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
同外祖父一樣,舅舅也是著重檢查了方之平讀書的情況,賞了他們一些東西,又囑咐方之平可以常來府中。 可惜的是,大表哥宋高志今年并沒有回來,不過倒是有在信中囑咐方之平和宋高杰好好準備院試。 拜訪過幾家必須要拜訪的親戚以后,方之平開始了從自己家到外祖家兩點一線的生活。方之平和宋高杰都要準備今年的院試,雖然二人到時候考試的地點不同,考題不同,但準備內容是相同的。 兩個人一起學習一起討論問題,相互之間都覺得有收獲,有問題就去請教宋振?;蛩纬熊?,兩個人一個是進士,一個是探花,又都做官多年,學識自然不是方夫子這個落第舉子能比的 ,著實讓方之平受益匪淺。 二月份,李昊然和鄭睿去考縣試,發榜以后給方之平寫來信,兩個人都考過了,一個第三十六名,一個第十四名。 時間如白駒過隙,很快就到了院試。 有了上次去趕考的經驗,無論是當事人方之平還是安排收拾東西的宋氏,都比上次顯得從容了不少。 不過路上的辛苦還是難免的,一路上又是塵土又是顛簸的不說,吃的東西也要比平日里糙一些,遇上趕路不及的時候,說不定就得宿在荒郊野外。古代的讓人苦不堪言的交通情況,讓方之平這個今年只有十一歲的童生又吃了一次苦頭。 十幾天以后終于到達了永安郡的郡城,在老宅里安頓好了以后,方之平便派人去官府辦手續去了,簡單的吃了一頓飯之后,方之平今日也無心學習,便在老宅逛了逛。 這是一間四進的大宅子,比起他們在京城的侯府也毫不遜色。不過比起侯府的精致,老宅多了幾分的的空曠。老宅里沒有正經主子在住,除了一干的丫鬟小廝,平日里管事的是老祖宗派來的一個陪房。 打發人去給住在郡城的大房三房送了份禮打了個招呼以后,方之平便閉門謝客,一心準備院試。 等待的時間是相當磨人的,終于到了院試的時間了,然而,方之平這次沒有了縣試、府試的好運氣,這次他的號房緊挨著臭號。 方之平的內心是崩潰的。 不可描述的五天四夜,方之平感覺嗅覺都要失靈了。 好不容易做完題,等考試完方之平出來的時候,周圍人都恨不得繞著他走。 回到家以后,方之平第一件事就是去洗澡,換了三桶水以后,才覺得身上好點,總算活過來了。 這次是方之平對考試結果最忐忑的一次,畢竟在臭號旁邊太影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了。 原本方之平還以為自己能再次名列前茅呢,現在他只期望不落榜就好。 果然,自己這一次成了孫山,聽到方剛告訴自己成績的時候,方之平悵然的想到,雖然做足了心里準備,但真的是最后一名方之平還是失落的。不過轉念一想,終于是考上秀才了。 終于到了京城,府里這次沒什么太多的反應,比起方之平中了最后一名的秀才,有更重要的事情發生——崔氏懷孕了。 作為府中第一個第四代,對于這個還在崔氏肚子里的金疙瘩,大家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不過這就和方之平沒什么關系了,畢竟他一個小叔子也總不能關心嫂子懷孕的事情。 不過方之平倒是聽說這次崔氏懷孕以后,老祖宗賜了方之銘兩個貌美的丫鬟做通房,因為這事崔氏和老祖宗還起了口角。 方之平算了算,他這個大哥雖然今年才十六歲,但院里的女人就已經不少了,結婚之前就有兩個通房,結婚后崔氏把一個陪嫁丫鬟送給方之銘做了通房,又把之前的一個通房提為姨娘,現如今老祖宗又賜了兩個。 加起來但是小妾就已經有六個了 。他爹方道如才只有兩個姨娘,三個通房,別忘了方道如今年都已經三十五歲了,方之銘才十六歲。 對于小妾這種生物,方之平不能說是討厭,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為人妾室的,但也沒什么好感。 可能是因為他是從現代穿過來的,所以對小妾的接受度不太高,在他看來,妻子要教養子女,管理庶務,還得替丈夫孝敬老人,要小妾干嘛,生孩子?庶子庶女能比嫡子嫡女好,到時候免不得就會有矛盾,鬧大了就是禍家之源與其這樣,那還不如不要小妾。 雖然他現在只有十一歲,但古代人的性教育實在是太早了,他大哥十三歲就被安排了通房,他的話想來應該也差不多在那個年齡。 到時候去求一求娘親宋氏好了,畢竟他的事情一直是娘親宋氏在管,老祖宗應該不會在這件事情上插手,至于爹爹方道如更是不會管這內宅之事。娘親一向疼他,再加上也應該不希望他科舉分心,到時候一定會答應的。 宋高杰這次考了第三十名,兩個人和宋振海商量了一下,決定結伴去國子監上課。 李昊然和鄭睿也都參加府試回來了,鄭睿是第三十二名,李昊然落榜了。三個人重新聚了聚,感慨良多。 宋氏對于方之平要去國子監事表示支持,但對他要住在國子監一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決定頗有微詞。 但她也知道兒子要走科舉入仕,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從家到國子監得有半個時辰的路程,不能讓兒子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路上,另外,住在國子監也能更好的和同窗相處,這都是他以后的人脈,這方面家里并不能夠給他資源,只能靠他自己。 因為要去國子監讀書,老祖宗連他的月錢都漲了一倍,已經和大哥方之銘持平。 宋氏又給他收拾了零零散散一大堆的東西,除了必須的被子、衣服、帕子、香囊之類的以外,光是方之平喜歡吃的果脯就裝了兩罐子,劉時被宋氏選中作為書童,而方剛則是因為年齡到了,要準備成婚了,宋氏怕他剛成婚,對方之平伺候得不夠用心,便沒有選他。 國子監的成分還是很復雜的,有監生,貢生,恩生,還有一些落地的舉子。 除了真正來這里讀書的以外,還有一些是來這里結交人脈的,不過也大都能取得秀才功名。來這讀書的大都是權貴家的,甚少有寒門,畢竟國子監的費用還是很高的。 本來,定安侯府也是有一個國子監的名額的,按理應是身為嫡長子的方之銘來,但國子監的老師們都是有官位在身的,并不因為是勛貴子弟,就放松要求,勛貴里一開始還是有人來的,但最后很多都受不了離開了,這也是勛貴們為什么會集資辦青云書院的原因。 所以大多數的勛貴即使家里有國子監的名額也選擇把孩子送去青云書院而不是國子監。 至于方之平則是考取了秀才成為貢生才來的國子監,跟家里的名額沒有關系。 方之平和宋高杰他們兩個去的早,挑選房間的時候還