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7
書迷正在閱讀:年少的歡喜、又是青春年少、818我那死后披馬甲回來的審神者[綜]、權相是棵含羞草、嫁給寵妻教科書、(血族)供血不足、武將寵妻手簿、[綜英美]我的后臺有這么大!、嫡幼子的從容人生、她從隱世大陸來[重生]
月中旬。 這段時間里,謝沛并沒停止存糧。但她沒有再把糧食運回家里,而是借口家中無人看管的理由,統統運到古德寺,交給了慧安方丈。 當然了,在這運來運去的過程中,謝沛還陸續又采購了些柴米油鹽。 慧安聽說智通也想走一趟蜀中,他琢磨了幾日后,最終還是同意請府城的師弟——慧達僧正,給智通開具一份路引。 憑著這個路引加上古德寺的度碟,智通外出時,若是遇到寺廟佛堂,留宿、過夜什么的,肯定沒有問題。 謝沛把家里的存糧都運到古德寺時,特意與方丈大師交代,這些糧雖然是暫時寄存于此,可若是寺中遇到難處,都可自行取用。待難關過去后,再行補償就可以了。 慧安原本是想著,幫徒弟一把,才同意保管這些米糧的。畢竟古德寺可一點不缺糧食,他們自己還每年朝外賣糧呢。 可他聽了謝沛這番話后,倒有些愣住了。 雖然二娘沒有明說,但她話中之意卻十分明白。 人家這是覺得今后怕是要鬧饑荒,所以才有這么一番交代的吧…… 想到這里,方丈又找來副寺詢問了一番銀錢結余。幾日后,他下定決心,既然暫時不缺錢,古德寺今年的產糧就不再出售了。順帶著,還在田莊和寺廟中新修了幾個結實耐用的糧倉出來。 此時,來參加謝沛和李彥錦婚事的李長倉夫妻倆早就離開了。 只是他倆走時,得知謝家要去一趟蜀中,就留下了三個手下。再加上也要同去的李長奎,這一下,出行的隊伍就從四人變成了八人。 這多出來的四人,自己身上就帶著路引,不需謝家cao心。 眼看出發的日子快到了,謝家人就把家里稍微值錢點的東西,都封存到了閣樓的二樓上。關好門窗后,其他房間里就只留下了粗笨沉重的幾張空床。 只是,讓大家都沒想到的是,智通卻從古德寺中把覺明帶了過來。 原來,這位大和尚師父還真挺有心的。他覺得自己這些人走了,碼頭上的炸豆腐攤子就要停了。古德寺賣豆腐的那點賺頭自然也就沒了。 既然這樣,還不如直接讓古德寺的人把這炸豆腐的攤子接下來。 平日出攤回來,就留在謝家。多少還能起個看家護院的作用,真可謂是兩全其美。 對此,謝家一點意見都沒。家里有個人照看著,那自然是再好沒有的。 謝沛把炸豆腐的幾種蘸醬都教給了覺明。細長眼的覺明和尚是個心思靈巧之人,半天功夫就得了真傳。 家里的事都安置好后,謝老板終于能夠放心出發了。 臨走前,謝老板又按之前說好的,給阿壽付了半年的工錢。兩人約好,若是謝家歸來時,阿壽還愿意回來,那就接著繼續干。若是阿壽找到了活計,謝家也絕不會多言。 阿壽一家對此很是感激,如今像謝老板這么講良心的,實在是不多了。 升和十五年,過了端午后,初八這天下午,謝家一行八人趕了一輛騾車,謝老板和謝二娘各騎了一頭小黑驢就這樣離了衛川縣。 這騾車和黑驢都是李長倉走前給他們備好的。 原本是想弄馬車的,可謝老板死活不愿意。畢竟不管是馬還是馬車對平頭百姓而言,那都是極其昂貴的奢侈品。 李長倉和蔡鈺一商量,也是,弄了馬車和馬匹來,路上搞不好還要招了人眼。倒不如低調點,少些麻煩。 因此,最后就弄來了一頭青花大走騾,配上了車架子。此外還尋來了一頭叫驢和一頭草驢,這一公一母兩頭驢子都長得油光水滑,今后不用了,配種生下小驢也是個極好的事情。 此時謝老板就騎著那頭白嘴公驢,喜滋滋地對身邊走著路的女婿道:“阿錦啊,你累不累?這黑驢有勁,馱著我,一點事兒都沒有,你要不要來試試?” 李彥錦看著岳父美滋滋地摸著驢脖子,忍著笑,說道:“爹啊,這驢還沒騸,您可當心點吧?;仡^騎一會就成了,還是上騾車上靠著舒服吶?!?/br> 謝老板嘿嘿笑著,只點頭不應聲,又轉頭去看自家閨女。 謝沛騎得的是一頭白環眼的母驢,雖然身架子比他爹騎得那頭略小了點。但也是養得極好,馱著她這個小娘子,毫無壓力。 一行人,除了謝老板,個個都是好手。打架揍人都不嫌累,走路更是一點問題都沒。 他們出了城,走了半天時間,就到了六紡鎮。今晚一行人要在這鎮子上留宿一夜,明天走一整天,才到下一個落腳之地。 因為騾車畢竟裝得有限,且謝家這一趟又不趕時間。所以出發前,眾人就商議好,盡量都找有人煙的地方過夜。這樣不僅能及時補充食水,而且人也不吃虧。 第57章 鄉音入耳 在六紡鎮上住了一夜后, 清早, 八人補充了清水干糧, 再次上路了。 這一走, 就走了三個多月。當他們踏入了蜀中地界時,已經過了八月中秋節。 這三個月里, 他們遇到了幾次明搶暗偷。奈何他們一行八人,幾乎個個都是高手。尤其是, 還有李長奎和謝沛這樣的存在。所以但凡敢伸爪的,就沒一個能得了好。 謝老板從最開始的心驚膽戰, 到后面都已經練出豐富的戰斗經驗了。乃至于, 再開打時,他還能顧著三頭牲口,不叫它們亂跑。 不過, 雖然遇到過幾次意外??纱篌w上,這一路還算是比較太平。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別人看出他們不太好惹, 才這么消停的。 當年謝老板與家人失散時, 只有六歲。幾十年過去, 他只記住了小時候家人是跟著鹽把頭都住在一個叫福壩的地方。 幸好福壩并不是個偏僻的地方,他們在渝州城打聽了幾天后,終于找到了方向。 確認了方位后,他們一路走, 一路問, 花了半個月時間終于來到了福壩。 幾十年光陰滑過,福壩這個小鎮好似并沒什么改變。 謝棟幾乎第一時間就認出了這個地方。他略帶了些茫然與倉皇地, 帶著眾人穿街過巷,來到了鎮子南邊的一處巷口。 在兒時的記憶里,巷子里右手第三戶,就是他的家。 可看著那陌生的宅門,謝棟遲遲不敢邁步上前。 偏此時,巷子里傳來“咯吱”一聲木門響動。只見左側巷子頂頭的一扇門,被人推開了。緊接著,一個佝僂著腰的老者拄著拐杖,挎著個簍子,有些蹣跚地走了出來。 老者剛走了幾步,一抬頭,就看到了堵在巷子口的謝棟八人。他原本前一刻還蹣跚遲緩的步伐,立刻停了下來。 老者駝著背、勾著腰,可一雙渾濁的雙眼中,竟射出了帶著幾分凌厲之勢的警惕目光。只是這目光,在掃過謝棟時,卻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