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9
花,還從一兩百變成了一兩千,許大嫂就更適應了,拿著這些錢今天買鉆戒,明天去商場買新衣服,還不忘挺著毫無變化的肚子要求許大哥給她的零花錢翻倍。 就這樣,一個給錢痛快,一個花錢爽快,夫妻生活反而像是進入了蜜月期。 許大哥對媳婦都這么爽快了,對父母自然不必說。在農村,長子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上要孝順父母,下要拉扯弟妹,許大哥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家人的責任心也要比許二哥和許昕華都多,這次父母要請二嬸過來,他就是搶著付錢的那一個。 當然許二哥也不是理所當然吸長兄血的人,要是生活條件不一樣也就算了,可是兄弟倆賺的錢都一樣多,并且細究來說,是許二哥占了便宜。當年沒有請人幫忙,就他們兄弟倆開店的時候,廚房里最苦最累的活,全是許大哥一個人扛的,按理他應該多得一份的,可許大哥從來都是老大照顧弟妹、多干點活是應該的,并不肯接受更多的份額,許二哥也只好記在心里,然后在生活中積極買單,同樣是兒子,他也不會讓老大吃太多虧。 老大這次搶著要承擔二嬸和堂弟來回的路費,許二哥也互不相讓,最后兄弟倆達成協商,一人承擔半程的費用。 即使不缺錢,許昕華也覺得讓許二嬸拋下一家子過來幫忙,還是有點瞎折騰,沒想到許母私底下跟她說起來,還頗有些遺憾的表示,“你舅媽和姨媽她們也想來幫忙,可惜你爺爺奶奶在這兒,只好叫你二嬸來了……” 許昕華便安慰她,等老家不忙的時候,也請姨媽舅舅他們來家里住一住,反正他們兄妹三人都有房,擠一擠也能安頓下來。 說到這個,許母倒是來了精神,她又說起大舅家:“你大舅一家估計也會搬過來,你大表嫂東躲西藏,受了多少罪才生了兒子,一家子的期盼全在這孩子身上了,現在連咱們嘉欣嘉文都來羊城上學了,你大表哥也想買個房落戶,讓孩子跟咱們嘉欣嘉文一塊上學?!?/br> 許昕華表示支持:“大表哥每個月工資和補貼都不少,表嫂也在廠里干得不錯,手上應該攢了些錢,要是不夠咱們還可以湊一湊?!?/br> “哪用得著你們?!痹S母很大氣的道,“我手頭有錢,你大舅要是過來借,我給就行了,他們最多借個一兩萬,要不了太多?!?/br> 無獨有偶,堂哥許林送母親過來,同時也是過來尋求支持的。 許林十幾歲就沒上學了,跟在岳父身邊做泥工,一開始是在附近的村子接活干,慢慢發展到縣城周邊,前兩年許林在省城買了房,發現城里的活更多,就跟他岳父商量,組了工隊跑省城去接活,翁婿倆基本上算是小包工頭了吧。 這兩年他們在省城也賺了不少錢,許林年輕人喜歡拼搏,慢慢就不滿足于省城,尤其是在省城認識的包工頭也開始帶人去大城市賺錢,許林也從心動變成想要付諸于行動,卻遭到他岳父頭一個反對,他岳父年紀大了,這種力氣活,最多再干個幾年,能在省城賺錢就知足了,自然不想一把年紀再往外跑。 許二叔許二嬸對此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兒子有事業心,想賺大錢是好事,可是離得太遠他們也不舍得,現在翁婿倆爭執不下,他們索性中立了。 得不到父母支持的許林就想到了堂哥堂妹,要說他們老許家誰說話最管用,那得是大伯家的堂妹,大企業的老總,上過報紙上過電視臺,是當之無愧的名人,也是她這兩年都沒回老家了,要是現在回趟老家,縣長都得來見她,就算拉不到投資,能給縣里求來幾所小學也是好的! 許林很清楚,岳父不同意,主要是因為他媳婦鬧得歡,可他媳婦再厲害,見了他堂妹也得從母老虎變成小白兔。他媳婦有多“怕”小華呢?自從大妹當了小華的助理,他媳婦對大妹的態度那叫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明明心里還惦記著大妹的私房錢,也只敢在他媽跟前串掇,他媽不搭理她,她見了大妹卻一個屁都不敢放,還不是怕大妹在小華面前說她的壞話? 所以這事只要小華支持,他媳婦絕無二話,老丈人也就不會再攔著了。 許林和母親遠道而來,許家自然是熱烈歡迎,不過這個“接風宴”卻是安排在許三叔家,是許三嬸積極爭取來的,據說早在許二嬸決定要過來幫忙時,許三嬸就買好了菜,非要親自下廚招待嫂子。許奶奶也幫腔說他們兩老住老三家,老二媳婦和孫子過來,該是他們先招待。 許母拗不過她們,也就從善如流了。 其實誰都知道,許三嬸這是心虛氣短,積極彌補。 按理說,許三叔一家都在這兒,還有兩老人幫襯著,許母想請親戚照顧孩子,許三嬸才是最好的人選,卻讓許二嬸大老遠跑過來,別說外人,就是家里人都難免嘀咕。 許三嬸倒也不是不愿意,要不是兩個大侄子帶著她男人做生意,他們一家現在估計還在老家刨地,哪能到大城市來享福?她就算不看親戚情分,只看大伯一家這么幫襯自己家,這個時候也該義不容辭的站出來幫忙。 可許三嬸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她閨女許愛菊的店剛剛開張。 年輕時的許三嬸也是個厲害的人物,那時候許三叔做生意賺大錢,做老板娘的許三嬸算賬收錢毫不含糊,所以如今看著許三叔事業回春,又回到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許三嬸卻不像許大嫂和許二嫂那樣安心享福,滿足于這種衣食無憂的“少奶奶”生活,許三嬸內心其實也想像年輕時那樣當個賢內助。 然而生意不是許三叔一個人的,許三叔就不同意,許爺爺許奶奶更是反應強烈,兩老眼里手心手背都是rou,他們如今靠著大孫子才過上的好日子,可不能再讓孫子吃虧了,半輩子沒對兒媳婦說過重話的許奶奶都把許三嬸狠狠罵了一頓。 許三嬸獨木難支,也知道是自己理虧,便沒有糾纏,她把目標轉移到許愛菊的店上面。 欣榮給員工的福利政策,剛推出的時候,報名的人并不多,第一批全都是公司的人,在門店當中許愛菊應該是最早報名的,后來也有人陸陸續續的報名,但大都是湊熱鬧,別人都報了我不報就虧了的心態,直到有同事加盟的店正式開業,營業額在公司內部一通報,引起了一陣轟動,從那以后,公司、門店和工廠的人都開始踴躍報名了。 不過還能不能輪到他們,那就不一定了,許愛菊晚了一批報名,等了快兩年才輪到她,許愛菊習慣性的回來找父母商量,有著進取心的許三嬸積極的把事情都攬下來了。 許愛菊在深市工作,父母都在羊城,公司總部也在羊城,母女倆一商量,其實是許愛菊全程聽母親的,選擇在羊城下面的縣城開店,從汽車站乘大巴過去只要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