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9
也有人托親朋好友帶回去,現場施工隊差不多有百來位,加上工地上的幾位女同胞,人家燒飯也是要拿錢的,并且其中還有幾位做點小工什么的。 何伯先站出來,報著各人的工時,工種等,其實這個提前大家都反復核對過了,現在只是走流程,自然么有錯誤的?,F場做過幫工的七十多人次(絕大部分都是做一段時間小工就轉別的工種),石匠二十七人,木工二十二位,鋼筋工二十三位,其他輔助崗位十二位,女工九位??傆嬕话俣湃舜?,工時共計三萬九千八百八十七個(一人一天算一個工時,夜里加班滿八小時算一個工時)。楊大郎是現場同時做泥瓦工又會做木工的唯三之一,加上他學了些知識,一些技術性的難題也能解決,基數是現場最高的那一批。 另外不同的時期公司派來的技術員三十個左右,這群人今天四個工地都到了,他們雖然在工地上出現的次數不多,拿的錢絕不比工地上常年干活的人少。還有負責工地安全施工的,各層管理的,人數相當多。兩相對比,施工的農民工在人數上都壓不過人家,果然,雖然有提前暗箱cao作,他們還是分走了大部分的錢。為了效應,他們都是成片劃分,領導代為領完呆會回去再細分。盡管如此,桌上還剩了不少錢,這些都是農民工的!大家又打起精神,農民工的錢由大老板親自發放。 基本上每個人都拿到比預期多出一半的工錢:剩下四百多萬就是工地上一百二十九個工人的,還要加上包工頭何伯。那時候的人還是相當淳樸的,看著自己手上厚厚的一摞錢,沒有人去計較別人比你多的那些問題。他們相信這樣的大公司,這樣的大老板不會不公正。才做了半年的楊大郎拿到三萬三千塊,相當于現場大多小工甚至是泥工一年的的工資了。好在他沒有做滿全年,因為按照工時計算,楊大郎的每工時工資是工地最高的,比包工頭何伯還要高出一點。若是拿最多的錢,想必就惹眼了。這里面固然有楊大郎技術手藝扎實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何伯的提拔。何伯在十二歲成了孤兒,曾一度差點餓死,后來拜了師傅后一直吃住在師傅家里。所以他的師傅說是師傅,其實相當于父親。雖然他外出打工將近三十年,但是對師傅非常孝順。師傅年老收了個小徒弟,贊不絕口,特地交代他要好好照顧,他自然盡力。再說也是楊大郎自己爭氣,他到是想扶持自己兒子接自己的班,可是人家年紀比楊大郎大了好幾歲,做事卻浮躁的很,手藝也不行。他雖然在這公司做了二十年,算是元老級員工,可是畢竟是沒有任何關系背景的小老百姓,才讀了個小學識得幾個字,能在這個公司站穩腳,甚至在大老板面前也能說上幾句話,靠的是他是踏實本分,做人實誠,從來不虛報工時糊弄工錢,也不克扣下面農民工的血汗錢。帶隊所建的房子質量保證,沒有給公司帶來負面影響,給公司帶來了大的收益?,F在他年紀大了,身體吃不消,想轉到輕松的崗位上去。他帶出來的這一大攤子一直找不到人來接,自己帶的人沒有這個本事,又不想便宜不相干的人。自從他知道師傅在老家收了個不錯的小徒弟,他就在打注意,等他一出師就挖到Q市來。果然,楊大郎的表現沒有讓他失望。有了這么個接班人,他肯定比自己做的更好,自己轉到文職上也能有點依仗。雖然他好像不太想做包工頭,想做技術,但是總歸是在同一個公司里往上走。 楊大郎拿著錢,整個人興奮的不行,這可比自己以前掙得所有的錢還多呢!大城市的錢果然好掙,只要你能吃苦,天天都有活干。他家里早些年就不欠債了,自己爸媽還年輕,爸爸又有手藝。雖然還有三個弟妹正在念書,但是并不是像工地上其他人一樣生活壓力都壓在一個人身上。來Q市的時候,他娘跟他說,讓他掙得錢都自己存起來,不用給家里,他們供三個孩子念書沒有問題,自己的錢留著以后娶媳婦養孩子。想到這里,楊大郎將錢都遞給蘇倪說:“倪妮,你拿著,按照這個速度,說不定等你畢業時候,我們可以在Q市買個房子了!” 蘇倪拿著錢,心里估算下說:“回頭拿出一萬你拿回家。你家里今年蓋房子了,四妹他們還在念書,家里要花錢。其他的我拿去做本錢,炒股票,保證畢業的時候我們能買上大房子!” 作者有話要說: 給社會主義做貢獻?建設美好的城市?這些都是空話,對于你們來說,這個才是你們的目的。沒有錢……” 這話是我第一份工作領導的發言,原諒我搬過來了 當時覺得這領導怎么講的這么直白 其實這是大實話! 第47章 技術 楊大郎并不太清楚炒股票是怎么回事, 但是不管蘇倪做什么,他肯定是支持的。想了想說:“家里拿六七千回去就夠了。他們三個念書一年差不多要這么多錢,至于其他開銷我爸媽完全能掙到。剩下三千多, 你拿著做你明年的生活費。其余的你安排,你家里也有兩個弟弟上學, 要是家里不夠花,你盡管從里面拿一些出來?!?/br> 蘇倪聽了,心里甜甜的。笑著說:“沒事,他們倆才上初中,也花不了多少錢。家里蓋房子欠了一點, 但是也就幾家東西沒付錢而已,都沒有借債。我爸雖然沒有手藝,打臨工一年也能掙不少錢?!?/br> 楊大郎:“可惜家里離不了人,要不你爸和我爸也出來,大城市工錢高, 同樣的事比在家里掙得多一倍不止呢?!?/br> 蘇倪:“我們自己多努力,等過幾年四妹蘇浩蘇華他們都出來念書了,就把家里的爸媽都接出來,也不用他們這么辛苦的做事,找點很輕松的活做做。說不定到時, 我們或是二郎他們有小孩子了,老人就在家帶帶孩子也可以?!闭f到這里,兩人都停下來了。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太陽漸漸往西去,按著名冊所有工人的工錢都發到手上了, 桌子上還剩了幾疊子錢。拿到錢的大伙,也沒有散,等著似乎還有情況。 大老板又站出來,手上拿了一張紙說道:“大家手里都拿著成打的錢了,心里有什么想法?明年要不要還來我們工地干活?要不要帶著村里的父老鄉親一起來建設掙錢?” “要!”異口同聲的喊話震翻了天。 老板滿意的笑了:“這還不夠,在建設,只要你肯實干,只有你有本事,建設是不會虧待你的!這里還有四個人有額外的獎勵!” 說著看了看大伙念到:“楊明,除了工地放假,全年沒有請過一天假,還常常加班,一年時間出工三百六十二工時,作為工地第一勞模獎勵三千六百二十塊;胡江海,認真負責,在工地上臟活累活總是搶著干,經常早到晚退協助包工頭何工處理工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