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哎?你們回來了?”從石洞里走出來那個身影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看上去似乎剛剛睡醒。 但是沒有人在意這些。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緊盯著她身邊的那只網兜,看著那雙手像是變戲法一樣從里面掏出了一只只鳥: “一,二……五?!?/br> 五只大小不一,品種各異的鳥類被她整整齊齊的提溜了出來,擺放在了地上。最小的也有男人的一只手長短,最大的那個足足有一只兔子大。 火光下,鳥類特有的絢麗羽毛被映照的如同彩虹,讓人幾乎疑心這是一場美夢。 這么多、這么多的鳥rou,足夠每個人都能狠狠的咬上一大口呢! 除了極遙遠的記憶中,這樣的場景幾乎只能在美夢中見到。 而面前那個被他們認為柔弱的、無能的、連辨認食物和爬樹都不會的,但是同時也是“帶著雷電從天上下來的”,能將火藏在水里的,能讓柔軟潮濕的泥土變成堅硬陶片的人,此刻站在他們面前,帶著一絲笑意問道:“那么,現在我能留下來了嗎?” 如果有小天使看文,請務必冒個泡,告訴作者她不是單機,不然蠢萌的作者會哭的。 第十三章 帶著雷電從天上下來的人 如果從兩萬米高的太空看向此刻的大陸,那么只能看到一片黑暗。只有視力極好的人,才能勉強察覺到下面的大地上散落著的稀疏微弱光點。這些光點相互隔離的很遠,渺小的像是視網膜的錯覺。 不同于另一個時空能夠照亮半個星球的輝煌燈光,這個時空里面,人類在夜晚擁有的光明只能是一堆小小的篝火。這種采獵的生活方式,讓這個時空的人類需要更大的空間來搜尋食物,換而言之,部落之間都有著最起碼幾十里的距離。所以哪怕是這種幾不可見的微弱光點,在這片黑暗的大地上,也是屈指可數,少得可憐。 而此刻,某處的光點在黑暗中移動。 一只大山雀和它的幾百個兄弟姐妹占據了灌木叢中最外面的位置。它們站在樹木的枝干上,擠得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而在它們的周圍,麻雀、黃雀、白頭翁、棕頭雀鴉、杜鵑、紅尾鴝、交嘴雀等幾十個種類的鳥兒,或者成群結隊,或者形單影只,都停歇在這片灌木叢高高低低的枝丫上,開始一天的休息。 在自然界中,鳥兒雖然筑巢,但是很多時候并不歇在巢xue中,更多的是將其作為孵蛋和養育幼鳥的場所。而之所以聚集在灌木叢中過夜,也是因為夜里的氣溫降低,在灌木中相互擠著能夠保持體溫。另外,如果有大型rou食鳥類來襲,那么也能夠及時預警。千百只鳥兒同時飛翔的情況下,也更容易逃脫捕捉——如果那只老鷹有選擇困難癥的話,那就更為容易。 “吱呀” “吱呀” 草木被大型動物踩動的聲音。 在灌木叢外圍的大山雀三三兩兩的睜開眼睛,嘰嘰喳喳的交換了幾聲意見,除了幾只山雀蹦跶到了更高的枝干上去之后,這些舉著火把的兩腳獸們并沒有引起更大的恐慌。 但是,今天這些兩腳獸似乎有備而來。他們先是點燃了潮濕的樹葉,制造出嗆人的白煙。 隨后,在三個不同的方向里,兩腳獸們揮舞著火把和竹竿,用力的拍打灌木叢,齊聲發出恐嚇的高叫聲。 在灌木叢中的鳥兒本來就極容易受到驚嚇,當即從睡夢中醒來,鼓起翅膀一窩蜂的開始亂飛。 大山雀和幾百個兄弟姐妹們一起鼓動翅膀,依照本能的就向著唯一一個沒有煙霧也沒有火光的方向沖了過去。 然后一頭撞到了一張五米長兩米寬的大網上。 “嘰嘰嘰” “啾啾啾” “咕咕咕” “嘰喳嘰喳” 被網勾住腳爪或者羽毛的鳥兒的急躁叫聲亂成一團。而更多的鳥兒或者朝別的方向飛去,或者不死心的朝著大網再度撞過去,結果不但沒能撞出一條新路,反而自己也被困在了網上。 隨著一個清脆的聲音,三張大網應聲朝著地面上一扣,成功的網住了不少鳥雀。 鳥群受驚飛走,帶起了旁邊的樹林上的鳥兒也開始一片又一片的騰飛,本來應該寂靜的夜空中到處是翅膀振動的風聲和鳥兒的鳴叫。 而這一番動作獲得的成功,在石洞人看來,完全的出乎了想象。每一個網里,或多或少的都網住了鳥兒,大小不一,但是沒有一個里面的鳥兒少于五只。 到底捉住了多少鳥兒呢?不少石洞人扒拉著手指想要算出這個問題。但是一直憑借手指來計數的他們,在發現獵物的數量多于手指后不得不放棄這個打算。只是一個一個的,臉上的笑容怎么也遮不住。 剩余的鳥兒們在天空回旋一會兒后,發現那些兩腳獸們已經走遠,火把和嗆人的煙霧也已經消失不再,慢慢的飛低了觀察情況。 出乎警覺,鳥兒們不敢直接落回灌木叢中,不少鳥兒選擇了落到旁邊高高的樹木或者竹竿上觀察情況。 大約半個小時之后,兩個打著火把的兩腳獸再度出現。已經吃過一次虧的鳥兒們紛紛振翅飛走。而那些落在竹竿枝上的鳥兒們撲棱了翅膀,卻依然留在了原地。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它們的腳已經被粘在了那些枝條上面。 兩腳獸們不慌不忙的將竹竿從泥土里面拔出來放倒,再將上面的鳥雀兒一個個的“拔”下來放到網兜里。 這三張大網是羅琦帶著所有石洞人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編織的,而付出的勞動很快就在晚上得到了豐富的回報。據羅琦統計,這一晚上一共捕捉了三十七只鳥,足夠每個人都啃到一只還有剩余。 但是要是讓那個還在另一個時空中某個監獄蹲著的老大爺看到石洞人捕鳥的這一切,大概他是要嗤之以鼻的。 在另一個時空里,偷獵者們用的方法可不像這樣粗糙。他們可不會用這種粗苯繩子編織的網來捕鳥,而是會選用細如毛發rou眼幾不可識的尼龍細網來作為工具。 等到候鳥遷徙的時間里,他們會將這種長達幾米甚至十幾米的網掛在樹上。網的主線要緊實,支線卻要松弛,這樣鳥兒一頭撞進來之后就不容易逃離,很容易就會被網給纏住。在大白天的布好網后,過幾天就能上山去捉鳥了,一點都不cao心,很容易就能捉到幾十到幾百的數量。 而石洞人的網則遠遠不能相比。用來編網的材料不是工業產物尼龍,而是從樹皮上搓下來的繩子。這樣編出來的網,粗壯的簡直如同另一個時空里查爾干湖里能夠捕捉幾千斤魚的漁網。如果不是黑夜加上煙霧干擾了視線,再加上鳥兒驚慌下不顧頭腦的亂飛,這張網的捕捉效果只怕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當然,石洞人的手忙腳亂不比那些鳥兒差,他們錯過了收網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