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3
是會削弱首領的威信,也在削弱整個部落的戰斗力。 他不得不為之戰斗,但是卻又為那很可能到來的失敗,以及失敗后更為糟糕的處境而擔心。 但是這些來自陌生地方的奇怪人,居然一下子將那個敵人給送到了眼前,還貼心的綁住了手腳,這怎么不讓他欣喜若狂。 但是巖石首領想要砸碎紅貝首領的腦袋的舉動,卻并沒有得逞。 這些外來人將紅貝首領放在了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奇怪樹木之上,沒有人敢隨便靠近。 而他們捉回了紅貝部落的首領,卻并沒有虐待他,食物和清水都是按時喂給了他。 而他們對于紅貝首領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和巖石部落交好,不要互相侵犯戰斗。 這個要求并不難回答,尤其是當自己的身體被綁的像是蜘蛛網里面的蚊子的時候,在這里,尊嚴和威武不屈顯然是沒有任何的土壤的。 紅貝首領答應的干脆,但是巖石首領卻有些猶豫。 主要是對方給他造成的生理傷害太大,如果是以前,那么他或許還要為勝利失敗而憂心,而到了現在這個情況下,他如果不能報復對方,那么就會感覺到痛苦。 說服對方,顯然并不容易,尤其是當對方已經拋棄邏輯,任由情緒來主導思維的時候。 倘若是別的人處在山谷人這個位置,那么難免會產生惱怒的情緒,甚至和巖石人大打出手。 但是這些山谷人卻顯然已經習慣了各種說不清道理的時候,也并不因此生氣,他們只是告訴巖石首領,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和談的話,那么他們就會將紅貝首領給放回去,那時候兩個部落的戰斗他們是不會插手的。 而如果他答應和談,那么他們會向紅貝首領施加壓力,將雙方部落正在搶奪的那塊礁巖河灘讓給巖石部落,而成功為部落獲得利益的巖石首領,也就不用擔心自己在部落里的位置不穩了。 當然在交談里面,山谷人那超乎尋常的交通工具,還有不經意間顯露出來的武力值顯然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叫巖石部落的人不敢對他們用強。 如此這般一來,巖石首領也就不得不半推半讓的答應了,當然明面上還是對著部落里的人宣告了一番自己是如何的英勇,又是怎么樣為部落取得了這樣的利益。 對于紅貝首領而言,和自己的性命相比,那爭奪的地方顯然也不值一提。 不過為了震懾對方,防止回去以后再來報仇,山谷人還專門帶著紅貝首領長了一回見識,其實這倒是很沒有必要,因為光是行走在河面之上的船只,就足夠讓他對這些陌生人敬畏有加了。 人類最初的信仰,無不來自于自然,而生活在大河兩岸的人,沒有不對這滋養卻又變化莫測的大河敬畏如神,他們也在沒有交流的情況下,建立了相同的大河信仰。 而能夠航行在河面之上的工具,不免帶上了征服大河的意味,所以格外讓人敬畏,于是人數并不算太多的山谷人,就像是剛到黔地的驢子,叫老虎都不敢逼近。 而山谷人干脆利索的行動,也讓羅琦想要制定一個仔細周密的計劃就此落空——當她做好決定的時候,那邊已經結束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旱 讓兩個部落停戰顯然只是第一步,但是他們顯然已經在兩個部落這里建立了影響力,而后續的工作也更加容易開展。 而在山谷這邊,羅琦知道那邊事情已經解決之后,就要面對下面一項難題。 說來也是,這里其實也算四季分明,雨熱充沛,但是和冬天時候的嚴寒一樣,這里的夏天也不是那么好過的。 高溫,連綿不絕的高溫。 而悲催的是,雖然大河那邊時常有浩浩蕩蕩的風吹來,但是山谷的地形注定了風兒不容易吹進來,就連天生陰涼的山洞,都用來作為儲存東西的地方,難以住進去納涼。 在沒有冰箱空調和冰飲的年代里,只有用芭蕉葉子做的扇子才能稍微帶點陰涼,在晚上,很多人甚至不愿意睡在窩棚和房屋里面,而是在山谷里面隨便找平坦干凈的地方睡上一宿,這樣半夜就不會被熱醒。 如果單單是熱的話,那么羅琦也不會太放在心上的,只不過可能是要多花點時間清理一下食物,防止大規模腐壞,另外就是合理安排時間,避開中午最熱的時候——好在現在白天時間長,工作的時間并沒有縮短。 但是伴隨著炎熱的,卻是多日沒有下雨造成的干旱。 其實原始人對于天氣的變化的是有所側重的,假如是秋末后的第一場初雪,那么絕對會讓每個部落的首領都為之緊張,但是夏天的干旱,卻并沒有那么讓他們緊張。 日常飲用的水一般是來自河流,而不是那種隨時會干涸的水塘,而除非是幾十年不遇的大干旱,才會讓河流都干涸,不過那實在是太少見了,很多部落的首領一輩子都少有見到過。 而眼下這種程度的干旱雖然也會造成一定的麻煩,但是大多局限于路上的飲水點消失,或者是獵物們離開本地前去尋找水源,但是大體上的影響還是不大的。 甚至因為天氣干熱,所以有些獵物還會因為干旱而活活渴死熱死,雖然總是蒼蠅和別的食腐生物捷足先登,但是要是運氣好的話,也還是可以平白收獲幾斤rou一兩條腿的。 但是對于農耕社會來說,天氣就決定了你碗里的糧食的分量。 連日的高溫,加上上次暴雨以后一個多月都不見的雨點,成功的讓很多植物都陷入了枯萎干死的狀態。 而別的植物還可以躲避在樹林之中,在樹木的陰涼里面躲避陽光,但是大規模種植的禾谷,顯然不具有這樣的待遇。 這也導致了在連日的高溫和干燥下,這些禾谷的莖葉因為缺乏水分而枯黃,一片片的干死。 在自然中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任由這樣下去,那么之前的辛苦就相當于扔到了水里。 但是粗糙的耕種,顯然沒有建立完整的灌溉體系,也不存在諸如水車這樣的工具,而土地很大,勞動力卻不算很多,這樣的情況下,用人力澆灌顯然也不現實。 但是好在,當初羅琦在耕種之初的時候就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種植植物都選擇了在河流或者水源的旁邊。 在羅琦的指揮下,大家挖掘出一道水渠來,不算多寬,也就只有一尺來長,深度也只有半條胳膊那么深,這樣就足夠作為河流和田地之間的交流了。 當然,這樣的灌溉顯然不可能讓所有的田地都喝飽水,基本上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田可以這樣灌溉,而剩下的田地只能沾點濕氣,不過這樣也比活活干死要好不少。 給田地灌溉也有講究,一般不建議白天,所以都是晚上的時候挖開土塊來放水,等到天亮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