要回倆回頭錢,往年這就是一戶人家最大的收入來源。 寧愿過年聞不到rou味,那也是絕對不能動的。 可今年大家的家底都足實了,便有三三兩兩的人家湊合起來宰一頭豬,分了rou好過年。 于婆婆是個勤快的人,今年家里養了兩頭豬。除了上交的一頭,豬欄里還有一頭百來斤的肥豬,為了讓它吃飽喝足,楊梅沒少挖野菜伺候它。 于婆婆每回喂豬的時候都會念叨,養這頭豬多虧了楊梅的幫忙,等過年的時候殺了給她吃rou。 說實話,生活在純凈無污染的1980年,連空氣都是新香甜美的,可美中不足的就是嘴巴虧得厲害,平日里連rou味兒都難得聞到。 家里有客人來時,多半就煎碗雞蛋,多炒兩道小菜。最尊貴的客人,最隆重的招待,也不過是殺只家養的下不了蛋的老母雞或是打鳴的公雞,買豬rou實在是一件奢侈的事。 先不要說八角五分錢一斤的豬rou很精貴,不是誰家都買得起!可要是起晚了,就算是你有錢,也不見得能買著才是最麻煩的。 楊家村方圓幾十里,也就只有河口一個小小的算不得集鎮的渡口,那里的供銷社支撐著包括楊家村在內的大大小小五六個村子的日常采買需要。聽說河口供銷社每天的豬rou分配量不過半扇,賣完了可就沒了。 這個時代限量供應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rou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河口供銷社的這個rou票還與城市里的rou票不一樣,它僅供河口供銷社內部使用。有需要買rou的人們,早早就要到供銷社門口排隊,等著開門。 供銷社的職工就會把印有五兩份額的rou票挨個派發下去,領到票的人人有份,票發完了,就表示今天的豬rou已經售罄,隊也不用排了。這樣既方便了供銷社職工的工作,也節省買rou顧客的時間。 當然這個場面楊梅僅限于耳聞,無緣親見。老楊家買rou的機會很少,唯一的那次還是劉愛英他們到鄉下竄門,那次是拜托了胖子幫的忙,都快過午了,也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方法,買到的豬rou也不多,小小的一條,被于婆婆巧手的切成片,混在一大碗青辣椒里炒了,那會兒好菜要緊著客人吃,楊梅就吃了幾片辣椒,rou嘗都沒嘗到。 當時那個味道香得!到了年關,楊梅都能清晰的回憶起來。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總用泛著綠光的眼睛看著豬圈里的那頭肥豬,讓于婆婆于心不忍了,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拍板:殺年豬! 臘八這天學校還沒有放寒假,不過正巧是周末,小學生們還能愉快的玩耍。 聽到這個消息最高興的莫過于小孩子們。楊梅家的豬是伙同黑妹子、楊傳明家三家一起分的,早早到場的自然是黑妹子、八毛和楊梅。 鄉下殺年豬是一件極其隆重的事情。 早早的,楊老倌就去請了村里的屠夫大凡叔過來,當日還點了一掛百響的鞭炮。在噼里啪啦的炮仗聲中,大凡叔帶著他的徒弟踩著地上的碎紅閃亮登場了。 大凡叔是楊家村唯一的屠夫,繼承他衣缽的傳人正是他的大兒子凡愛民,小伙子才十六七歲,跟在后頭別別扭扭的,對學這門手藝非常不以為然,跟著老子跑了有兩三年了,至今也只能打打下手。大凡叔不止一次的感嘆,他的這門手藝怕是要帶到土里去了。 對于這點,大凡叔確實是有先見之明的,再過不了幾年,等城鄉一體化實施,農村里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想吃rou再也不用等殺年豬的時候,這門手藝也確實是走到了盡頭。 不過這時候卻還紅火著。 殺年豬的行頭并不復雜,幾把不同規格的尖刀插在一個皮囊里,背在凡愛民的背上,露出來的木制刀柄被摸得油膩膩的,泛著油光。 大凡叔自己則挑著一副擔子,擔子一頭掛著一只橢圓形的木盆,一頭掛著一只水桶?;位斡朴频倪M來,大凡叔掛著滿臉的笑,開口就向楊老倌道恭喜。 這時候能殺頭年豬,實屬不易,大人孩子樂呵得跟過節差不多,黑妹子才是真正的孩子,圍著大凡叔和凡愛民團團轉,對他們擺出來的每樣東西都很好奇。 八毛也難得的活潑了一回,跟黑妹子在一起,完全沒了隔閡似的,兩人頭挨著頭,嘰嘰喳喳著研究那些造型奇特的刀具,分不清砍刀、片刀、剔骨刀、刮毛刀到底有什么不同。 站得近了,就會引來大凡叔的吆喝,那些刀具全都磨得非常鋒利,可不是小孩子能碰的。 楊傳明和黑妹子的爸爸周廣玉也趕來幫忙,他們要負責把大肥豬從豬圈里弄到院子中央的案板上。一時間,老楊家的這個舊小院,人聲喧嘩,熱鬧鮮活起來。 楊梅對這樣血腥的場卻是一點興趣也提不起來,她只關心,到底什么時候才能撈到rou吃!殺完年豬后的殺豬飯,才是她盼望的。 于婆婆跟楊珍秀這會兒就正在為此在灶房里忙碌。 大大的鐵鍋里滿滿的熱水已經燒好,正騰騰的冒著白氣,等下把豬殺了,燙皮刮毛正用得著。不期然的,楊梅就想到‘死豬不怕開水燙’這個詞語,這會兒倒是應景。 正文 第106章一代不如一代 “笑什么呢梅兒?”于婆婆顛著兩只小腳,在灶房里穿梭,動作如行云流水,很是賞心悅目,好似臉上滿滿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想著等下就有rou吃呢?!睏蠲穾е舻纳らT輕揚,無比的歡暢。 楊珍秀就笑,“這丫頭就是嘴饞,念叨著吃rou都念叨好久了?!?/br> “這豬都是她喂的,就是要殺了給她吃,這年頭誰不嘴饞?”于婆婆是個寵孩子的,對楊梅想吃rou很不以為然。 “您就慣著她吧,越發的無法無天了!”楊珍秀嗔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