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9
張嘴巴,最后卻沒有說出口,這個他最好的 、最交心的兄弟,什么時候也學會了說大話了,說起話來自信的不帶停頓的。 他就準備了一個多月就問題不大了,他剛剛在樓底下看了那一圈學子,哪一個不是寒窗十年、學富五車的,滿腹經綸的,都還惶惶沒有把握,然而葉長青卻直接說問題不大的,他想開口讓他多看點書,不要把會試想的太簡單了,然而又怕打擊到他的自信心,最后還是乖乖住了口。 葉長青預計他們這次在京城住的時間不會短,如果考過了會試他很可能還會在京城任職,好歹他現在也不缺錢了,干脆第二日就去賃了個兩進的院子,和王大成一起搬了進去。 王大成單身漢一個,就算考過了也不知道將來會住在哪里,最好是有官府宿舍了,更何況他囊中羞澀,就只有暫時同意和葉長青住一塊了,這樣兩人也能更好的放心復習功課了。 等到安頓好后,兩人就去辦理了一系列的報考程序,因為葉長青是以武舉人的身份參加文會試的考試,是以報考的流程更為復雜,那辦理報考事宜的文書員,也是翻看了一大堆的陳年舊資料,才理清楚了頭緒,讓葉長青提交了報考資料,這樣葉長青才終于算是報考成功了。 “難道以前就一直沒有武舉人參加文會試的嗎?”跟在一邊的王大成疑惑道。 “有,只是很少,畢竟圣上下了這個政策,一些官員還是會想辦法迎合圣上的舉動的,安排一些人走走過場還是要的,起碼不能讓圣上太沒面子了是吧?” 第77章 傻子29 辦完考試報名程序,葉長青和王大成二人也可以不用理會京城的浮囂, 安靜的復習功課了, 然而北京城的天氣就如同驍勇善戰的北人似的, 寒冷的格外粗獷, 進入了二月,迎春花都已悄悄的攀過圍墻,綻放在墻角枝頭的時候,然而天氣卻絲毫沒有好轉,依然寒冷刺骨。 葉長青和王大成二人都穿了夾襖,然而靜坐看書的時候還是感覺到手腳冰冷,春寒陡峭, 若不是他們都是習武之人, 還真是沒有這個毅力能堅持看書的。 葉長青放下手頭的書本, 摸了摸這身上的夾襖,他記得上輩子這樣的夾襖是進不了考場的,很多學子就是沒有注意這一點,導致最后都只是穿了件單衣就進去考試了, 白天認真答題情緒激動激素分泌旺盛感覺不到寒冷, 然而到了晚上溫度驟降,在漆黑幽深的鴿子籠里睡了一夜,第二日起來就已經暈得分不清東南西北了,還怎么考試的,自然是白白浪費了一次機會,還得乖乖再等三年了, 更有甚者直接將自己的身體熬壞了的。 上輩子他有秦先生給他的溫暖牌皮衣,然而這輩子可沒那么幸運了,葉家雖然也是武將世家,但是想買那一劍皮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畢竟能直接通過會試檢查的皮衣,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更何況這京城權貴林立的,哪里輪的到他。 葉長青想來想去,只有去成衣鋪子淘了一件價格合適的皮衣,然后自己動手開始去里了,雖然過程復雜,鹿皮堅硬不利于針線穿行,對于一般的繡娘來說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對于葉長青這個怪力少年來說,可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 他取出袖子里的針線就開始一針一線縫制起來,旁邊剛剛看完注釋的王大成。,才停下來準備休息休息,就看見葉長青竟然早已停止了書本在做針線活。 于是起身到一半的王大成腰都沒有直起來,就躬身呆呆的看著一針一線走得極其熟練的葉長青,這還是那個在戰場力大無窮的武解元嗎?他仿佛第一次認識他似的,他乖乖坐在那里的樣子還真有點賢妻良母的感覺。 “長青?!币庾R到身邊的人縫制的很忘我,他終于忍不住低聲喚道。 “嗯?”葉長青頭都沒抬,隨口嗯了一聲。 “你們家還要你做這活兒?”王大成也是納悶,按理來說葉家也不是缺錢的人家,葉家二老也不是苛待人的,為何家里唯一的寶貝兒子居然要親手做這些針線活,身邊伺候的人呢? 就算他家那樣的條件,大伯一家那樣的苛待他,都不曾要求他做這種女兒的活計,這個葉家怎么就這么奇怪了。 “嗯,偶爾自己動手做?!?/br> “不會吧?葉家竟然艱難至斯?”王大成更加訝異了,難怪和葉長青這么多年同窗下來,都沒看他怎么花錢,跟他見識過的官家子弟完全不同。 葉長青也是訝異的抬起頭,看著面前一副恍然大悟的王大成,不解道: “什么艱難?我只是嫌丫鬟婆子做的衣裳不好看,所以才自己動手罷了?!?/br> “你,你,你!”王大成這時候是更不知道該說啥了,知道葉長青愛美,對衣裳格外講究,有時候對發型都會要求的很細致,然而還是第一次聽說,他為了好看竟然還要自己動手來做衣裳。 這是愛美到了什么境界?就算是萬花樓的那些女子可能都不及他吧。 “你的就算了吧,武科的考試都到了三月了,那時候也不用穿這樣厚的衣裳了,我就不給你做了?!?/br> 王大成的面色僵了僵,表情微微有點不自然,也多虧葉長青不是他肚里的蛔蟲,不知道他剛才所想,若知道他直接將他同萬花樓的女子相比,恐怕就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了。 只是任憑王大成再怎么不可思議,然而葉長青依舊我行我素淡定的縫著,看著看著也就漸漸習慣了。 等到葉長青終于改造完這件皮衣的時候,會試的鐘聲也已經敲響,葉長青也迎來了入京后的第一場考試。 本朝的文科會試同他上輩子一樣,分三場進行,每場考三天,一共九天,分別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由禮部主持,會試考官于二月初簡放,選用內閣六部大員四至七人,一正主考,三副主考,以大學士或翰林進士出身的一二品官員者充任,同考官十三人,與主考官同時簡放,用翰林進士出身的實缺京官擔任。 雖然會試的考試、場規、閱卷和考試內容基本和鄉試差不多,然而觀看以上考官的安排,沒有一個不是翰林進士出身的,就可以看出會試的規模和鄉試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考生想取得好的成績還是要過了以上大人的眼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本次的主考官兵部尚書楊大人的眼了。 當初葉長青從李大人那里得知本次的主考官是兵部尚書楊大人的時候,也是微微詫異,畢竟兵部雖然也都是進士出身的大佬,但是在大順朝以往也只是擔任副主考或者只是個同考官的,直接由兵部尚書擔任主考官的還沒有過,這還是第一次。 難道是因為國家邊疆不穩,圣上逐漸意識到為保這祖宗萬代基業,還是得靠這些武將,連帶著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