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9
實業項目的回報率高。不過她不是有金手指嘛,而且不用出人出力的,最適合懶人投資了。 許昕華字簽得很爽快,她這段時間簽過的文件,總金額都不只一千萬了,這還沒算港島分公司的預算金額,只是欣榮時尚雜志社、華東分公司加上前期的代言費廣告費這些,投入就堪堪要破八位數。 兩百萬現在都有點毛毛雨了。 大公司就是這樣,賺得多,花得更多,今年會是欣榮目前為止動作最大的一年,現在還只是剛剛開始,全年的總投入絕對比那年建工廠還要多,甚至翻倍。 不過由于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巨額的支出并不會像當年那樣窘迫,許昕華和郁白文都有這樣的信心,股東的紅利一分不少都會給他們,員工福利也只會更好,只是額外的投資項目這是最后一個,等這一票干完,投資部又要變成她和郁白文的“私人理財師”了。 項目終于要落實了,接下來就是人員任命,這次考察小組還送回來一個好消息,老家村里那些壯年勞動力,現在大都摩拳擦掌準備在家鄉大干一場,不準備回廠里干活了,因此,基層人手是足夠的,只需要公司調派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過去。 許昕華倒沒打算從總部派太多人去,老家的年輕人愿意留在村里打拼,因為那是他們的家鄉,可欣榮的員工不是,他們在羊城有高工資,有體面的工作,為了某個項目下鄉支援可以,讓他們待一年兩年都行,但最后還得把人調回來,不然他們也不會干。 于是,許昕華只從各部門選了一兩個精英,組成了這一支精干的團隊,只要農場干得好,很快就會成立農產品公司,去的人少一點,總經理和各部門高層都留給他們瓜分,就地升職,他們也都樂意。 下鄉的這支團隊由許云云打頭,是她自己申請的。 原本按照許昕華的計劃,她去港島只帶上琳達,華東分公司會交給許云云和肖副總一塊負責,相當于幫她鋪好了路,再過個幾年,許云云也徹底歷練出來,能獨立管理一家分公司了。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許云云主動請纓,連許昕華都沒有半分猶豫,于公于私,她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開農場,最正干活的還是許昕華老家的村民,窮鄉僻壤之地,原本就比外面更加團結,許昕華這幾年還帶了個頭,帶著村里發家致富,還出錢修學校鋪路修祠堂,現在還要給村里投資,帶著他們一起賺大錢當老板,許昕華的這種種“榜樣”行為,帶著村民的更加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 只是萬事都有兩面性,團結的另一面就是排外,村里擁戴許昕華,連帶著也尊敬老許家的人,如果這回,農場的主要負責人身上沒打上許昕華的標簽,就怕村里不服氣,說不定還會想幫她打抱不平,最后影響的還是農場發展。 讓許云云過去掌舵,就不會有這種擔憂了,村里認可她的身份,許云云自身也有能力,當然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只是對許云云本人來說,一個分公司副總的職位已經跑不掉了,她根本不必像其他同事一樣,爭取這個難得的升職機會,她來主動請纓,可以說是“犧牲”自己了。 許昕華不得不找許云云談過一次,了解她自己的想法和家里的意思后,才終于放心了,許云云想得很清楚,除了為公司考慮,她自己也想幫她父親,而且許林要來深市干活,他媳婦脾氣大,也說好了要一起去,還要把兒子也帶過去。到時家里就剩下許二叔兩口子,許云云不放心,想趁這個機會回家陪著他們。 許云云心甘情愿,家里人也支持,許昕華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了,立刻下了調令,至于她空出來的華東分公司那個位置,就讓資歷最深的林秀玉頂上了。 公司投資給農場的兩百萬,只占51%的控股權,剩下的就是村民參股,許昕華個人投了十萬,還幫許大哥和許二哥湊了五萬,本來想幫許父許母也參股,沒想到兩口子財大氣粗,完全用不著她。 有許昕華帶頭,村里也紛紛參與進來。他們村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風氣好,有些年輕人每個月工資幾百上千,最后留不住一百塊,但他們村,因為孫愛國和許順這些“前輩”開了好頭,攢錢學了車,才從普通工人變成了總部運輸部的司機,孫愛國升了副經理,許順也當上了主管,沒文化的大老粗也開始坐上辦公室,每個月工資還是他們的好幾倍——這條“康莊大道”,讓大家看到了另一條出路,當然就算他們沒看到,家里也會耳提面命,工資大半都讓家里攢起來了,打算以后學點手藝做點生意之類的。 所以到投資農場的時候,村里展現了財力,這家投五千,那家投一萬,最后竟然也湊出了一百萬,農場風風火火的拉開序幕了。 許昕華在辦公室接到許云云的電話,也笑開了花,幾年沒回老家,沒想到他們那兒也多了這么多“萬元戶”,許昕華毫不要臉的認為她占了一半功勞,看來她上輩子選錯了工作,要是去政府部門干扶貧工作,說不定比在報社更得心應手。 說到報社,辛欣抱著這期的樣刊上來匯報工作了。 沒錯,雜志社也在總部大樓工作,總部辦公室多,除了公司旗下的產業也在這里辦公,他們還另外創收了,有幾家公司不但租了他們的辦公區,還租了宿舍,同時也跟食堂簽了協議,總之一條龍服務。 托他們的福,園區原本“無償服務”公交車也開始收費了,當然欣榮的員工憑公交票免費,雜志社和基金會的同事也有補貼,收的就是外來公司的車錢,雖然不多,但正好也夠油費錢。 而且現在搬進來的才四家公司,總共兩百多號人,辦公大樓至少還能容納一兩萬人,等以后人一多,說不定公交車和食堂也能額外創收了。 公司一點都不擔心這么大的辦公區租不出去,高新區這幾年已經繁榮起來了,政府大樓,公園廣場,大型超市,高檔小區,商業街以及醫院和學校,該有的設施全都有,加上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工廠往這邊搬,人氣是眼看著一天比一天旺。 人都往這邊跑了,還擔心房子租不出去嗎?欣榮工業園中的設施,原本是為了改善員工生活水平,留住更多的人才,現在用來招攬公司一樣是優勢,幼兒園對那些小公司可能用不上,但其他的衣食住行,園區內連診所都有,這么貼心方便的環境,如何不是首選的辦公環境? 最關鍵的是,欣榮是最早一批買地的,位置剛好就在省政府和超市邊上,未來的cbd中心,在他們這辦公多體面啊。以后說不定有人搶著要搬進來。 一不留神就能體驗到“包租婆”的感覺,許昕華有點爽。 辛欣敲門進來,一臉喜滋滋的道:“許總,你看宋美思的封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