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4
糕做好送到正院,張大少奶奶吃了幾塊,夸贊間試探著問起做法,周氏隨口敷衍了幾句,只說是廚娘自己琢磨出來的,言談中不無得意。 說了一些居家過日子的閑話,用過香飲子,李昭節和李九冬把近日做的針線拿出來給張大少奶奶看,眾人品評了一番,眼看要到吃中飯的光景,周氏順勢留張大少奶奶吃飯,張大少奶奶連忙推辭,帶著張桂花告辭回家。 從頭至尾,張桂花一個字都沒說。 李綺節好笑道:“真是奇了,這么熱的天,張嫂子就是來說幾句閑話?“ 周氏也摸不著頭腦,張大少奶奶等閑不會上門,上門肯定是有什么高興的事兒,想跟外人顯擺顯擺,今天卻絕口沒提她自己,只提了幾件鄉里的瑣碎。 “或許是張老太爺又想一出是一出的,她推脫不了,出來躲閑的?!?/br> 張老太爺架子大,一家老小吃飯,不許媳婦坐著同吃,一定要媳婦站在一旁伺候??伤枪?,避嫌不和媳婦同桌吃飯,張大少奶奶的婆婆早逝,又不用伺候他,根本沒有站著的必要。饒是如此,張大少奶奶該站還是得站,有時候還得親自下廚給老太爺熬雞湯。如今天熱,灶房里一天到晚燒柴燒爐子,像個大蒸籠,喘口氣都熱乎乎的,一般人都受不了,何況嬌滴滴的張大少奶奶?所以一到忙時,張大少奶奶就找借口出門訪客,能躲一時是一時。 周氏嘆息一聲,“難為她,還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呢!她嘴上不說,我看她手上都起繭子了,富戶家的千金小姐,哪里做得粗活?!?/br> 不像她們這些小戶出身的,自小便幫著做家務,就是李綺節,雖有寶珠服侍,也會幾樣灶上的活計,做得好不好是其次,至少要能上手。張大少奶奶一看就是沒干過粗活兒的,嫁到張家來,沒受過婆婆的罪,硬是被小氣吝嗇的公公指使得團團轉。 回頭吩咐寶鵲,“給張家送兩只大西瓜過去?!?/br> 寶鵲不知在想什么,半天沒吭聲,周氏又說了一遍,她才回過神來,飛快答應一聲,“曉得了?!?/br> 午間的飯擺在側廳,那邊臨著水,周圍栽了幾株幾十年樹齡的老樹,卸下四面格窗,南風吹拂,格外幽涼,李大伯平時就在側廳歇晌。 仆從們把一張雕刻雨打荷葉湘竹落地大屏風搬到廳里,里外各擺了兩桌飯。外面一桌是李大伯、李南宣和孫天佑,里面沒放椅子,鋪設竹席,只擺了張矮桌,女眷們圍坐在簟席上用飯。 矮桌上的菜色也很簡單,涼拌孔明菜、酸醋雪藕片、蔥油煎面筋、冬日做的酒糟腌鯉魚,并一碟切開的高郵鴨蛋,一人跟前一碗水晶八寶飯——今天的正餐是冷食。 屏風只是隔斷用的,并不能真的遮住對面的全部光景,李綺節側過身子,瞟了一眼李大伯他們那一桌,除了多出幾樣腌rou、花生之外,也是一人一碗花花綠綠的水晶八寶飯。 她不由搖頭失笑:看來大伯和伯娘真沒把孫天佑當外人,大熱天,家里人還真不耐煩吃大魚大rou,水晶飯拿來待客有些失禮,可盛暑天吃這個最對胃口。 屏風后頭一聲低沉輕笑,孫天佑似乎察覺到她的目光,眼眉微挑,揚起一臉笑,頰邊綻出一個甜絲絲的笑渦。 多日不見,他的棱角愈發鮮明,眉眼漸漸勾勒出沉穩氣質,不說話時有些高深莫測,唯有笑起來的時候,依稀還是那個身披蓑衣,大大方方在湖上縱情高歌的俊朗少年。 李綺節忍不住勾起嘴角。 孫天佑臉上的笑愈發張揚,連李大伯和李南宣都注意到了,他絲毫沒有掩飾的意思,仍舊含笑望著李綺節。 李綺節不覺得有什么,大大方方任孫天佑看。不過余光往旁邊掃過時,發現周氏、寶珠和曹氏似乎都在忍笑,丫頭們也忍俊不禁,厚顏如她,臉上也不由得騰起一陣嫣紅,收回目光,低頭扒飯。 孫天佑難得看她露出害羞情態,明明知道以她的性子,這一低頭,肯定是惱多于羞,心里還是覺得又憐又愛,同時很有些不滿:自己的媳婦,為什么不能正大光明多看幾眼?回頭得遣媒人上門催催,年底就是好日子,親事宜早不宜遲。 ☆、第83章 八十三 前幾個月雨水連綿, 水位暴漲,焦月之后雨水明顯減少,進入下旬,接連幾日都是大晴天。李大伯和周氏翻開歷書研究了一陣, 決定趁著好日頭曝衣、曬書。 衣裳一箱箱抬到院子里晾曬,架子、樹枝上掛得滿滿的,花紅柳綠, 姹紫嫣紅,一院子樟腦陳味,空氣中粉塵浮動。 曬書就更簡單了,李大伯附庸風雅,平時只看筆記, 正經的經文書籍基本沒翻開過, 買回來是什么樣, 拿出來還是什么樣。書匣子一只只搬到外院打開來曬, 等傍晚再一本本收進匣子里,不認字的丫頭也能按著筆畫數排好順序。 李綺節特意叮囑寶珠,不許丫頭們翻動李南宣的書本和筆墨文具。 寶珠道:“我曉得呢,讀書人講究,不愛讓別人碰他們的東西, 三少爺的書案是松柏收拾的?!?/br> 松柏是周氏為李南宣添置的書童, 他的丫頭叫結香,周氏就給他的書童取了個名字叫松柏。 下人們私底下說:“松柏長壽,三少爺早慧單薄, 不是福壽之相,太太這是盼三少爺能夠像松柏一樣健壯?!?/br> 松柏人如其名,生得高高壯壯的,拳頭一捏,比蒲扇還大,不像個書童,更像個跟著少爺公子逞兇斗惡的打手。難得他老實忠厚,跟著李南宣進進出出,手腳利落,做事周到,短短半個月,把李南宣的大丫頭結香都給比下去了。 李綺節抬頭,透過交叉的樹枝,看到幾縷明晃晃的日光,“三哥的衣箱交給結香,書箱讓松柏照管。要是落雨的話,先收書,再收衣裳?!?/br> 連曬幾天,秋、冬兩季的大衣裳全曝曬了一遍。丫頭們整理箱籠時,發現幾件蕉葛衣裳讓蟲蛀了,報到周氏跟前,周氏連道可惜,請來縣里的裁縫,為家里人量體裁衣,預備做新衣。舊衣交給家里的婆子縫補,留著平時家常穿。其實縣里有回收舊衣的布店,男女老少的舊衣裳都收,甚至連貼身穿戴過的小衣、鞋襪、帽巾也要。舊衣賣到店里,也能換一筆錢鈔,周氏舍不得,寧愿把舊衣縫縫補補接著穿,等到實在破得不能穿了,還能做成被罩、桌布。 裁縫和李家相熟,知道李大伯、周氏等人的尺寸,平時家里裁剪衣裳,只需要把尺頭送到他家就行。這回周氏特地把他請到家里,主要是為李昭節和李九冬量尺寸,兩人正是竄個子的年紀,幾個月不見就變了個樣兒,衣裳年年都要做新的。另外就是給李南宣量身,雖說他還在孝中,但既成了李家人,李大伯和周氏怎么著也得給他添上四季新衣,心里才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