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1
真。自來人言可畏,以訛傳訛,不足為信。 這一日,皇上下了朝來給老太后請安,不知怎的竟提起此事,皇上聞言一驚。這許家的事還鬧個沒完了?便命人去傳禮部官員來詢問那眾妙庵之事。 禮部官員當日也聽得小道姑提起有周公子要給許小姐修墳掃祭,卻因新婚妻子在一旁,交待了幾句便匆匆走了,并未上山。見皇帝垂詢此事,也不敢添油加醋,只道:“周四郎確有前往眾妙庵,卻未上山拜祭。黃氏也確實在場。當日情形如何,臣未得親見,不敢妄稟?!?/br> 皇上心中震怒,周侍郎信口旦旦說什么兒子與許家女并無私情,如何倒念念不忘,新婚之中就毫不忌諱前往拜祭?不管此事真假,無風難起浪,這事必定早是轟動京師,不然如何會傳到太后耳中?這周侍郎治家如此無方,如何能堪任大事?! 太后見皇帝怒氣騰騰,心中暗悔失言,不該將這些捕風捉影之事傳給皇帝,只得道:“皇兒,所謂家丑不外揚,這周侍郎家中傳出這些丑事,必有緣故。不如哀家派個老成的女官前去,就說是教導那黃氏,探聽清楚真相,皇上再做定奪不遲?” 周侍郎暗暗叫苦。他也不是半點沒有聽到外間傳言,只是想著關了英姐兒,送走四郎,這謠言不過幾日就又被新的話題蓋過了。誰知道,宮里老太后消息居然這么靈通?家中要是住進了太后身邊的心腹女官,可真是脖子上系了套,頭頂上架了刀! 周侍郎心中早把那在后面扇陰風點鬼火的人罵了祖宗八代,表面上恭敬有禮,規規矩矩地得伏在地上,磕上幾個響頭:“臣周盛業謝太后娘娘對周家的恩賞!周家上下莫不感激涕零!祝娘娘千歲千千歲!” 待重禮送走了傳諭的公公,周夫人不在家,只得由老太太去跟那位女官交接。 這位女官姓宋,年歲不過四十上下,在老太后身邊是個極有臉面的。她自八歲入宮,三十年都在宮中,本來早可歸家榮養,奈何家中親眷全無,老太后索性就留她在身邊,教習新進女官,閑時在太后跟前聊天說話講古,宮中倒俱都稱一聲宋先生。若論品級,倒是正五品,與宮正平級。 平常勛貴仕宦之家,若能延請宮中放出來的積年嬤嬤教習規矩就已經難得,無不厚禮相待,如今周家也不知道是福是禍,倒來了這么一尊大佛。 老太太自己因為周侍郎得了個淑人稱號,算是三品??墒且膊桓以谒蜗壬澳么?,恭恭敬敬地請了宋先生上座,宋先生卻恪守禮儀:“老淑人不必客氣,還請上座?!?/br> 老太太這才坐了,與宋先生敘話。 這邊周侍郎退了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派人趕緊把周夫人給接回來。第二件事就是叫了周侍郎英姐兒到書房訓話。 英姐兒一直腳底發飄。她到現在還暈頭暈腦,這是太后娘娘覺得她太不聽話,給派了個女先生來嗎?可是自己明明已經很聽話了,連出月亮門,她都沒有想著要動刀子扛斧頭。怎么都要出發去蘇州了,偏偏宮里來了人,她還能不能去了? 進了書房,周四郎見她面色蒼白,搖搖晃晃的樣子,便道:“老爺,黃氏沒經過這些,這會兒只怕已經站不住了,不如……” 周侍郎怒火沖天:“小畜生,還敢多嘴,趕緊跪下!” 這一喝罵,英姐兒愣住了,還以為周侍郎會沖著自己來,沒想到先罵了周四郎。頭倒也不暈了,還有功夫在心里暗道:“老爺真是氣糊涂了,這不是連自己也罵進去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為了感謝收藏小天使,慶祝收藏突破30!24日 雙更,第一更半夜雞叫;第二更大概晚上八點左右。 第65章 妖怪 要說周侍郎行走官場多年,這點兒手腕還是有的。雖然莫名地中了一刀,厚禮送公公出門,就得了那公公的話頭。又問了老二老三幾句,才知道這是周四郎私下去給許月英修墳惹出來的禍。 老太后知道點兒周家的丑聞,他不太放在心上;可是皇上知道了此事,對自己的忠心起了疑,這才是種下了可能毀家滅族的禍根! 幾個兒子中,周四郎讀書最有天分,又是嫡子,周侍郎對他原本最是寄予厚望,可是如今心里恨得吐血!田氏!田氏!都是自以為高貴、自以為聰明的田氏這個蠢貨干的好事,把好好的兒子帶成這個蠢樣! 他看著周四郎英姐兒一跪一站,都是一臉白癡懵懂的模樣,心里竟升起深深的厭惡。這一對蠢貨早日離家早日妥當! 他無力地坐下,指著地上,喘著氣道:“黃氏,你也跪下!” 沒有高聲喊叫,也沒有眼神冰冷的周侍郎,竟莫名地讓英姐兒感到害怕,她乖乖地跪下了,低了頭,不敢說話。 “你們可知道,那宋女官是來干什么的嗎?”周侍郎的聲音有著說不出的虛弱,完全沒有平日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氣勢。 周四郎挨了那句罵,心中激憤,咬著牙當聽不見。 英姐兒見他不說話,囁嚅道:“圣旨,圣旨……我聽不懂?!?/br> 周侍郎也懶得去糾正她是懿旨不是圣旨:“那宋女官是來看……你們夫妻究竟是真是假的!” 這下不說英姐兒,就是本來滿腔憤怒的周四郎也驚得抬起了頭:“怎么會?” 周侍郎冷笑道:“那要問問你這位多情多義的俏郎君了!新婚燕爾還不忘那山上孤墳!也要問問你這位膽大包天的小媳婦,進得周家門,鬧出多少驚世駭俗的事情!” 英姐兒聞言看了周四郎一眼,周四郎面色慘白,當日碰到禮部官員的事也是意外,他為此沒敢上山,又有黃氏在側,還以為不會惹出事來,誰知道,事過這么久,居然會傳到宮里去! 他咬了咬牙,不肯認錯:“老爺當日也曾去拜祭過,兒子以為拜祭故友是人之常情?!?/br> 要不是那位宋先生現在就在周家,聽太后懿旨里的意思,只怕還要呆上一陣,周四郎這頓板子是絕對逃不掉的。 英姐兒想到當時情形,除了一個小道姑也沒有外人,就這樣話還能傳到宮里去?她想著想著,不由得汗毛直立,看看周侍郎,又看看周四郎,突然明白了,當初周家為什么寧可娶了自己這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媳婦,也要把這件事糊弄過去。這周家看著風光,可是論穩當,還不如黃家呢!她可真算是上了賊船了。 她抬起頭來:“老爺說,如今我們要怎么做?”她那句馬屁可不是亂拍的,她是真心覺得周侍郎是周家最聰明的人。 周侍郎倒沒想到這個媳婦平時傻歸傻,關鍵時刻倒還真是個有點兒靈氣的。 “你們兩個先對好了詞。到底你們倆是怎么……四郎是怎么瞧上你的,你們又是怎么想起來去看許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