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本來不算個大事,偏楊大戶得勢不饒人,在縣老爺跟前說了幾句不好聽的,縣老爺把那兄弟打了一頓,差事也黃了?!?/br> “你剛說林縣丞人不錯,難道就沒攔著?” “你是不知道,林縣丞不招張縣令待見,找他麻煩還來不及,他還敢求情,怨只能怨那兄弟有眼無珠,偏看上了楊大小姐?!?/br> 臘八這天,秋月熬了一大鍋臘八粥,滯留的商客送上一碗,以解他們的思鄉之苦。 劉三自外邊回來,黑著臉將身上的棉斗篷脫了,劉婆子只當是孫子又寫錯了字,被田秀才打了手板子,聽見孫子唉聲嘆氣的,上前問道:“三兒,這是咋啦?”劉三猛地一錘砸桌子上,劉婆子嘆了口氣不去管他。 秋月納悶,也上前問道:“三哥,這是咋啦?”,劉三沉默半天說道:“我得了你的吩咐,給姨娘和表弟送些臘八粥,誰知錢府換了門房,不讓我進,我說是給他們奶奶趙枝兒送臘八粥,還譏諷我亂認親戚,他們府上哪有姓趙的奶奶,我覺得不對,出來一打聽,沒把我給氣死”。 劉三喝口水,繼續說道:“錢富貴太不是個東西,在縣城包養了個小的,那小的八月給他生了個兒子,聽那小的挑唆的把姨娘陪嫁的兩間鋪子哄了去,天寒地凍的,姨娘和表弟被攆出家門,姨娘和表弟也不知道去哪了,我找了一晌午也沒找到,錢富貴個天殺的,這種喪良心的事也做的出來……” 這么冷的天,秋月也為趙姨娘捏了把汗,姓錢的妥妥的渣男啊,心下也有些著急,說道:“你先吃上一口,不要著急,吃了飯去趟楊大哥和黑大哥家,讓他們幫著找找,人多力量大,說不準一會就找見了”。 劉三吃了飯起身出去,將天黑帶回來母子倆,趙枝兒衣著單薄,臉皮蠟黃,哪還有當初當家少奶奶的樣,錢玉站在那里瑟瑟發抖,小小的身子越發顯的單薄,小臉凍的發白,黑二說是在趙家破舊的老宅子里找見的,錢富貴連身多余的衣裳都沒讓娘倆帶,趙枝兒為了讓兒子有飯吃,把身上的厚衣裳都當了。 趙姨娘來了就開始發熱,劉婆子用熱毛巾給擦了身子,換了身自個的衣裳,蓋上厚厚的棉被,劉三出門去請大夫,劉婆子又把錢玉洗了個干凈,找來身劉三小時候穿的衣裳換上,秋月瞅著那身衣裳不是普通農戶能穿的起的,看來劉家也曾富貴過,只是不知什么原因敗的家。 劉三請來大夫號了脈、開了藥,秋月幫著把藥灌上,倆人守著退了燒才去歇息。 第25章 過年瑣事 趙姨娘在炕上昏睡了兩日,錢玉捏著小手坐在炕邊一步不離,小小的臉上寫滿茫然和憤怒,劉婆子在一旁看的掉了淚。 趙姨娘養了幾日,終于能坐起來了,看著秋月和劉婆子忙碌的身影覺得過意不去。 劉婆子猜到了她的心思,說道:“他姨娘且好好的養著,就當這里是自己的家,有什么等姨娘身子好了再說”。 田秀才來看望趙姨娘,細細的問了經過,寫了狀子去了趟縣衙門,林縣丞說錢富貴有后臺動不了,勸田秀才先將事壓下以后圖之。 田秀才照原話說給趙枝兒,趙枝兒沉默了幾日,起身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劉三把錢玉帶去田家,田秀才驚奇的發現錢玉還真是塊念書的料,就像好玉匠碰上好玉一樣,急待自己去打磨,把全副的心思放到了錢玉身上,劉三和王寶總算舒了口氣。 秋月和劉婆子把西屋收拾出來,給趙姨娘和錢玉新做了兩副鋪蓋,買了幾身衣裳,趙枝兒感激的道謝,趙姨娘許是出身富貴不慣受人恩惠,總是客套到生疏,劉三找姨娘談了次話,自那日起,趙姨娘再沒像以前那樣客套,在劉家安定了下來。 過了臘月十八劉記的客人少了,關了鋪子準備過年,秋月窩在家里就不想出去,睡個日上三竿,劉婆子挎個小籃采買年貨,一籃一籃的往回提溜,雞鴨魚rou蛋,瓜子花生糖,年節的四色禮,一樣樣的置辦全。 劉婆子在庫房里看見自己留的兩袋酸棗,大清早的喊著劉三幫忙,把干透的酸棗倒在石磨上攆,核子撿凈,留下酸棗皮rou,趁天冷多攆上幾遍,用細籮篩下細面,天氣冷篩酸棗面才不糊籮。 把篩好的酸棗面放在盆內,拿回屋,一著熱酸棗面又潮又黏,結成了塊狀,虧得劉三精明,戴了秋月為掃塵土準備的防塵帽、口罩,圍了大圍裙,要是把酸棗面吸入鼻子,可不得難受死,酸棗面一吸入鼻子就止不住的打噴嚏,沾到衣裳上是怎么洗也洗不掉,洗個七八次,摸摸衣裳還是覺得粘手,劉三可是吃過這虧的。 臘月二十三小年,劉婆子買了糖瓜,灶前放上糖瓜、清水、料豆、秸草,后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夜晚放了鞭炮。 劉三聽婆的吩咐,點上香念道:“恭送灶王爺上青天,沒有什么好上貢,吃個糖果把嘴粘,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糖瓜用火融了,涂在灶王爺的嘴上,劉婆子說這樣灶王爺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講壞話了。 西關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風俗,這項光榮的任務,只能劉三來完成,祭完灶,劉婆子將糖瓜分給孩子們吃了。 臘月二十四掃塵土,秋月再不能躲懶了,除了鋪子里和劉家還有田秀才這邊也得掃,好在人多力量大。 劉三把裝備戴上滿屋的清掃,秋月和趙姨娘打水摸桌椅,錢玉摟個大掃帚掃地,笨拙的樣引來大家陣陣發笑。 劉婆子見清掃的差不多了,端著一大盆豬rou燉干豆角出來,一伙人吃的滿嘴流油。 劉婆子一早把衣裳都給做好了,秋月去成衣鋪給姥爺里外做了幾身,搭上劉婆子做的兩雙棉鞋。 劉婆子要過個肥年,今年家里人多,大肆的采買,秋二送來半袋軟糜黍面,劉婆子樂的直咧嘴,她就好這一口,給狗娃裝了好多的瓜子花生。 劉婆子將紅薯洗凈上鍋蒸了,蒸熟把皮扒了混在酸棗面里,放上糖粉倒點水,酸棗泥和勻后涂抹在案板上,放置太陽下通風處晾曬,一面變硬后翻至另一面,曬個半干,用剪刀剪成菱形狀,對娃兒們來說是好美的一樣零食。 臘月二十八搭油鍋,劉婆子一大早把軟糜黍面輕輕的撒在籠屜上,一層一層的撒完,蓋上籠蓋,等到蒸汽冒出,聞著沒了生面味就熟了。 劉婆子揭蓋,連籠布帶軟面一裹提出蒸鍋扣入大盆,洗凈了手,在涼水碗沾一下手,袖子捥起來,拳頭在guntang的面團上,不停地揣,不停的沾涼水,面團和好放在大案上抹上油,搟成大片,取來茶碗,沾上油一扣一個面片,煮好的紅豆餡拌上蜂蜜、糖粉,包在面片里,鼓鼓囊囊的個元寶狀,油鍋一炸,外焦里嫩,熱乎乎的咬上一口,軟糯酥香,放涼了,冷藏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