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5
力燒煮,水泥的表現簡直讓人感動的想要落淚。 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燒火,而且不必擔心火力太猛燒壞了鍋,這樣一來,效率可就大大增加了,cao作起來也完全不用費勁。 過程中也有一個小插曲發生,為了讓水快速蒸發,人們用棍子攪動沸騰中的水,激起了大團大團的蒸汽,一個小伙子因為太過靠近而被蒸汽灼傷,羅琦命令下次用長長的棍子來替代短木棍,而且規定要隔著相當長的距離cao作。 水泥是個好東西,如果以后有很多人來此聚居的話,那么用水泥和磚頭搭建房屋,又牢固又能高大寬敞,可比滿世界的砍樹和找合適的石頭要容易得多,而且消耗的人力要少。 加上還要燒制陶器,未來也有可能在這里制作青銅,所以羅琦眼下還格外的需要制作幾口好窯。 大河山谷果然得天獨厚,不光山谷之中氣候溫暖,山谷外面的群山物產極多,而且粘土的品質也不差,可以燒出黑色的陶器來,比磚紅色的陶器品質更佳,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羅琦優化了陶窯,又改善了燃料的緣故。 制作的磚窯要稍微大一些,畢竟陶器當初燒制的不少,就算要燒,也不用太著急,而磚窯如果太小的話,一次性燒出的磚頭未免太少了些,對人力和資源都是一種浪費。 至于青銅,暫時還沒有準備在這里煉制,所以只是在這里選定了以后需要建造工坊的地址,還沒有正式動工修建。 畢竟大河部落和藍紋部落在距離上更為遙遠,而且眼下大河部落人員復雜,用來制作青銅的話,顯然并沒有辦法長時間的保密。 想到青銅,羅琦又回憶起當初跟藍紋部落的約定,雙方要交換食物和礦石,而眼下忙了這么多天,好在大河寬廣,冰下捕魚的活計是越做越熟練了,雖然難免有失手的時候,但是眼下保障大家吃飽肚子卻沒什么問題。 也是時候重新建立起貿易關系了,而且眼下水泥已經證明了它們的作用,一路朝北,先送一些事物給藍紋部落,然后去北邊煮鹽,最后再帶著鹽來到藍紋部落,帶著礦石一起回石洞部落,最后將石洞部落燒制的青銅帶回來。 雖然在路途的順序上沒有任何的差錯,也是最為經濟便利的做法,但是羅琦光是推算一下這需要的時間和人員,就覺得前途無亮。 雖然在冰面上拖行,委實要比直接背負在身上更為省力一些,但是考慮到這往來之間久遠的路程,就知道就算什么都不帶,光是來回一趟都會嫌棄自己的手臂沉重,何況那些礦石的單位密度都很不小呢。 她手下倒是有幾匹馬牛,但是大多都還小,大的那匹馬呢,有因為這次遷徙生了病,這些天都有些蔫蔫的,看上去短期內還是不要讓它遠行了。 那么在無法行船的寒冷冬季,怎么才能將盡可能多的物資輕松運送出去,又怎么才能盡可能的將礦石運送回來呢? 羅琦考慮的時間并不長,就在論壇里公布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做輪子吧!” “可是你們不是沒有路嗎?”至今仍然有玩家清晰記得當初羅琦正是用這個理由,斃掉了她們提議制作車子的建議的。 石器時空少有平整寬闊的人工道路,最多是人或者是某些大型群居動物來往的時候,將地上的草給踩踏干凈了,露出了被踩實的泥土罷了。 但是這樣的路也是極少的,更多的地方被樹木叢林和無處不在的石頭給占據了,加上地形的原因,想要將車子推出去的力氣,說不定還要勝過背著東西出去的力氣呢。 “但是如果我們不在陸地上用呢?”羅琦說道:“藍紋人給我的靈感,既然可以在冰山拖拽物體,那么如果下面有了輪子,是不是他們會更加省力一些?!?/br> 地上可以有高山低谷,但是水面雖然部分地區有落差,但是大多數時候還是平整的,加上下面結了冰,摩擦系數比較小,如果裝上輪子的話,那么就算是一個小孩都能輕松拉動。 至于具體的車子,羅琦想了想,決定用的是穿越前最常見的那種物流小推車,就是下面兩對小車輪,上面一個鐵皮,旁邊再有一對把手。 她覺得可以適當的調整一下,比如承重的鐵皮,可以改成木制的,或者直接可以用幾根樹枝搭個架子。 再比如那作為拖拽推行的把手,也可以改成繩索牽拉,方便他們站在岸上用繩子拖拉小車。 “那么車輪呢?車輪你怎么制作?” “車輪大家都是看過的,之前不做,一個是道路原因,另一個也是因為當時不存在能夠深度加工木材的鋒利金屬?!绷_琦為大家解釋:“就算是穿越前的時空,車輪也是出現在青銅以后的?!?/br> “可是感覺車輪做起來很需要技術啊,”一個玩家抓著自己的頭發,顧不得心疼精心打理的發髻,哀嘆道:“平時沒注意,但是仔細想想,車轍那么多,你怎么給安裝上去?” “不用裝,”還是大德魯伊給出了方案:“一開始的車輪就是弄個圓滾滾的東西滾著,陶輪啊木頭啊都行,你弄個樹砍了,截一段木樁弄圓了穿個孔,那就能做輪子?!?/br> 但是輪子的制作顯然并沒有這么簡單,因為是用一根木頭貫穿兩根輪子,那么怎么才能保證輪子不會東倒西歪不會脫落就是一個問題,就是輪子稍微再木頭上有所滑動,都會讓運輸過程變得不順暢。 所以一般的車輪上都會有箍來固定住輪子和車軸,使得輪子不至于搖晃脫落。 那么這個時空,連個釘子都還沒有,可怎么固定車輪和車軸呢? 木頭?藤條?繩子?金屬?陶器? 羅琦不用多想就指定了水泥。 水泥塑形和黏合的效果相當之好,只要在車軸和輪子相交的地方糊上水泥,并且塑造出合適的形狀,那么等水泥干了以后,就是非常好的固定,讓車輪保持直立姿勢,不至于倒斜,也不會脫落。 車輪的制作倒是稍微曲折一些,因為有了鋒利的銅器,所以加工木頭變得容易了一些,但是木制纖維怎么才能弄得光滑些倒是費了不少勁,最后還是這里的原始人想的辦法,用火稍微烤了一會兒,這樣木頭不但不容易變潮,而且更加堅硬光滑。 車輪制作的有臉盆大小,并不是不能做的更大一些,那樣承載貨物也能更多,但是從這里到石洞再到藍紋部落,這一路之上的河流上的冰層并不算太厚,如果承載的重量太高了一些,那么車子還有落入冰水的風險。 這種簡陋的小車子上如今裝著的都是熏烤后的魚干和在冰中凍的硬邦邦的凍魚,還有一個車子尤為要緊,這里面裝的是石灰和磚頭粉,這些是用來制作水泥的。 因為石灰的特性,所以格外的是用魚皮制作的包裹裹住,密密麻麻的封了好幾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