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5
所謂青詞又叫綠章,字面意思是用朱紅色筆墨在青藤紙上寫字,是道教舉行齋醮儀式時獻給天界神明的章表奏文, 以極其華麗的辭藻、優美的文筆表達出皇帝對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誠意, 翰林院還專門制有, 規定了青詞的體例。 文帝迷戀玄修,是以青詞寫得好的官員,不管其出身還是資歷,更容易受到他的青睞和寵愛, 所以這個搖扇少年才能以弱冠之齡跨過其它內閣大臣, 一躍成為天子近臣。 如今的朝廷不但是四面楚歌,外族盤亙在一旁,蠢蠢欲動,而主宰天下的帝王卻沉迷于煉丹制藥,這個已歷三百年的王朝將會走到哪里,他又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官員, 在其中扮演著什么角色。 葉長青重新拿起筆繼續著對這個不著調的帝王的歌功頌德,卻不知為何再無剛才盛情夸贊的心境,握筆的手也遲遲不能落筆。 他揮揮腦海的思緒,強自鎮定下來逼迫自己完成了這篇策論,直到鐘聲響起了后,才交了卷子出了太和殿。 三百名貢士就像來時一樣依次排列隊形出了宮門,氣勢雄偉的朱漆宮門緩緩閉合,所有的貢士們才敢緩緩的吐出氣來,紛紛與左右道:“今年的殿試試題大概是本朝以來最簡單的了?!?/br> 眾貢士們也跟著附和,然而葉長青卻只是無聲的笑了笑,簡單嗎?拍馬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往今來因為將馬屁拍到馬腿而丟掉性命的人也不在少數。 葉長青晃晃視線看了看旁邊的第二名、第三名,這第二名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留著美髯須的大叔、第三名倒是和他差不多也是一個長相俊秀的年輕公子,只是他們二人都出自清流望,聽到其它貢士的討論聲,并沒有多話,同大家禮貌道別后就上了自家的馬車。 葉長青回到家里,先飽餐了一頓,雖然他們都已經是貢士了,都是朝廷的高級儲備人才了,然而殿試的時候午飯也只有兩個饅頭,因此葉長青是餓著肚子作完了策論的。 只是才第二日,葉長青就發現他的一句預言竟然成了真,殿試的成績還沒有出來,就先有一個考子因為所做的策論夸獎文帝修仙有道,不出幾日就會飛升成天神云帝,那個考子原本是要褒獎文帝雄才偉略的,然而他忘記了文帝和云帝都有一樣的經歷,那就是弒父殺兄,這幾年朝廷反對文帝的聲音此起彼伏,所以文帝在看到這篇策論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個貢士在諷刺他的皇位來得不正統。 當時就命令人捉拿了這名貢士推到午門斬首了,那貢士的家人也一并跟著流放千里。 悲乎哀哉,幾代人歷經千辛,耗費了多少資源才培養了這么一個貢士,再過幾天就要成為進士當官的人,卻在差一點踏入龍門的時候一腳踩空,跌入萬丈深淵,累及自己的性命不說,還帶著整個家族跟著倒塌了。 這就是皇權,自古伴君如伴虎,想要成為天子近臣豈是那么容易的,不知道那個搖扇探花,是否真是像他表面看起來的那么輕松自如,還是已是殫精竭慮。 因為參加一場殿試,卻死了一名進士,這在京城很快就形成了軒然大波,所有參加殿試的考子紛紛擔心,自己所做的策論會不會一不小心就惹惱了文帝,會不會就這樣丟掉了性命。 然而正在上書房的文帝卻一點都沒有感受到貢士們們的提心吊膽,小太監奉上國師剛剛練好的,用精巧小木匣裝著的猩紅色仙丹,他悠閑的接過就吞服下去,然后才慢慢品了一口茶。 兵部尚書楊永昌就一直候在一側,平靜的看著文帝吞服了那粒妖艷仙丹,心里一百分的唾棄,臉上卻沒有任何表情。 “圣上,這就是此次殿試前十名的試卷,還請陛下定奪?!?/br> 文帝剛吞服了仙丹正在享受呢,懶洋洋的靠在龍椅上,閉著眼隨口道: “朕看你選出來的應該都不錯,這樣吧,你擬個名次出來,我等下看看就好?!?/br> 楊永昌早已料到是這種結果,也是特地選的圣上服食仙丹的這個時辰才過來的,這些人的名次排列,他心中早有成算,但卻不得不知會圣上一聲,更何況他還有一事不能定奪,故而又道: “為圣上分憂是臣的本分,然而臣愚笨有一事不明,還請圣上定奪?!?/br> “說吧?!蔽牡鄞藭r已經有點不耐煩了,然而面前的是兵部尚書,他還有很多事要依仗他呢,因此也不敢太給臉色了。 “就是今科唯一一個以武舉人身份參加會試,還考了會試第一名的葉長青,此次殿試他的答卷依舊獨領風sao,最是優秀…..” 楊永昌的話還沒說完,文帝就已經樂了起來,連忙招手道:“就是那個嫩紅褲衩的小子啊,快把他的答卷給我看看,朕要點他做探花?!?/br> 文帝的話一出口,楊永昌的臉色雖然沒什么變化,但是心里已經有點微妙了,葉長青這個允文允武的學子,聽說他鄉試的時候就是個解元,且天生神力,這樣的人才在整個大順朝都是不多見的,而且還是他的門生,更何況在歌頌當今圣上的這篇策論中前面雖有點褒獎,后面可是寫得相當理智克制,不失為一個有骨氣的臣子所為,他是有意要提他當狀元的,然而圣上的話已經出口了,他只得乖乖呈上了試卷。 誰知道文帝剛接過試卷還沒打開,又是停頓驚呼了一聲道: “對了,朕差點忘了,上次殿試的時候朕溜過去看了下,有個學子作的策論相當優美,朕覺得他作青詞也不會差,把他的卷子也找出來朕看看,朕要點他做狀元?!?/br> 楊永昌的臉色再也忍不住的變了變,終是上前一步啟稟道: “臣認為葉長青的名字寓意很好,長青不就是寓指我們大順朝萬世長青,圣上壽辰不衰,洪福齊天么,圣上如若點他做狀元豈不是正應了他的名字,又或者他這次還能中個武狀元,那時他可就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文武狀,這又是圣上您治國有方,天下清平,幾千年才會出這樣一個人才??!” 聽了楊永昌的這番話,文帝也是一陣恍然大悟,隱有意動,然后手指還是不聽指喚的打開了那份試卷,只剛看了第一行字,后面的看都沒看,就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原來上次那個學子就是他啊,真想不出他穿嫩紅褲衩的樣子,正好,他也是個有真材實料的,朕就按照你說的,點他做狀元了?!?/br> 文帝表態了,原本應該放下心來的楊永昌卻又有了新的憂愁,這好不容易出現的文武全才的學子,他早就想拉到他們兵部來的人,不會到時候被這個糊涂的皇帝拐到去作青詞吧,三年前那個好好的探花郎就是這樣被毀的。 “圣上英明,只是若是點他做狀元了,五日后的傳臚大典又該授什么官職?半月后他還要參加武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