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9
天底下最漂亮。 “哎喲……真乖……”老三在小李氏懷里乖得很,還不時像只小烏龜似的揮動著小手小腳,咿咿呀呀可愛得緊。 就連方長庚也沒忍住去逗弄她,不過很快他就發現了問題,問徐清猗:“方芃怎么還沒出來,又出去了?” 徐清猗趁小李氏他們不注意小聲噓了一聲,然后點點頭:“已經跟爹娘說了,應該過會兒就能回來?!?/br> 方長庚搖搖頭,也就這時候小李氏還沒想起來,要是問起方芃的婚事,他還真不知道怎么交代,只能幫著方芃把二老給勸服了。 到了晚上,小李氏果然氣得不行,連飯都沒吃下,她倒沒怪方長庚,只是氣方芃不聽話,不拿自己的人生大事當回兒事,這不是作踐自己呢么? 方長庚和徐清猗雙管齊下,又讓阿玖多喊幾聲奶奶,勸了半天,不惜胡謅京城風氣就這樣,姑娘都是十九、二十才出嫁,這才讓小李氏將信將疑地接受了,把注意力放到了阿玖身上。 方長庚這才松了口氣,知道一時半會兒二老不能接受是正常的,再過一陣子慢慢改變他們想法就好了。 接下來半個月,方長庚就陪著小李氏和方大山在京城里四處游玩,很快阿玖也熟悉了至今才得見的爺爺奶奶,老少相處得十分融洽。 離孝期還有一個月,皇宮里來了人,讓他進宮面圣。 第142章 議事 方長庚從宮里出來時整個人都輕松了不少, 原來永淳帝看他閑在家無聊,就讓他繼續著手辦學堂的事,至于銀子也不用他cao心, 戶部那邊自然會撥出來。 在方長庚長期講學的耳濡目染之下,永淳帝對西方此時各個學科的飛速發展有了清醒的認識, 尤其是軍事技術上的差距,更讓他心驚,是以他才會如此支持方長庚的舉措。 而對方長庚而言, 這下總算沒了后顧之憂, 越發感到此事應當作為眼前最要緊的事來辦, 最要緊的就是培養一批掌握英語、德語、日語等語言技能的人才, 送到海外深造學習,回國后傳播世界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 這個國家缺的東西太多, 農科、醫科、工科、商科、法政科……那么多的學科, 雖然科舉亦分了二十幾個科目, 但人人熱衷投身進士科, 不怪其它學科日漸沒落。 回到家后, 方長庚用剩下一個月時間重新起草了章程, 交給永淳帝過目。正要走時,卻聽永淳帝道:“方大人先留下吧,朕請了幾位大人過來商議此事,你也聽一聽?!?/br> 方長庚清楚接下來多半是大場面,跟在永淳帝身后去了隔壁便殿。 經過這半年的波折,永淳帝的背影比以往堅毅了許多, 步伐穩重,讓人不敢想象他如今也才十五歲。 來的的大臣們正是三位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通政使司以及大理寺卿等十余位人,分列東西,方長庚一個從五品官,一襲青袍在一溜兒大紅官袍中無比顯眼。不過他是侍講學士,品級雖低但卻是皇帝身邊的人,倒沒人覺得他的出現奇怪。 “今兒個找各位大人,就是商議辦洋學堂的事兒,這是學堂章程,你們自己看吧?!庇来镜勰樕蠋е唤z淺淡笑意,讓人不敢輕視,頗有昭武帝的風范。 高淵早就跟永淳帝通過氣兒,接過太監手里的奏折后只裝模作樣地粗略看了一看,就遞給下一個人,然后老神在在地閉目養神。 其余人也只掃了幾眼,便眼觀鼻鼻觀心,緊緊閉上嘴。 最后還是禮部尚書徐達仁先站出來,神情有些憤懣:“皇上!洋人那一套都是唬人的,咱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尚且學不精,還要辦這勞什子洋學堂,這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隨即有大臣附和,無非是反對辦洋學堂,還紛紛抱怨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邊關夷軍卷土重來,東南又有倭寇,泉州那邊英國人搗亂,傷了幾個漁民,更不說修河堤城墻,加上軍餉國庫支了一大筆銀子,哪有閑錢和閑工夫做別的事。 方長庚心里憋悶得很,這事如何能等?弱國無外交,也就這時候中國還有足夠的國力與其他國家平等交流,等到西方明確了瓜分世界的目標,他們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根本沒有主動權。要是他們的國家能早一步研究出大炮軍艦,哪怕只要不落后,都不會在將來落到那種境地。 然而眼下不好插嘴,只能聽這些大臣們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只有高淵和他的岳父顧尚仁沒有參與,也不知是不是顧及他的面子。 永淳帝沒等這些人說完,突然打斷道:“你們說的朕難道不知道?今天是讓你們告訴朕,如何把學堂辦好,不是問你們辦不辦!” 皇帝一發怒,臣子們自然都不敢明著觸他逆鱗,只是神情明顯不怎么服氣,大概還是認為永淳帝不懂事,生不出十分的敬畏。 永淳帝最煩他們露出這種表情,輕咳了一聲,目光投向方長庚。 方長庚心知要想讓永淳帝信任,此時必然要站出來,不然不管之前他和永淳帝是否有過師生之誼,他將來都沒好果子吃。 頂著壓力,方長庚走出來:“臣有話說?!?/br> 第143章 爭論 他這一站出來, 顧尚仁的臉色霎時變了, 心里暗罵他強出頭, 讓皇帝當槍使。 可方長庚這會兒再不說話, 事情就沒個頭了。說了說去還不是這幫老頑固死守著老規矩, 不見棺材不掉淚。 眾人的目光全集中在方長庚身上,禮部尚書更是眼一乜, 想看看他能說出什么話來。 方長庚理順思路, 清清嗓子便開口道:“我確有一事想問問各位大人,絕非故意冒犯。先帝在世時曾說西方人’好機巧, 善制作’, 不僅召見他們一起研究天文歷法,更是請法國來的郝先生教皇上英吉利文, 數年來日夜不輟,可見先帝早已明白西方有□□可學習之處。如今大人們皆反對建洋學堂,這不就是說先帝的做法的是錯的?” 徐達仁臉色一變,心想這小子敢給他們戴高帽子, 當即反駁道:“哼, 你這招在我面前可沒用。正是認為先帝做得對, 所以我等諸位才始終不同意辦什么洋學堂?!?/br> 他別有深意地停了片刻,似乎想看到方長庚無措的樣子。 可惜方長庚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不管他說什么,他都能再辯上一辯,便作出洗耳恭聽狀。 徐達仁略有些失望,不過也不再賣關子, 接著說下去:“先帝在時,多是出于對洋人雕蟲小技的興趣才對其頗有看重,可從未說過要讓天下百姓都學洋文還有那些不知所云的洋知識,以先帝之圣明,若是覺得有必要,難道會拖到咳咳還什么都沒做?你這么胡亂揣測先帝的意思,到底是想干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